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反水雷艦艇

來自   新浪網 的圖片

中文名: 反水雷艦艇

別 名: 掃雷艦艇

包 括: 掃雷艦艇、獵雷艦和破雷艦

要用於: 航道水域、艦艇導航

用 途: 掃雷、獵雷、破雷設備搜索

反水雷艦艇,是在掃雷艦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所謂掃雷艦艇,就是用於掃除封鎖海域的水雷艦艇,是在水雷捕撈器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世界上最早的掃雷艦艇誕生於日俄戰爭期間。當時的掃雷艦艇由漁船和老式艦艇改裝而成,採用雙艇拖拽掃雷具進行掃雷。是使用掃雷、獵雷武器排除水雷或依靠艦體引爆水雷的艦艇的統稱。包括掃雷艦艇、獵雷艦艇和破雷艦,可以提供無人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主要用於在航道水域和為艦艇導航清除水雷障礙。在雷區開闢航道,以保障己方艦船的航行安全。其滿載排水量,掃雷艦為500~1000噸,掃雷艇為400噸以內,掃雷母艦為數千噸。它具有較好的防雷性能,較完善的導航設備。航速12~24節,續航力600~4000 海里,自給力3~10晝夜。裝備有切割掃雷具、電磁掃雷具和音響掃雷具,小口徑艦炮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相繼出現了遙控掃雷艇、氣墊掃雷 艇和獵雷艦、破雷艦等新型反水雷艦艇。[1]

目錄

發展歷史

從19世紀50年代克里木戰爭(1853~1856)中出現掃雷艇開始,歷經多次海戰,反水雷艦艇得到迅速發展。清除水雷的方法主要是掃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僅同盟國就投入掃雷艦艇1500艘。戰後,英國等十幾個國家動用近1600艘掃雷艦艇歷時8~9年,清除大戰中存留的水雷。有的國家在緊急情況下,還使用由舊船改裝的破雷艦,但成效不大。20世紀50年代,隨着電子技術的發展,現代水雷引信和抗掃措施與裝置日趨先進和複雜,以傳統的掃雷方法,已不適應排除現代水雷的需要。50年代末,不少國家積極探索和研製新的探雷、掃雷的方法和裝備。1972年,法國建成第一艘獵雷艦之後,各國也相繼建成獵雷艦艇和具有獵雷與掃雷能力的獵掃雷艦艇,減少甚至停止建造傳統的掃雷艦艇。

技術

水雷是一種布設在水中,當艦船碰撞或進入它作用範圍便可爆炸的水中炸彈。對敵方艦船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多年來一直被各國普遍使用。鑑於此,多年來各國反水雷技術部門及大批專家對其進行了大量、反覆的研究,使反水雷技術迅速提高,從而使昔日只用。掃雷艦艇掃除水雷的單一反水雷方式發展成為集掃雷、破雷、獵雷等各種反水雷方式於一體的綜合性高技術的反水雷體系,反水雷艦艇的種類也日益增多。

這是一種由兩根掃索將16把割刀平分裝在艦艇尾部,由掃雷艦拖着進而切割錨雷錨索的切割工具。當掃索隨艦艇前進時,如割刀遇到錨索,由於艦艇的動力而切斷雷索,使雷體浮出水面,然後採用火炮等水上爆破法擊毀水雷。後來,人們又研製成功了一種割炸兼俱的掃雷具。這種掃雷具在早先掃雷具的兩根掃索上各裝5個爆破筒,當雷索滑到爆破筒上時,使爆破筒受力而爆作,從而炸斷雷索。磁性水雷、音 響水雷、水壓水雷等非觸發性水雷出現後,人們又分別研製成功能產生強大磁場的電磁掃雷具,帶動鐵鏈敲擊振動極的音響掃雷具和運用聲納發現水壓水雷進而避開它的水下躲避法。 對一些掃雷艦艇無法排除的性能優越的水雷,軍事科學家們想出了儘管原始然而又極端高 明的辦法,那就是利用一些使用價值不大的破舊艦船為真正的艦隊開闢航道。後來,專門設計用來引爆水雷的破雷艦也誕生了。這些破雷艦與一般軍艦差不多,只是艦體底部水線以下的艙室分隔得很小,井用泡沫塑料充填其間,當艦體進入雷區引爆水雷後,水雷爆炸所產生的衝擊波和彈片即使擊穿艦體造成穿孔,但由於艦體內充填的泡沫塑料能提供保證規體不沉的浮力,因此破雷艦仍能繼續執行它的破雷任務。掃雷艦艇和破雷艦艇只能用於寬闊的海面。為了能夠在複雜的狹窄水道上掃除水雷,人們想出了一種艇具合一的掃雷方式,即掃雷艇本身就是掃雷具,使它產生前伸磁場、聲場,引爆艇體前方的水雷。這種艦艇被人們稱為掃雷遙控艇,一般由母艦通過無線電遙控操縱。其排水量一般在200噸以下,有的只有幾十噸甚至幾噸重,由木材或玻璃鋼體建成,一般採用無人操縱方式。

從前面介紹可以看出,只要能拖拽雷索,即可用於掃雷。除軍艦外,直升機也可用於拖拽雷索。然而,與掃雷遙控艇一樣,掃雷直升機的航程也有一定限度,不可能也無必要為提高其航速而增大其體積。如何將掃雷遙控艇及掃雷直升機帶向更為遙遠的深海呢?科學家們想起了航空母艦,於是,專門建造了用於攜帶掃雷直升機和掃雷遙控艇的大型反水雷母艦。能不能研製一種比掃雷艦艇、破雷艦艇及反水雷母艦更為迅速、有效的反水雷方法呢?經過多年試驗,一種方便、安全、有效的反水雷方法--獵雷法終於誕生了。獵雷法是藉助獵雷艦艇完成的一種掃雷方法,即利用儀器尋找水雷,進而對目標進行識別和分析,從而確定水雷的大小、種類,然後採取就地炸毀或水中拖走等方法進行清除。

分類

反水雷艦艇是使用掃雷、獵雷設備搜索和排除水雷或者直接依靠艦體引爆水雷的一種艦艇,通常包括掃雷艦艇和獵雷艦艇兩種。

掃雷艦艇

德國海軍掃雷艇哈默爾恩號

掃雷艦艇是使用掃雷具搜索和排除水雷的一種反水雷艦艇,主要用於掃除港口、基地和航道等水域的水雷,其主要使命是開闢雷區航道,在艦船編隊航行中擔任導航運掃雷,在登陸作戰中擔任敵前掃雷。此外,還可擔負巡邏、護航、警戒、布雷和反潛等任務按排水量和使命任務掃雷艦艇可分為艦隊掃雷艦、基地掃雷艦、港灣掃雷艦和掃雷母艦等。 艦隊掃雷艦又稱大型掃雷 艦或遠洋掃雷艦,排水量600-1000噸,航速18節,裝有各種大型掃雷探雷設備,可掃除50-100米水深的水雷,因其續航力大、適航性好、拖力強,所以主要用於艦艇編隊和運輸船隊航行間的導行掃雷。基地掃雷艦又稱中型掃雷艦或沿海掃雷艦,排水量500-600噸,航速5節左右,可掃除30-50米水深的水雷。港灣掃雷艇又稱小型掃雷艇,有拖曳式和艇具合一的遙控掃雷艇等艇型,排水量在200噸以下,航速12-24節,可掃除30米水深淺水區的水雷。掃雷母艦的排水量較大,可達數千噸,包括掃雷供應母艦、艦載掃雷小艇母艦和直升機掃雷母艦等 。

獵雷艦艇

獵雷艦艇是用於搜索、測定並摧毀水雷的一種反水雷艦艇,一般分遠洋獵雷艦和近海獵雷艦兩種。遠洋獵雷艦也叫大型獵雷艦,排水量400- 500噸,這種艦艇航速20節左右,多為玻璃鋼船體,具有良好的防磁和抗衝擊性能,艦上裝有導航定位系統、探雷聲納和電視攝像系統,以及遙控滅雷具、可變螺距槳操舵系統等。


反水雷艦艇艦載機

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啟動「戰術利用偵察節點項目」,或稱之為「燕歐」項目,設想利用較小型的艦艇作為中空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的機動發射與回收平台。按照計劃,下一代無人機將能夠在小型水面戰艦上起降,從而拓展美軍無人機的作戰範圍,使之能夠觸及更加遙遠的戰場。


「燕歐」項目難度大

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啟動「戰術利用偵察節點項目」,或稱之為「燕歐」項目,設想利用較小型的艦艇作為中空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的機動發射與回收平台。這種平台將用來運載非武裝間諜無人機和用於執行「打擊」任務的無人機。

「燕鷗」是對美國海軍對其一個重要無人機開發項目的補充。美國海軍希望配備有導彈與先進間諜設備的無人機,能夠在全尺寸航母上起降,這是航空史上難度最大的動作之一。美國海軍正利用一架寬62.1英尺的蝠翼形X-47B無人機進行試驗,預計將首次在航母甲板上起飛X-47B無人機。

「燕鷗」項目的一個具體要求是:尚未完成設計的「燕歐」無人機必須能夠攜帶重達600磅的傳感器和武器系統,從起飛艦艇開始飛行600至900英里。這使「燕歐」無人機處於美國空軍的「捕食者」與「收割者」無人機處於同一級別——美國空軍的這兩種無人機都能夠持續 攜帶攝像機、導彈以及衛星通訊設備,飛行12個小時或更長的時間。

在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的概念設想中,描繪了一架類似「捕食者」的無人機,從「伯克」級驅逐艦上起飛——這款艦艇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戰艦,較瀕海戰鬥艦重三倍,但飛行甲板相對較小。這無疑給「燕歐」無人機項目帶來諸多挑戰,其中包括開發可靠的發射與回收技術,使大型飛機得以從體積較小的艦艇上起飛;設計一款航程、續航能力、有效荷載均可比擬陸基無人機的艦載無人機;確保整個系統能夠以最小程度的艦艇改造,並確保無人機行動與維護人員需求最低;確保新型無人機可適應艦上有限的空間。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計劃分三個階段推出「燕歐」無人機,耗時近40個月時間,推出全尺寸發射與回收驗證機。


全部軍艦變成無人機平台

「燕歐」將成為美國海軍無人機的重大飛躍。美國海軍能夠從驅逐艦和其他艦艇上起飛10英尺寬的「掃描鷹」無人機,能夠從瀕海戰鬥艦上起飛「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除研發X-47B原型機以及其航母艦載衍生型無人機之外,美國還在研發陸基非武裝巡邏「廣域海上監 視(BAMS)」無人機,該款無人機以美國空軍的「全球鷹」無人機為研發基礎,而「全球鷹」無人機的體積與波音737相近。從理論上講 ,「廣域海上監視」無人機能夠藉助美國多數水面戰艦起飛——美國海軍列裝有122艘水面戰艦——但這種無人機在航程、速度和載荷方 面欠佳。因此,美國缺少一種中等重量無人機:一款占用甲板空間小,並可在多種水面艦艇上起降的速度快、航程遠的武裝無人機。

據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稱,研發可靠發射與回收技術,是「燕歐」無人機項目面臨的一個重要技術障礙。瀕海戰鬥艦和驅逐艦沒有可供無人機從長跑道上起飛所需的甲板空間,因此它們依靠藉助飛機彈射器起飛的「掃描鷹」無人機和垂直起飛的無人直升機。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美國海軍4艘二戰時期的戰列艦配備有「先鋒」無人機——體積約為「掃描鷹」無人機的兩倍——這些無人機藉助捆綁式助推 器發射升空。

「先鋒者」無人機藉助一道懸網着艦,「掃描鷹」無人機則藉助懸空線着艦,而「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則垂直着艦。與舊式無人機相比,高性能、固定翼無人機需要更強大的推動力,着艦難度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直升機製造商貝爾公司設計了一款小型「鷹眼」傾轉旋翼無人機——這款無人機類似同為該公司的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可像直升機一樣起飛和降落,但受益於其發動機短艙,這款無人機能夠像飛機一樣巡航飛行。不過,「鷹眼」無人機從未找到買家,最終被廢棄。「燕歐」無人機項目很可能會令「鷹眼」無人機項目復甦。

如果「燕歐」無人機獲得成功,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將做好擴大美國海軍無人機的規模,很可能會把幾乎所有軍艦轉變成移動無人機基地。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