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利簋(guǐ),西周早期青銅器。為周武王官吏利所作,是西周初年盛裝食物的的一種祭器,亦稱「武王征商簋」、「檀公簋」、「周代天滅簋」。1976年出土於陝西臨潼縣(今西安臨潼區),現藏中國國家博物館。2002年入選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名錄[1]

目錄

形制

利簋通高28公分,口徑22公分,重7.95千克。侈口,鼓腹,雙獸耳垂珥,方座圈足,器形與天亡簋相似,為典型的西周早期風格。簋腹和方座飾有饕餮紋夔紋,圈足飾有夔紋、雲雷紋

銘文

腹內底部有銘文4列32字,考古學家於省吾最初隸定為:

珷征商隹(唯)甲子朝歲

鼎(貞)克昏(聞)夙又(有)商辛未

王才(在)管師易(賜)又(右)吏利

金用乍(作)旜公寶尊彝

周武王姬發在位第四年的春天,周朝軍隊在一夜之間打敗了商朝的軍隊,凌晨時分,商紂王子受辛在絕望中於摘星樓引火自焚。

是已知有關武王伐紂史實的唯一遺存文物

「利」追隨周武王伐紂,戰爭勝利之後,他得到了天子的嘉獎賞賜,特作此器物紀念滅商之事,並用以祭祀自己的祖先。。

價值

利簋是現存最早的西周青銅器。其銘文開首,即從「珷征商」、「夙有商」幾句,明確概述了武王征商的史實,是已知周初金文關於此事件的唯一史料。其餘大禮簋、沈子它簋、宜侯夨簋等提到武王征商的青銅器銘文都屬於追述。利簋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記載伐商具體日期即「甲子日」的器物,可與《尚書·牧誓》、《逸周書·世俘》等文獻中關於武王伐紂時間的記載相印證,並根據「甲子日昧爽」、「歲星」等記錄,天文學家計算出武王滅商的準確時間為——公元前1046年1月20日,即周武王在位第四年的正月初一,對商周斷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2]

視頻

利簋 相關視頻

利簋記載的牧野之戰
克商之證——利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