冉宗瑜
冉宗瑜 (1971年12月24日-)出生于中国重庆,大学专攻医学,获学士学位,毕业后顺理成章做了医生。当记者,做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曾经只是业余爱好。没成想越干越喜欢,就弃医从文,成为职业电视人。1999年来北京广播学院研修播音主持艺术之后,开始走上了《健康之路》。
冉宗瑜 | |
---|---|
主播 | |
出生 | 1971年12月24日 |
国籍 | 中国 |
知名作品 | <家庭> <健康之路> |
目录
人物档案
[1] 生 日:1月1日
星 座: 魔羯座
血 型: O型
现住地: 北京
籍 贯: 重庆
语 言:普通话
职 业:播音主持(电视主持人)
所属单位:中央电视台
座右铭: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进步,总有空间
最喜欢的食物:红烧肉
最喜欢的书:学以致用的书我都喜欢
最喜欢的事:听音乐,旅游
基本信息
媒体报道
忙碌的大家庭
每个工作日,在被西方人称作喝下午茶的那个时间,冉宗瑜都会准时在中央10套和观众们相约《家庭》,娓娓道来一个个或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或曲折离奇的家庭遭遇,或感天动地的世间真情,或鲜为人知的明星逸事。兴许是她自身气质和《家庭》这个栏目一拍即合吧,冉宗瑜传递给人们的,就是一种温婉的气息,就像是午后的阳光,被轻柔的纱幔滤过,变得不那么此言,透过细碎的枝叶,柔和地洒在脸上,暖在身上。很多时候,看她主持的节目,甚至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好像你在跟一个贤淑的家庭主妇唠家常,尽可以放松,把心里话说出来。
提到《家庭》栏目组,冉宗瑜很是感慨:"我们这儿真的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讲起那些灌注了和谐气氛的经典瞬间,她笑逐颜开。有一次,开例会,制片人洗了一小篮苹果放在桌子上,大伙儿一抢而光,吃着吃着,有人茅塞顿开,一语惊醒众人:"嗯,这酸酸甜甜的味道多像咱们自己的节目,耐人回味。"
大《家庭》的工作气氛其乐融融,可每一期节目的制作却很不轻松。作为主持人,她必须深入掌握每一期节目的内容,再根据自己的理解、观众的兴趣点,恰如其分的写出串场词。《家庭》是日播栏目,节目容量相对较大,有是编导还来不及合成,有的甚至是粗编带、素材带,即使如此,也要求主持人能迅速抓住核心点,准确精炼,这就需要反复推敲,仔细琢磨。"很多时候看节目,我都没有办法控制情绪,几乎都是哭着看完的。"没有身临其境的人,或许很难理解她的这种工作状态,因为《家庭》拍摄的是生活中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冉宗瑜通常就是在眼泪婆娑的情境下,一边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一边和编导讨论文稿。记得有一期节目叫做《拯救养女陆陆》,由于故事曲折,分成上下两集播出,按照常规的处理办法,主持人下集的开场白就是对上集内容做一个简要回顾,可是冉宗瑜这一次打破了以往的形式,她把在编播室看样片时最深切的感受当作下集的开场白,结果大家都说"效果不错"。
温馨的小家庭
事业与家庭的矛盾早已是现代职业女性不得不面对的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嘛",可我还是很没有创意地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冉宗瑜。因为从事电视工作,没多少精力照顾加里,就连女儿格格也是姥姥、姥爷带大的,"当然会有遗憾,不过我一向注重质量。""我想让孩子觉得跟我在一起,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冉宗瑜回忆说,平常工作忙,只有周末才能和女儿相聚,就是因为太珍惜和女儿在一起的点滴时光,所以她总是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可几乎每一次过完周末,女儿都要病一场,"不是吃多了,就是给动着了,都怪自己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啊,后来我爸妈一看我要带孩子出去就坚决反对。"
现在,女儿长大一点了,冉宗瑜依旧很忙,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还是不多,但她懂得抓住有限的时间,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她很注重于孩子沟通交流的方式,"与孩子交朋友,有时候我会把我的事告诉她,有时候我会听女儿的意见。"冉宗瑜说,鼓励孩子,鼓励家人是他时刻提醒自己要做的事。格格每天要保证一小时的练琴时间,再忙,她也要陪在女儿身边,提提醒,加加油。每个周六,冉宗瑜总是要带格格去上钢琴课,有时候,老公也会加入"陪读"行列,中午上完课,三个人就到附近的一家快餐店大吃一顿。格格一边嚼着香喷喷的鸡腿,一边比划着油兮兮的小手,兴致高昂地讲述她在学校里的见闻和趣事,时不时地还冒出一两道谜语,考考爸爸妈妈。等他俩都答不上来的时候,才得意洋洋的公布答案。于是乎,这个小家庭再次奏响幸福和融洽的主旋律。
都说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位,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众家庭的进步,一个家庭的和谐,又需要每个成员的努力,冉宗瑜觉得自己一直在努力着。从一名心脏内科医生转行成为电视台主持人;从在央视主持直播节目《健康之路》到《家庭》;从一个年轻的母亲到女儿的知心朋友……她一直孜孜不倦地学习,"只要开始,永远不晚,只要进步,总有空间"是她做事的信条。在女儿心中,她是漂亮的妈妈,在观众眼里,她是出色的主播,而在冉宗瑜看来,她同时拥有了两个幸福、快乐的"家庭",蝴蝶飞过沧海,美丽便像蔷薇一样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