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初祖庵

中文名: 初祖庵

外文名: Chuzu Temple

地理位置: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少林寺西北

所处年代: 宋代

保护级别: 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 号: Ⅳ-89

分类号: Ⅳ-11

初祖庵,又称“达摩面壁庵”,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少林寺西北,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为纪念初祖达摩而建,占地面积约3400平方米。

初祖庵建筑群坐北朝南,主体建筑有山门、大殿和千佛阁。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剪边顶,出檐深远,檐下置硕大斗拱,明间安板门两扇,两侧次间辟直棂窗,前檐下立六根满雕卷草、飞禽图案的石柱,殿内石柱四根,雕刻天王、盘龙等图案。梁架为砌上明造。东、西山墙和后墙壁上均有彩色壁画。初祖庵大殿是河南省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是宋代木构建筑技术的重要例证。

1996年11月20日,初祖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8月1日,包含初祖庵在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

目录

历史沿革

初祖庵创建于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历代每有修葺。宋代,初祖庵曾建有“面壁之塔”,今塔毁额存。

山门创建年代已无考证,当在金、元时代,原有山门毁于民国年间,1985年至1986年于原址重建。

西亭创建于明代以前,清早期重建。

千佛阁创建于明景泰年间,1963年重修,1996年在其左右各加五间厢房。

东亭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1983年至1986年,初祖庵全面整修,建围墙二百余米,恢复了完整的院落。

建筑特色

初祖庵建筑群依地势布局,历经修缮仍保持宋代原貌,南北中轴线上分布着山门、大殿和千佛阁三座建筑,两侧则有面壁亭、圣公圣母亭等。

初祖庵大殿深刻反映了北宋官方建筑标准《营造法式》规定的建筑制度,主要结构保持最初符合《营造法式》制度的规格,尤其是在木构、石雕方面的技术做法堪称孤例。大殿面阔三间,其梁架结构、斗拱比例多与《营造法式》的“殿三间”建筑规范相一致。

初祖庵大殿仍保存着圆栌斗、讹角斗搭配使用的始建结构特征,是现存遵循《营造法式》这一规范的唯一孤例,在斗拱分布排列方面也遵循了《营造法式》中的“当心间用补间铺作两朵,次间及梢间各用一朵”。此外,初祖庵大殿构架的做法和尺寸等诸多地方与《营造法式》相类,雕饰的题材选择,花纹的内容、形制、技艺,都忠实于《营造法式》。

文物遗存

山门

初祖庵山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为单檐悬山式建筑,前后檐不施斗拱,灰筒瓦盖顶,瓦棱脊,脊两端置大吻,门前后出厦,中部两柱之间置两扇实榻大门。

大殿

初祖庵大殿在山门后中轴线上,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琉璃瓦剪边。檐下置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斗拱,补间铺作施真昂。明间安板门两扇,两次间辟直棂方窗,前檐立四根八角形石柱,柱面浮雕海石榴、卷草、飞禽和伎乐等。殿内石柱四根,上面浮雕天王、盘龙和嫔迦等。殿上梁架为彻上明造,后金柱用移柱造。殿内明间置佛龛一座。大殿东、西、北三壁下部内外砌石护脚,刻云气、流水、龙、象、鱼、蚌、佛像、人物和建筑物等。大殿建在石砌高台上,前后青石踏道,大殿后壁辟门。

初祖庵大殿内东西山墙和后墙壁均有彩色壁画,东山墙和后壁东面绘十幅壁画,为十三祖修法像;西山墙和后墙西南绘二十二祖至三十五祖修法像,各像均有题榜,记各祖法号、俗名、籍贯等。殿内个别拱眼壁上绘释迦说法像。殿中部亦有雕刻,各面多雕缠枝花卉,花卉之中雕麒麟、狮子、山水、古刹、海水、渡舟、小桥、流水、人物故事等。四角各雕一力士支撑。佛龛系木雕而成,上檐雕斗拱,龛内供达摩塑像,二祖慧可、三祖僧灿、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脱纱塑像侍立左右。

两亭

东亭又称“圣公圣母亭”,面阔、进深各一间,坐北向南,平面呈方形,为四角攒尖亭阁式建筑。亭内北壁有菩萨、观音像壁画六幅;东墙有以神话故事骑青牛、比武、骑大象、骑牛头马面兽、宝瓶献塔为内容的五幅壁画;西壁有神话故事骑麒麟、划舟渡河、骑龙头牛身兽等壁画五幅;南壁有四幅山水画,为民国十二年(1923年)重修时所绘。该亭内原供达摩父母像,后毁。1986年重塑达摩父母兄弟像于亭中。

西亭又称“面壁亭”,面阔、进深各一间,坐北向南,平面方形,为四角攒尖顶亭阁式建筑。南面一门二窗。西庭内原供达摩塑像及“达摩面壁石”。“面壁石”于清乾隆年间移于少林寺供奉。亭内塑像后毁,现存达摩像为1984年重塑。西亭内原有明代壁画,已剥落。今亭内东西北壁画,大致为民国十二年(1923年)重修时所绘。

千佛阁

千佛阁位于初祖庵大殿后中轴线上,是初祖庵最北一座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约110平方米,硬山式建筑,小灰瓦顶。前面有板门,方窗2个,门上方嵌石匾额,书“千佛阁”三字,阁内供有观音菩萨、初祖达摩和二祖慧可塑像。

千佛阁前有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舍利石函一具,四面有线刻画,图中天王怒目圆睁,或持剑,或执杵;仕女手托花果,姿态优美;鬼王披头散发,凶相毕露。

石刻

初祖庵殿房四周有石刻四十余方,其中著名者有宋代黄庭坚《达摩颂》、蔡卞《达摩面壁之庵》及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梵文《陀罗尼经》等。

古木

初祖庵大殿外东南角有一株巨柏,相传系少林禅宗六祖慧能从广东带回亲手种植。

历史文化

历史源流

菩提达摩(Bodhidharma),又作达磨,意译为觉法,于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

初祖庵是宋代为纪念禅宗初祖达摩面壁求法得成正果而修建的一座庵院。大殿门口的砖雕楹联“在西天二十八祖,过东土初开少林”,简明地道出了达摩的身世和来历。

因达摩常游化于嵩洛之间,修禅的主要方式是面壁静坐,所以初祖庵又称作“达摩面壁之庵”。正如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初祖庵创建凉殿牌坊无量功德碑》所言,“此初祖庵者,我初祖面壁地也”。

祭祖仪式

农历正月初二祭祖,是少林寺沿袭千余年的传统。当日早殿结束后,少林寺方丈会带领少林僧众及十方善信从常住院出发,到初祖庵祭祖。祭祖法会在庄严的梵呗声中如法如律地进行,寄托少林僧众对历代祖师大德的敬重与缅怀。

文物价值

初祖庵大殿是河南省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之一,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其建造年代与中国古代建筑科学著作《营造法式》的成书年代相近,其斗拱、梁架、雕饰多与《营造法式》相符合,是宋代木构建筑技术的重要例证。

初祖庵大殿为北宋建筑发展状况的研究、中国禅宗史的研究以及少林寺佛教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初祖庵不仅对研究宋代至清代的佛教建筑、雕刻具有重要意义,在书法历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保护措施

1930年代,中国营造学社对初祖庵开展初步调查,认识并肯定了其价值和重要性。

1996年11月20日,初祖庵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12月,国家文物局公布了调整后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位列其中。申遗期间,国家文物局多次派员和组织专家赴现场实地考察,指导开展各项工作。河南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家文物局的意见,先后完成了申遗文本编制、遗产本体保护和展示、环境整治、专项法规建设、管理机构建设、档案资料建设、遗产监测、社会宣传等工作。

2010年8月1日,初祖庵作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2018年6月9日,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少林寺签订合约,启动“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少林寺初祖庵数字化考古调查项目。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初祖庵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少林寺常住院西北约2千米的龟背形山丘上。

交通路线

自驾线路:从郑州市出发,进入郑少高速航海路连接线行驶4.2千米,进入郑卢高速行驶61.6千米,进入登封大道行驶4.4千米,进入锡海线行驶7.5千米到达嵩山景区。

旅游巴士: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乘坐机场3线巴士到郑州火车站东广场,然后在火车站东广场对面的郑州长途汽车中心站乘坐专线巴士到达嵩山景区。

参考来源

嵩山少林寺初祖庵住持上永下梅师父在北京饮鹿池艺术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