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古史辨》,中國古史考證、資料辨偽巨著。顧頡剛等編著。全書共7冊,1926—1941年由朴社和開明書店陸續出版。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版。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第1冊收顧頡剛與錢玄同研討古史的信函及其與劉剡黎、胡堇等人互相論辯的文章,以討論大禹有無其人為中心,以疑經為特點,書前有顧頡剛撰寫的長篇自序。第2冊收1924—1929年間考辯古史的文章,對孔學與孔子的地位提出質疑,對中國銅器時代、秦漢統一的由來,以及古史研究的方法進行討論,其中與張蔭麟、繆鳳林的論辯引人注目。第3冊上半部分為《周易》的考辯文章,下半部分為《詩經》的考辯文章,中心思想是破除《周易》伏羲神農的聖經地位,恢復其卜筮書的原貌;破除《詩經》文武周公的聖經地位,恢復其樂歌的原貌。第4冊羅根澤主編,上編考辯儒墨,下編考辯道法,前有顧氏寫的長序,談其作「古史四考」的計劃。第5冊上編為清理漢代經學今古文之爭因以考辯群經的文章;下編為考辨陰陽五行說的起源問題及其反映於古代政治與古帝王系統關係的問題。書前顧氏寫有長序,系統地對經今古文問題進行歷史概述。顧氏《五德終始說下的政治和歷史》論文即收在此冊。第6冊分上下兩編,考證遍及先秦各學派。第7冊委託童書業、呂思勉編成,上編為古史傳說通論,中編為三皇五帝考,下編為唐虞夏考。全書共收文章350篇,約325萬字,是以顧氏為代表的疑古學派在史料整理、考索、辨偽方面研究成果的總匯編。其中影響最廣、學術價值最大的是第1冊和第5冊。顧氏編寫本書的指導思想,遠承鄭樵、姚際恆、崔述、康有為的影響,近受胡適、錢玄同的啟發和幫助。他所提出的「層累地造成的中國古史」的命題是其從古史演變的角度去尋求古史傳說發展脈絡的方法和途徑。這一命題有3層含義:1.「時代愈後,傳說的古史期愈長」;2.「時代愈後,傳說中的中心人物愈放大」;3.我們「不能知道某一事件的真確狀況,但可以知道那件事在傳說中的最早的狀況」。一件史事要「看它最先是怎樣的,以後逐步變遷是怎樣的」。運用這一概念,顧氏提出了許多新的命題和新的觀點,推動了歷史研究的發展。

本書繼承了中國歷史上疑古辨偽的傳統,吸收了社會學和考古學的知識,運用近代科學方法研究古史,破除封建迷信。這對於促進人們的思想解放,推動新文化運動的發展,以及對當時正在進行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國革命,都有着積極的意義。在思想文化界,尤其是在史學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當然,本書的辨偽工作,還沒有超出舊史學的範圍,而且其中不免有辨偽過頭和不免以真為偽的地方,這也是值得注意的。

作者介紹

顧頡剛(1893—1980),中國現代歷史學家。江蘇蘇州人。北京大學畢業。曾任中山大學、燕京大學、山東大學,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教授。1949年後,曾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會副主席等職。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漢代的方士與儒生》、《史林雜識》、《論巴蜀與中原的關係》等書,論文700餘篇。輯集標點《崔東壁遺書》、《古今偽書考》等書,主持標點《資治通鑑》、《二十四史》、《清史稿》等書。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xxxx 相關視頻

鄭重:三十六年前的細節——補記顧頡剛先生
烽火八辦:國學大師——顧頡剛

參考文獻

  1.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