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博斯腾湖

博斯腾湖,又名巴喀刺赤海蒙古语博斯腾尔维吾尔语巴格拉什库勒,维吾尔语意为“绿洲”,古称西海,位于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天山南坡焉耆盆地的东南部,塔里木盆地北缘,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

形成演变

博斯腾湖所在的焉耆盆地属南天山造山带中的山间断陷盆地,地质历史上曾是塔里木古老地块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演化历史可追溯到距今8亿年左右的前震旦纪。距今250万年左右的新第三纪末开始的新构造运动,使该区发生大规模差异性升降,博斯腾湖南缘的老断裂和北缘的新断裂活动强烈,断裂之间的博斯腾湖地区开始强烈沉降,博斯腾湖上游的开都河也因大尤鲁都斯盆地和焉耆盆地的沉降、两盆地之间准平原的抬升而强烈下切,形成了长达50千米的开都河大峡谷,加上开都河源头地区的山体已大多抬升到雪线以上,使大气降水以粒雪冰的形式贮存起来,并长年源源不断地向博斯腾湖供水,博斯腾湖才得以真正形成。

地形地貌

博斯腾湖流域地处封闭的山间盆地——焉耆盆地,地形总趋势,北高南低,自山前向博斯腾湖依次为山前洪积冲积倾斜平原、开都河三角洲和博斯腾湖盆地。博斯腾湖南边和北边海拔较高,受湖泊水位变化影响较小,而西侧和东侧,对湖泊水位变化响应明显,也就是说博斯腾湖西侧和东侧地势平坦更容易受到湖泊水位变化的影响,而南侧和北侧因为地势较高,受湖泊水位影响较小。

目录

鱼类资源

1971年以前,博斯腾湖鱼类组成比较简单,只有几种鱼类,其中以扁吻鱼大头鱼)和塔里木裂腹鱼尖嘴鱼)为主。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先后进行多次引种,把长江流域和北疆额尔齐斯河的许多经济鱼类引进博斯腾湖;1992年,全湖已有24种鱼类,经济鱼类有草鱼青鱼鳞鱼团头舫三鱼舫黄尾密鲴细鳞斜颌鲴鳜鱼赤鲈塔里木裂腹鱼西伯利亚斜齿鳊东方真鳊贝加尔雅罗鱼日本河内娜共18种。随着鱼类引种工作的发展,渔获物的组成和鱼产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鱼年产量从20世纪60-70年代的1000吨上升到1992年的2000吨左右,渔获物的组成从以尖嘴鱼为主变化到以鲫、赤鲈、贝加尔雅罗鱼为主。至2015年,博斯腾湖共有鱼类30余种,主要有草鱼、鲤鱼、鲢鱼等,较出名的为赤鲈[1],也就是俗称的五道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