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明
刘克明(1884~1967),号篁村,又号小伶仙[1]。廪生刘廷璧之子。
生平
刘克明原籍新竹,后迁台北,居艋舺龙山寺町,宅名“寄园”。明治三十六年(1903)总督府国语学校师范部毕业后,历任师范附属学校训导、师范学校及台北第三高女教谕、台北第一师范学校嘱托等。昭和十五年(1940)离开教育界,转任文教局编修课嘱托。战后任台北市立大同中学校长、台湾省文化协进会常务理事、私立中国文化学院台湾研究所理事等职。日治时期担任《台湾教育会杂志》(后改名《台湾教育》)主编,提倡以台湾俚语作为台湾儿童的修身教材。曾编纂多种与台语相关书籍,包括《国语对译台语大成》、《教科摘要——台湾语速修》、《实业教科——台湾语及书翰文》、《新式速成实用国语会话》等,成为后代研究台语的重要著作。又致力搜集、整理地方文献,著有《台湾今古谈》[2],内容包括台湾各地史迹、人物、轶闻、传说。编纂有《中和庄志》[3]、《艋舺龙山寺全志》。擅长草书,书法作品流传至今,仍为各界雅爱。
著作
刘氏爱好吟咏,明治三十八年(1905)曾与黄纯青、王少涛、魏清德等创立“咏霓诗社”,后为“瀛社”社员,亦多参与“高山文社”诗会活动。刘氏八十寿辰,曾自选编《寄园诗叶》,惜未出版,门生林兰汀抄刻部分,于民国五十七年(1968)油印流传,民国九十八年(2009)龙文出版社影印重刊。[4]以下诗作辑录自龙文本《寄园诗叶》、《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教育》、《台湾时报》、《台南新报》、《专卖通讯》、《台湾文艺丛志》、《兴南新闻》、《台湾诗坛》、《诗文之友》、《中华诗苑》等诗集报刊,依发表或写作时间排序,时间未详者置于末[5]。[6]
七言律诗
日月潭
化蕃[7]居此记何年。编竹为卢[8]大似船。庭上石舂仙乐
美[9]。潭中鱼射[10]晓餐鲜。屏山缭绕惟通径。湖水周遭别有天[11]。寄语[12]来游诸士女。休将恶俗教流传。
【题解】
本诗为七言律诗,收入《台湾时报》44期:124页, 1923年03月01日。日月潭,在今南投县鱼池乡。据《彰化县志》记载,沙连,日月潭也。其中浮一岛屿,名珠仔山(即今日拉努岛)。原住民欲往岛上,乃划蟒甲而渡。故日月潭旧有“沙连”、“珠潭”、“水社湖”等称呼。为邵族的聚居地。大正8年(1919)4月,台湾总督命令筹组台湾电力株式会社,于是在这一年的8月间选定日月潭,著手兴建日月潭水力发电工程。因有水利与湖光山色之风景而地区渐次开发,日月潭成为当时台湾重要的游憩之地。本诗描述的内容是指当时“水社化蕃”居住在日月潭的人文风华。作者首句起兴不明白水社蕃居此有多长的时间,接续说明邵族大似船形的屋舍建筑、与名闻于世的舂杵歌声与射取潭鲜饮食之风俗,并阐述日月潭四周如洞天福地般的自然环境。然而日月潭的开发,使得游客的增加,也加速“蕃民”与“游人”间的互动,诗人则语重心长,希望原住民别受这些外来游人所带来的不良风气的影响。
【延伸阅读】
1.张湄〈水沙连〉,《全台诗》第贰册。
2.施梅樵〈日月潭櫂歌,二首〉,《鹿江集》。
3.庄太岳〈岁丁巳(1917)八月十四日同献堂家本培火峯柱玉书元煌一行十馀人往游日月潭复由此入埔里社而经北山坑龟仔头双冬等处以归是游为日八而得诗二十有七首爰名为水社游草姑存之亦以纪雪泥爪印云日月潭漫兴,二首〉,《太岳诗草》。
七言绝句
随行诗草‧ 在阿缑
椰子槟榔共郁苍[13],南瀛秋色似春光。财源饶裕[14]堪思想,万顷蔗园尽改良[15]。
【题解】
本诗为七言绝句,载于《台湾日日新报》,1914 年1 月28 日,3 版。1913 年台湾民政长官内田嘉吉,到屏东一带进行考察,时任总督府翻译官的刘克明为随行官员,留下咏叹沿途所见之南瀛风光,以及槟榔、椰子、甘蔗等物产的随行诗句。高耸的椰子、槟榔与炎热的热带气候,是作者对于屏东的第一印象,至今也仍是屏东代表性的景观。此外,作者这趟旅行,出于陪同官员巡视地方,所行所见当为官方施政之措举,因此诗中也记录下该地甘蔗品种改良的状况,虽寥寥数语,亦可发挥补证史料的作用。
【延伸阅读】
1. 沈光文〈椰子〉,《诸罗县志》。
2. 张湄〈槟榔〉,《淡水厅志》。
3. 杨尔材〈甘蔗花〉,《近樗吟草》。
注释
- ↑ 姚德昌〈敬和退婴夫子周甲偶赋韵〉(《诗报》第二百六十七号,“诗坛”栏,1942年3月7日)有注云:“刘克明先生,号‘小伶仙’;王少涛先生,号‘小浪仙’;吾师号‘小谪仙’。一日,某先生同吾师往观新舞台正音戏,适值排仙,某先生戏指台上,曰某为‘小伶仙’,某为‘小浪仙’,持铁拐者‘小谪仙’也。越日,传遍骚坛三仙,一时戏话,至今传为韵事云。”退婴夫子,指李硕卿(1882~1944)。又:刘克明又别署篁村、篁村生、篁村人、篁村山人、篁村迂叟、寄园、寄园生、寄园主人、刘香莼、香莼生、竹外、竹外生、竹外人、竹外散人、竹外闲人、刘无悔、无悔生、无悔道人、一笑生、蓬川生、古翰村、古翰楼、竹枝生、古月生、龙冈生、内江盲士。日治晚期曾改名龙冈克明。书房名为“晚佳楼”、“西翠岩”。
- ↑ 刘克明《台湾今古谈》(台北:新高堂书店排印本,1930年11月),收于《中国方志丛书.台湾地区》第156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3月)。
- ↑ 刘克明《中和庄志》(海山郡中和庄役场,1932年排印本),收于《中国方志丛书.台湾地区》第222-2号(台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3月)。译本见洪文庆、李宜森译,《中和庄志》(台北:中和庄文史研究协会,1996年)。
- ↑ 提要主要参考:骆子珊〈刘克明先生墓志铭〉,收于刘克明《寄园诗叶》(林兰汀抄刻,1968年油印本)、许雪姬编《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林正三、许惠玟编《台湾瀛社诗学会会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08年10月)。
- ↑ 刘克明诗编校稿,承蒙台湾瀛社诗学会理事长林正三先生审阅,有所指正,特此致谢。
- ↑ 吴福助 撰
- ↑ 化蕃:即言归化政府接受统治的原住民,此指日月潭的归化番,概指今日之邵族,台湾地区原住民族之一。聚居在日月潭一带的水里乡、鱼池乡境内。人口极少,民国五十三年时仅有三二三人。社会属父系氏族社会。语言一般使用汉语系之闽南语,经济以农业、观光业为主。宗教信仰盛行祖灵崇拜。
- ↑ 卢:应作庐,房舍。
- ↑ 庭上石舂仙乐美:形容“杵声(杵音)”,以杵击石,发出叮叮咚咚声即是“杵音”,多由邵族妇女所演奏,节奏强烈,广受喜爱。
- ↑ 鱼射:射鱼,原住民捕鱼方式之一。
- ↑ 别有天:别有洞天,指风景极为秀丽,引人入胜。
- ↑ 寄语:传话、转告。
- ↑ 郁苍:草木苍翠茂盛的样子。
- ↑ 饶裕:丰饶富裕。
- ↑ 改良:指栽种改良品种的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