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十畝之間(詩經)

十畝之間(詩經)

目錄

【原文】

十畝之間兮,

桑者閒閒兮,

行與子還兮。

十畝之外兮,

桑者泄泄兮,

行與子逝兮。

【注釋】

十畝之間:指郊外所受場圃之地。

桑者:採桑的人。閒閒:寬閒、悠閒貌。

行:走。一說且,將要。

泄(yì)泄:和樂的樣子;一說人多的樣子。

逝:返回;一說往。

【譯文】

在一片很大很大的桑園裡,

年輕的姑娘們採桑多悠閒,

她們一道唱着歌兒回家轉。

在相鄰一片很大的桑園裡,

漂亮的姑娘們採桑多悠閒,

她們一起說說笑笑往家轉。

【讀解】

魏國地處北方,「其地陋隘而民貧俗儉」(朱熹語)。然而,華夏先民是勤勞而樂觀的,《魏風·十畝之間)即勾畫出一派清新恬淡的田園風光,抒寫了採桑女輕鬆愉快的勞動心情。

夕陽西下,暮色慾上,牛羊歸欄,炊煙漸起。夕陽斜暉,透過碧綠的桑葉照進一片寬大的桑園。忙碌了一天的採桑女,準備回家了。頓時,桑園裡響起一片呼伴喚友的聲音。人漸漸走遠了,她們的說笑聲和歌聲卻仿佛仍裊裊不絕地在桑園裡迴旋。這就是《十畝之間》展現的一幅桑園晚歸圖。

以輕鬆的旋律,表達愉悅的心情,這是《魏風·十畝之間》最鮮明的審美特點。首先,這與語氣詞的恰當運用有關。全詩六句,重章復唱。每句後面都用了語氣詞「兮」字,這就很自然地拖長了語調,表現出一種舒緩而輕鬆的心情。其次,更主要的是它與詩境表現的內容相關。詩章表現的是勞動結束後,姑娘們呼伴喚友相偕回家時的情景。因此,這「兮」字里,包含了緊張的勞動結束後輕鬆而舒緩的喘息;也包含了面對一天的勞動成果滿意而愉快的感嘆。詩句與詩境、語調與心情,達到了完美的統一。所謂動乎天機,不費雕刻。

《詩經》的另一篇《周南·芣苢》,也主要寫勞動的場景和感受。但由於它刻畫的勞動場景不同,詩歌的旋律節奏和審美情調也不同。《周南·芣苢》寫的是一群女子採摘車前子的勞動過程,它通過採摘動作的不斷變化和收穫成果的迅速增加,表現了姑娘們嫻熟的採摘技能和歡快的勞動心情。在結構上,四字一句,隔句綴一「之」字,短促而有力,從而使全詩的節奏明快而緊湊。《魏風·十畝之間》與《周南·芣苢》,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並成為《詩經》中在藝術風格上最具可比性的兩首勞動歌謠。前人評《魏風·十畝之間》「雅淡似陶」(陳繼揆《讀風臆補》)。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確寫道:「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但前者充滿了姑娘的輕鬆歡樂,後者則蘊含着陶公的閒適超然;前者明快,後者沉鬱,貌似而神異。[1]

簡介

《詩經》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匯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詩經〉在先秦叫做〈詩〉,或者取詩的數目整數叫《詩三百》,本來只是一本詩集。從漢代起,儒家學者把《詩》當作經典,尊稱為《詩經》,列入「五經」之中,它原來的文學性質就變成了同政治、道德等密切相連的教化人的教科書,也稱「詩教」。[2]

《詩經》中的三百零五篇詩分為風、雅、頌三部分。「風」的意思是土風、風謠,也就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風」包括了十五個地方的民歌,即「十五國風」,共一百六十篇。「雅」是正聲雅樂,是正統的宮廷樂歌。「雅」分為「大雅」(用於隆重盛大宴會的典禮—)和「小雅」(用於一般宴會的典禮),一共有一百零五篇。「頌」是祭祀樂歌,用於宮廷宗廟祭祀祖先,祈禱和讚頌神明,現存共四十篇。《詩經》的三百零五篇詩歌,廣泛地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涉及政治、經濟、倫理、天文、地理、外交、風俗、文藝各個方面,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產生過深遠的影響。[3]

《詩經》編輯成書的年代約在春秋後期,據說孔子曾經刪定過〈詩經〉。到漢代,傳授《詩經》的有四家。齊國轅固所傳的《詩》叫《齊詩》,魯國申培所傳的《詩》叫《魯詩》,燕國韓嬰所傳的《詩》叫《韓詩》,魯國毛亨所傳的《詩》叫《毛詩》。東漢時,《毛詩》得到了官方和學者們的認同,逐漸盛行,齊、魯、韓三家《詩》逐漸衰落以至亡佚。現在我們見到的《詩經》,就是毛亨傳下來的,我們這裡選錄的《詩經》,原文主要依據清代阮元校訂的《十三經註疏》,並廣泛參考了其他研究《詩經》的專著。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