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及瀋陽的明清皇家宮殿
概要
1987年,北京故宮(紫禁城)被登錄為世界文化遺產。紫禁城是世界現存最大的皇宮[1],為明清兩朝24個皇帝所居住、辦公的宮殿。由明成祖朱棣於1406年下旨修建,至1420年基本完成。
2004年,瀋陽故宮作為北京故宮的擴展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瀋陽故宮是後金及滿清初期,努爾哈赤及皇太極兩名皇帝的宮殿,順治皇帝在此繼位,同時也是滿清的離宮之一。
明清皇宮簡介
門票:成人16元
故宮
紫禁城占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000多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這些宮殿是沿着一條南北向中軸線排列,並向兩旁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它顯示着中國五百多年前匠師們在建築上的卓越成就。
故宮裡最吸引人的建築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
故宮建築的後半部叫內廷,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和西六宮,是皇帝平日辦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後半部在建築風格上不同於前半部,富有生活氣息,建築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園、書齋、館榭、山石等。
遊覽故宮,一是欣賞豐富多彩的建築藝術;二是觀賞陳列於室內的珍貴文物。故宮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貴文物,統稱有文物100萬件,占全國文物總數的1/6,其中有很多是絕無僅有的國寶。
瀋陽故宮
2004年7月1日,在中國蘇州召開的第28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批准中國的瀋陽故宮作為明清皇宮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瀋陽故宮始建於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關前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創建的皇宮,又稱盛京皇宮,清朝入主中原後改為陪都宮殿和皇帝東巡行宮。瀋陽故宮經過多次大規模的修繕,現已闢為瀋陽故宮博物院。北京、瀋陽兩座故宮構成了中國僅存的兩大完整的明清皇宮建築群。
瀋陽老城內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宮就設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6萬平方米,現有古建築114座。瀋陽故宮按照建築布局和建造先後,可以分為3個部分:東路為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中路為清太宗時期續建的大中闕,包括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以及清寧宮、關雎宮、衍慶宮、啟福宮等;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增建的文溯閣等。整座皇宮樓閣林立,殿宇巍峨,雕樑畫棟,富麗堂皇。
大政殿是一座八角重檐亭式建築,正門有兩根盤龍柱,以示莊嚴。大政殿用於舉行大典,如皇帝即位,頒布詔書,宣布軍隊出征,迎接將士凱旋等。十王亭則是左右翼王和八旗大臣辦事的地方。這種君臣合署在宮殿辦事的現象,歷史上少見。從建築上看,大政殿也是一個亭子,不過它的體量較大,裝飾比較華麗,因此稱為宮殿。大政殿和成八字形排開的10座亭子,其建築格局乃脫胎於少數民族的帳殿。這11座亭子,就是11座帳篷的化身。帳篷是可以流動遷移的,而亭子就固定起來了,顯示了滿族文化發展的一個里程。
崇政殿在中路前院正中,俗稱「金鑾殿」,是瀋陽故宮最重要的建築。整座大殿全是木結構,五間九檁硬山式,辟有隔扇門,前後出廊,圍以石雕的欄杆。殿身的廊柱是方形的,望柱下有吐水的螭首,頂蓋黃琉璃瓦鑲綠剪邊;殿柱是圓形的,兩柱間用一條雕刻的整龍連接,龍頭探出檐外,龍尾直入殿中,實用與裝飾完美地結合為一體,增加了殿宇的帝王氣魄。此殿是清太宗日常臨朝處理要務的地方,公元1636年,後金改國號為大清的大典就在此舉行[2]。崇政殿北首的鳳凰樓,三層,是當時盛京城內最高的建築物。
瀋陽故宮博物院不僅是古代宮殿建築群,還以豐富的珍貴收藏而著稱于海內外,故宮內陳列了大量舊皇宮遺留下來的宮廷文物,如努爾哈赤用過的劍等。
視頻
北京及瀋陽的明清皇家宮殿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築是哪個,百分網,2017-11-27
- ↑ 瀋陽故宮崇政殿,360個人圖書館,201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