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卡尼鄂拉蜂
原圖鏈接

卡尼鄂拉蜂原產地[1]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南部和巴爾幹北部(南斯拉夫)。是西方蜜蜂的一個亞種。牠們原產於斯洛維尼亞,但現在已可以在澳洲匈牙利羅馬尼亞克羅地亞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塞爾維亞看到。其原種現僅保存於吉林北京等少數科研單位,其後代則通過推廣,普及到全國絕大多數省市政,在中國的養蜂生產中發揮着重要作用。2000年,吉林養蜂研究所又從德國引進抗蟎力較強的新品種,在使用過程中,經濟效益明顯。原產地[2]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南部和巴爾幹北部(南斯拉夫)。從廣義上來說,卡尼鄂拉蜂分佈在馬其頓和整個多淄河流域(匈牙利、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

目錄

起源

卡尼鄂拉蜂是西方蜜蜂的一個亞種,生活在斯洛維尼亞克拉尼斯卡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巴爾幹半島北部的自然環境。為四大養殖蜜蜂品種之一, 牠們是現今第二受歡迎的養蜂蜂種,僅次於義大利蜂。牠們受歡迎的原因是牠們擁有較佳抗病力,而且非常溫順。卡尼鄂拉蜂可以就花蜜的多少而調節工蜂的數量:在春天當花蜜豐富時,牠們會急速增長工蜂的數量;當花蜜停止分泌時,工蜂數量會急速減少。在花蜜豐富時,牠們可以儲存大量的蜂蜜花粉。牠們可以對抗一些疾病及寄生蟲。

外觀及解剖

卡尼鄂拉蜂差不多與歐洲黑蜂一樣大小,卡尼鄂拉蜂的口器很長,肘位很高及毛很短。

卡尼鄂拉蜂與義大利蜂的大小相近,但牠們呈深褐灰色及淺褐色帶。牠們的外殼幾丁質呈深色,但仍有一些是呈較淺色或身體上有褐色的環及點。


形態特徵

卡尼鄂拉蜂個體大小和體形與意大利蜂相似。腹部細長,幾丁質黑色;有些個體第2和第3腹節背板上有棕色斑,少數個體具棕紅色環帶;第4腹節背板上的絨毛帶寬度0.80mm~1.00mm(平均0.90mm),絨毛密集;第5腹節背板上的覆毛長度0.20mm~0.40mm(平均0.30mm);喙長6.40mm~6.80mm(平均6.60mm);肘脈指數1.80~5.50(平均2.70)。蜂王棕黑色,少數蜂王腹節背板上具棕色斑或棕紅色環帶。雄蜂黑色或灰褐色。工蜂絨毛多呈棕灰色。

卡尼鄂拉蜂的優點如下:

  • 溫順及沒有攻擊性
  • 可以密集飼養
  • 方向感較義大利蜂
  • 很少由一個蜂巢迷巢至另一個
  • 盜蜜傾向比義大利蜂少
  • 可以儲存較多蜂蜜
  • 對環境的適應力強
  • 適合生活在冬天較長的地方
  • 當食物減少時會減少培養幼蟲
  • 很少使用蜂膠
  • 對疾病有抗病性
  • 適合生活在植物大流蜜及提早受粉的地區


以下是卡尼鄂拉蜂的缺點:

  • 易分蜂
  • 製造蜂膠及造脾能力較低
  • 不耐熱
  • 族群的大小取決於外界花粉的數量
  • 深色的蜂后在蜂群中很難找到

中國大陸北方的蜂農對養殖喀爾巴阡蜂(卡尼鄂拉蜂的一個地理小種)提出一些該蜂的生物特性:

  • 外界大流蜜時期,喀爾巴阡蜂會將幼蟲拖出丟棄,空出更多的巢房用來儲存大量的蜂蜜,同時蜂王也會減少產卵。
  • 外界的植物花期結束,喀爾巴阡蜂會開始大量培育幼蟲,補充採蜜期減損的工蜂數量。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1. 卡尼鄂拉蜂介紹. 隨意窩. 2010-09-20. 
  2. 卡尼鄂拉蜂. 隨意窩. 2010-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