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望鎮
博望鎮 |
中文名 : 博望鎮 所屬地區: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 |
博望鎮,隸屬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 因漢武帝封張騫為博望侯而得名博望鎮。地處方城縣西南部,東與社旗縣唐莊鄉接壤,南與宛城區新店鄉相鄰,西南與臥龍區石橋鎮接界,西北與南召縣皇路店鎮毗鄰,北與廣陽鎮相接,東北與趙河鎮相連。轄區面積159.02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博望鎮戶籍人口為113426人。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屬南陽縣第八區。1951年,劃歸方城縣,仍為第八區。1955年,改為博望區。1958年,成立博望公社。1961年,復置博望區。1984年,由博望鄉析置博望鎮。1986年,撤鄉建鎮。2005年,撤銷博望鄉,併入博望鎮。截至2020年6月,博望鎮轄51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文化路40號。 2018年,博望鎮有工業企業159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1個。 [1]
目錄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博望鎮地處伏牛山東麓余脈,地勢北高南低。地形分為平原和丘陵,最低點張灣位於博望鎮張灣村,海拔170米。
氣候
博望鎮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5.1℃,1月平均氣溫10.3℃,極端最低氣溫-10.6℃;7月平均氣溫29.0℃,極端最高氣溫39.8℃。最低月均氣溫10.0℃,最高月均氣38.8℃。平均氣溫年較差14.5℃,最大日較差12.2℃。生長期年平均240天,無霜期年平均313天,最長達339天,最短為30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147.6小時。0℃以上持續期325天。年平均降水量96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42.5天,最多達61天(2008年),最少為25天(2010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900毫米(1975年),極端年最少雨量1303.2毫米(201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8月最多。
水文
博望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流域面積151.2平方千米,占98.8%。主要河道白條河、白河、張梅莊河、雙橋河、鴨東總乾渠、一分干和四支渠等7條,總長89.4千米。境內最大的河流為白條河,從北至南流經境內王崗、楊莊、賈莊、吳莊、楊崗、東風、博望、尚莊、艾莊,境內長20.3千米,流域面積144.7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2.5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博望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等。洪澇災害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7~8月,最嚴重的一次洪澇災害發生1975年8月14日。
人口
2011年末,博望鎮轄區總人口10.68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8951人,城鎮化率17.7%。另有流動人口9324人。總人口中,男性5.8萬人,占.54.3%;女性4.8萬人,占45.7%;14歲以下16554人,占15.5%;15~64歲71663人,占67.1%;65歲以上18583人,占17.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0.69萬人,占99.9%;有回1個少數民族,共107人,占0.1%。人口出生率11.2‰,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長率5.3‰。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98人。 2017年末,博望鎮常住人口88700人。 截至2018年末,博望鎮戶籍人口為11342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博望鎮財政總收入4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50萬元,比上年增長16.2%,是1949年的18倍,比1978年增長10倍。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50萬元,增值稅20萬元,企業所得稅30萬元,個人所得稅5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2.3%、8.2%、17.3%、6.4%。人均財政收入5370元,比上年增長11.4%,是1949年的56倍,比1978年增長20倍。農民人均純收入5370元。 2018年,博望鎮有工業企業159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3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1個。
農業
2011年,博望鎮耕地面積14.3萬畝,人均1.36畝,林地面積3.8萬畝。 博望鎮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0.3億元,增加到1978年的0.8億元,2011年達到1.8億元,比上年增長10.2%,農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85.2%。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大豆為主。生產糧食14.58萬噸,人均1330千克,其中小麥12.3萬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棉花、油料作物等。棉花種植面積0.64萬畝,產量963.7噸,可向社會提供383.7噸商品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2.64萬畝,產量6720.8噸,其中花生3600噸,芝麻1200噸,油菜1920噸;蔬菜種植面積0.4萬畝,產量6500噸,主要品種有西紅柿、黃瓜等,其中西紅柿4400噸,黃瓜1800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12.4萬頭,年末存欄20.2萬頭;羊飼養量1.5萬隻,年末存欄2.6萬隻;牛飼養量2.8萬頭,年末存欄2.9萬頭;家禽飼養量84.7萬羽,上市家禽41.2萬羽。生產肉類3000噸,其中豬肉1.3萬噸,牛肉10.7噸,羊肉1萬噸;禽蛋15.78萬噸,鮮奶8.4噸。水果種植面積0.4萬畝,產量2萬噸,主要品種有黃金梨、金秋黃梨、杏、梅、桃、蘋果、柿、棗,其中黃金梨1.6萬噸,金秋黃梨2000噸。漁業以養殖鯉魚、鏈魚為主,可用於水產養殖的海域面積1.56平方千米、灘涂6.8平方千米、淡水水面5.6平方千米。魚塘養殖面積14.6公頃,產量311.8噸,擁有各類捕撈漁船9艘,漁業總產值0.0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0.03%。大型農業機械107台(輛);綠色環保農產品有黃金梨。 截至2011年末,博望鎮累計造林0.49萬畝,其中防護林900畝,經濟林2270畝,竹林6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3.3萬株,林木覆蓋率26.3%,活立木蓄積量3.9萬立方米。
工業
博望鎮是碳化硅加工重要的工業生產基地,初步形成了以磨粉、水銑為主的工業體系,重點規劃了眾誠磨料、方博微粉等中型產業集群。 2011年達到3.78億元,比上年增長20.6%,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25.1%。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職工0.34萬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7億元,比上年增長25.7%。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1家,工業園區1個。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09年1月,博望鎮建博望電視台,發射(轉播)塔高90米,覆蓋半徑20千米;開通博望有線電視。 2009年,博望鎮開通調頻台。 2010年9月,博望鎮開通博望有線廣播站,鄉鎮到村80杆千米,村以下160杆千米;開通博望廣播電台。有廣播喇叭0.3萬隻,入戶率10.5%,通響率98.2%。 2011年末,博望鎮有文化藝術團體53個,會員1085個,其中團體會員950個,個人會員135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50個,演職人員285人,劇院1座,座位1500個,每萬人擁有150個,年演出800場次,觀眾達9萬人次;電影放映單位3個,年放映180場次,觀眾達13萬人次;俱樂部1個,文化專業戶63個,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500平方米;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秧歌隊、舞獅團、木偶劇團、戲劇團、曲劇團、豫劇團、嗩吶班。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木偶戲、舞獅、豫劇團、鼓詞、墜子書、三弦書等。體育場地38處,體育社團3個,各級社會體育指導員40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田徑、球類等,40.8%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6.5%。博望廣播電台有5套30個廣播節目,博望廣播電台與方城廣播電台合作轉播方城廣播電台30個節目,廣播綜合覆蓋率98%,全年公共廣播節目播出時間5400小時。博望電視台開通10個頻道,另有30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1.8萬戶,其中數字電視用戶0.5萬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7.7%,全年公共電視節目播出時間5840小時。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博望鎮有幼兒園(所)42所,在園幼兒2535人,專任教師56人;小學42所,在校生2637人,專任教師315人,小學適齡兒童人學率99.8%;初中3所,在校生2189人,專任教師210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6.5%,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2011年,博望鎮教育經費達0.28億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0.28億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0.28億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0.15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5%、5%、5%、5%。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2.5%,比上年提高了0.5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博望鎮有衛生院1家;病床10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9張,固定資產總值0.079億元。專業衛生人員64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23人,註冊護士2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0.6人、執業(助理)醫師0.25人、註冊護士0.2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1.2萬人次,住院手術588台次,出院病人0.98萬人次。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1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5%,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9.6萬人,參合率98%;孕產婦死亡率18/10萬,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嬰兒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分別為6‰、10‰、9‰。
社會保障
2011年,博望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26戶,人數182人,支出33.2萬元,比上年增長28%,月人均152元,比上年增長28%;城市醫療救助2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74人次,共支出78.9萬元,比上年增長21.9%;城鎮生活無着人員救助3人次,支出0.8萬元,比上年增長28.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489戶,人數4164人,支出443萬元,比上年增長20%,月人均72元,比上年增長20%;農村五保集中供養74人,支出97.7萬元,比上年增長3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1人,支出18.3萬元,比上年增長30%;農村醫療救助7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4789人次,共支出15.6萬元,比上年增長30%;農村臨時救濟285人次,支出7.5萬元,比上年增長20%。自然災害受災人口1340人,緊急轉移安置318人,農作物受災面積25300畝,倒塌房屋475:間,直接經濟損失580萬元,救災支出420萬元,比上年增長10.5%。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425i人,社會福利費58萬元,比上年增長20.5%。新增就業人員1056人,有102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7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0.2%,全年共幫助472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組織16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基層從事「三支一扶」的工作。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6萬元,比上年增長6%;基金支出合計39萬元,比上年增長25.3%。2011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2100人,比上年末增加300人,其中參保職工1800人,參保離退休人員300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200人和100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工3.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8000人,參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400人,比上年末增加80人。5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346.人,企業年金基金累計結存2500萬元。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1500人,比上年末增加80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1200人,比上年末增加70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300人,比上年末增加10人,參加醫療保險的農民工1.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400人。參加失業保險2.6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00人,其中參加失業保險的農民工3.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8萬人,2011年末,領取失業保險金100人,比上年末增加20人。參加工傷保險3.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人,其中參加工傷保險的農民工2.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0人,全年認定(視同)工傷60人,比上年增加10人,全年評定傷殘等級10人,比上年增加1人,全年享受工傷保險待遇2.5萬人,比上年增加2000人。參加生育保險900人,比上年末增加:10人,全年共有900人次享受了生育保險待遇,比上年增加10人次。城鎮非私營單位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17539元,比上年增加438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21398元,比上年增加429元。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簽訂率達到99.2%。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共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3件,結案3件,其中通過調解方式結案1件,占33.3%,仲裁機構立案受理勞動人事爭議2件,結案率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