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
南充市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嘉陵江中游,位於成都、重慶、西安三角經濟區要衝,地處成渝經濟區的重要節點,自古就有「西通蜀都、東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聯重慶」之地利,是西部重要的交通樞紐城市。
南充 | |
---|---|
南充騰閣 |
南充歷史悠久。唐堯、虞舜之前便謂「果氏之國」,春秋以來歷為都、州、郡、府、道之治所。
目錄
地名由來[1]
據《太平寰宇記》卷86果州南充縣稱:「取古充國為名。」《郡縣釋名》四川卷下:「漢名充國縣,取充實之義。蓋當時民物富盛,故云。東漢析置南充國縣,以其在充國之南也。」後去「國」字,即為南充縣。今南充縣和南充市俱以此而得名。
歷史文化[2]
南充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蘊深厚,境內的閬中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順慶區、蓬安縣為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孕育了辭賦大家司馬相如、史學大家陳壽、天文曆法巨匠落下閎和忠義大將軍紀信等眾多歷史名人。
春節文化
南充是春節文化發祥地。南充境內所屬閬中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歷算學家、天文學家落下閎的故鄉。英國漢學家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稱落下閎是世界天文領域中「燦爛的星座」。落下閎創立了舉世聞名的《太初曆》,中國使用的農曆是在其基礎上修改而成。《太初曆》確定了歲首,春節由此開始。2009年,閬中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授予「中國春節文化之鄉」的稱號。
嘉陵江文化
南充市以嘉陵江為依託,有順慶區、嘉陵區、高坪區三區和南部、蓬安、儀隴等六縣,在2000多年的歷史中,南充各縣市因為嘉陵江的孕育,形成了以嘉陵江為主線的文化旅遊帶。
紅色文化
南充有着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是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辛亥革命時期,南充就是全川民主革命鬥爭的中心區域之一。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南充有5萬多人參加紅軍,其大多數人血灑疆場,解放後有2.72萬人被定為革命烈士。朱德舊居、朱德紀念園、羅瑞卿故居、張瀾紀念室、張思德事跡陳列室、順瀘起義遺址等,是當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絲綢文化
南充,國內外聞名遐邇的絲綢城。「天上取樣人間織,滿城皆聞機杼聲」,這膾灸人口的詩句,是對著名「蠶桑之鄉」、」絲綢之城」南充的形象寫照。中國四大蠶繭、絲綢生產出口基地之一,四川最大的絲綢工業中心。西漢,南充絲綢成為朝廷貢品;唐宋,南充」順慶大綢」飲譽京城,暢銷絲綢之路;果州之綾,被日本皇室珍為國寶;1915年,南充絲綢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蓋群芳而獲金獎。南充絲綢暢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出口絲和綢曾分別占四川省出口絲、綢的50%、80%,被外商譽為「萬能絲」、「萬能綢」。南充絲綢具有「享天寶物華之譽,勝蘇杭品質之優「的美名。
三國文化
南充是「三國文化」的發祥地,世稱「並遷雙固」的陳壽著文史兼美的不朽名著《三國志》。南充被聯合國定為世界三國文化研討會永久會址。南充市境內三國址較多,諸如萬卷樓、張飛廟、譙周墓、王平墓、瓦口關古戰場等,為其形成了獨特的「三國文化」。
風景名勝
南充凌雲山[3]
凌雲山海拔562.6米,有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懸壺之獨特地貌,山勢連綿,林木參天,具有「雄、奇、險、幽」四大特色,山頂凌雲古剎始建於漢末,現存真武宮為清道光年間重建,有遇仙嶺、降魔台、老君洞、老龍洞、望夫崖、捨身崖、將軍墳等自然奇觀,享有「果郡靈山」之美譽。
閬中古城[4]
閬中位於四川東北部,嘉陵江中上游,是川北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重鎮。戰國時為巴國國都,秦滅巴置閬中縣迄今2300多年,歷代為郡、州、府、道治所。明末清初為四川臨時省會達17年之久。
閬中素有風水寶地之美譽,三面環山,四面環水,風光鍾靈毓秀,如詩如畫。
閬中是全國保存最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是四川省唯一立法保護的古城。
閬中文化底蘊深厚,名勝古蹟眾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閬中是華夏本源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是巴文化的主要發源地,是漢唐民間天文研究中心,是四川狀元之鄉……全市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多處。
南充西山[5]
西山為南充著名風景名勝之地,不但有謝自然飛天這美麗傳說,且南充人歷有「三月三游西山」之盛舉。南充古八景就有三景於此。「金泉夜月」傳為袁天綱化金釵為水而成;「果山秋色」曾以黃果滿山、刺槐林金秋送爽而著稱;「棲樂靈池」雖置山顓,但不管如何乾旱,此池清水滿盈不涸,時人以池水濁清而判氣象。西山集中了漢代以來的大量文物古蹟,展現了南充市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程度。唐代女詩人薛濤、宋代大詩人陸游等都曾流寓南充,賦詩盛讚西山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