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古戰場春曉(和振華)

古戰場春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古戰場春曉》中國當代作家和振華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古戰場春曉

塔城的公路上門聯云:閃爍美女星,氣派勒巴舞。到了塔城,豈能與美女星失之交臂,這是赤裸裸聊的煽情。

我的塔城行,當然要去找美女星了。

找美女星,父子得避嫌,嚮導和雙源的小兒子就臨時找了個塔城村的帥哥來接我們。從上亨土出發,車一路向北絕塵而去,一溜煙就到了塔城村委會塔城村。

我這個賊心不死的老傢伙就探頭探腦往寨子裡走去。這是一個西坡上建起的古寨,與麗江其他納西山村寨子無異。我想到唐樊綽雲南志》記云:「磨些蠻,亦烏蠻種類也。鐵橋上下及大婆、小婆、三探覽、昆明等川,皆其所居之地也。土多牛羊,一家即有羊群,終身不洗手面,男女皆披羊皮,俗好飲酒歌舞。……南詔既襲破鐵橋及昆明等諸城,凡虜獲萬戶,盡分隸昆川左右及西爨故地」。而《雲南志》《元志》《舊志》《蘭州志》《巨津州志》等對塔城一帶風俗載云:「衣同漢制」、「善騎射,最勇厲」、「俗甚簡約」、「不事諸佛」、「焚骨不葬」、「勇於戰鬥」、「辮髮不梳」、「板屋」、「帶刀為飾」。斗轉量移,歲月淘洗。這些說法早已變異。入村,我看到了一些村民,接觸後都能用納西語交流,還看到不少家門上貼有東巴對聯並附有小字漢譯文,大多為:新年新歲添新景,佳節佳時報佳音。橫批:新年快樂。房屋大多為土牆碧瓦土木結構,也有少數先富起來的人起的平頂樓房,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地布在山坡上。房前屋後種植有桔子、柿子之類果樹。和雙源說,塔城為納西語柿子樹成城之意,「塔」即為納西語「塔芝」,柿子樹之稱,「芝」還有集市之意,如大研古城有貢本芝之說;每年十二月份,那些柿子真是漫山遍野,又有江邊一帶至今還有逢四集市之習俗,故也有柿子集市之意。

茶馬古道就穿村而過,沿一條山溝爬上,依稀還有馬蹄印。可我尋找不到了當年馬鈴聲聲的古道雄風,往上爬,只有雞犬相聞,炊煙升騰,不時有農人出門,親切友好的微笑掛在臉上,我們一律用納西母語打招呼。聽到我們在走茶馬古道,好幾個人往山上一指,熱情地給我們指路。其實,不用村民來帶路的,和雙源就曾經是這條古道的「馬鍋頭」了,他說曾多次走過這古道去維西的。有他當嚮導,這是花錢也難請到的。約行三五百米,走出了這個古村落,我頭上沁出了汗珠,恰恰村頭有一泉眼,汩汩流着拇指般粗的一股水,泉眼邊插着松柏樹葉和一叢杜鵑花,不用說,納西諺語云「恆久吉索」(農曆二月祭水龍),這裡剛祭署(自然神)或者二月八祭「三多神」了。喝了沁人心脾神泉水,頓感精神煥發,爬山的腳步輕盈多了,我們跟着幾個上山拉松毛的村民,一路說說笑笑穿溝過壑,不時有雉雞、布穀鳥兒驚飛,更有一隻只松鼠上跳下竄,仿佛在抗議我們驚擾了它的家園。

到了一個山崗,正想找塊石頭坐下小憩,和雙源說,這裡不能久留,這是一個古時死於非命者的火葬場,堅持走吧!我一看大樹底下插着些香,立着一塊山神石和一座無字墓,就真正汗流浹背怕了起來,追着他往上爬,急不擇路差點走錯了道。氣喘吁吁爬上了山樑。但見眼前豁然開朗,一道山崗恆亘,是一座要塞。和雙源說,這裡就是古時塔城之西城的關隘了,翻過山樑就入維西其宗了,還有從這裡看達摩洞更近看得更清楚些。又看到一尊茶馬古道上燒天香爐,我顧不上擦汗,先是對着燒天香爐畢恭畢敬作揖。爾後面朝達摩洞合十了一聲「阿彌陀佛」。我雖然不信佛,但崇拜自然,朝山洞作個揖又何妨?仿佛有回音傳來:我佛保佑。我心頭一震,就拉着和雙源爬上一個土坡上,手機和數碼相機輪番上陣,狂拍了一會。往北眺望,達摩山巍巍,山洞如天眼,峰巒如馬鞍;再往下,金沙江水從天而降,春來江水綠如藍,碧玉般挽住大峽谷,綠水青山一派生機。收回目光,往西坡爬,是一座碉堡,槍眼猶在而四周已經殘垣斷壁了。

和雙源撫摸着土牆,傷感地說,還是抗不過歲月侵蝕,三十年前,這座碉堡還有模有樣的,現在快塌陷完了,跟我一樣要老朽矣。我接過他的話頭:您老還能翻山越嶺,廉頗不老,尚能吃肉。我看關鍵是文物保護意識不足和措施跟不上,這裡除了茶馬古道,或許是歷史上歷代木氏土司用兵的邊關要塞,一石一牆都是文物呀!我腦子裡閃現出木府里懸掛的欽賜「輯寧邊境」匾,以及石鼓上的碑文《破虜歌》《大功大勝克捷記》等,眼前戰鼓咚咚金戈鐵馬縱橫馳騁。收回馬嘶叫人喊殺和血流成江屍骨塞谷的天馬行空思緒,我看到的關隘是一片的滄桑,那東西兩邊各一百多米的戰壕和城牆,蜿蜒於險峻的嶺上,牆壁或石砌,或土壘,大多快要倒坍了,有些地段間或已經有了缺口,牆上或爬滿樹藤或已經生長苔蘚,一幅老態龍鍾垂死掙扎狀。正當我心如死灰之際,一聲聲鳥音縈繞山樑,農曆早春二月,嶺上開滿了山茶杜鵑花,那裡還有古戰場的腥風血雨,而是一派的祥瑞。和雙源也受感染,縱情唱起納西調,聲沉迴蕩于山川;而我的文人酸味積習難改,吟誦起隨忽必烈南征元朝詩人劉秉忠《烏蠻道中》一詩:

稠林夾路冠依違,彪騎單行壓眾威。

重勸小心防暗箭,深知老將識兵機。

風號日落江聲遠,山鎖寒煙樹葉稀。

鸚鵡喧啾似鴉雀,百千都作一群習。

隨後,我在天香爐邊對和雙源說,發現了一個重要秘密,這尊燒香爐除了茶馬古道馬幫燒香祈求平安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用途,就是戰爭年代,歷代統治者派遣的守關將士用於烽火報警,沿茶馬古道一路報到麗江。和雙源未置可否。

也許我的奇談怪論觸怒了天神,當我還在山上尋古探幽,「古道西風瘦馬」懷古,一陣陰風突然吹到山崗,天空烏雲密布,繼而淅淋下起了雨,我跟和雙源說,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真正的雨貴如油,風調雨順呀!和雙源說剛緊下山,否則路就滑濕了。我不想吃眼前虧,聽了老人言,跟着他沿烏蠻道原路返回,一路風聲鶴唳,特別是又返回到火葬場,頓覺魂飛魄散。還好下到寨子頭,雨停了下來,俯瞰塔城村,土地如棋盤,梯田千層,麥浪翻滾,花開夭夭,灼灼其芳。不知天上宮闕仙境如何?就可在此尋到。

和雙源還說,曾有村民在山上抓松毛無意中發現一塊石碑,上寫「塔城」二字,年代不詳,現立于山崗發現碑之地。我興趣盎然,正想看個究竟,被來接我們的和麗文勸住:和老師,塔城村是有名的古村落,以前出過很多馬鍋頭,罈罈罐罐、馬鞍石臼等這樣的古董,在這個村里就還有不少,看不完的,不如下山去看鐵橋遺址。 遂下山,車往北行三四公里,至一山崖壁下嘎地剎住車,下車踩着剛被春回大地喚醒的草地,往裡走是一個方方三五百米的沙石荒地,立有一塊石碑,碑文刻有「古鐵橋遺址——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公元一九九二年八月立」,碑背後是一座巍峨高山。山勢嵬崔,如刀削斧鑿,黑黝黝壓頂讓人喘不過氣來,仔細仰視,卻為兩道崖壁組成,下為一道百米高三五百米寬懸崖,壁上由南到北橫鑿開了幾十個孔,如蜂窩密布。此為鐵橋橋西鐵樁遺痕。而鐵索橋東因修公路,開山炸石崖壁破壞看不到鑿孔了。陪同的和麗文則說,我們現在看到的西面崖壁是古時燒鐵鏈煙薰黑的。我問他見過鐵鏈遺蹟沒有?他說沒見過。他又指着江邊正在平整土地的一輛挖掘機說,傳說從那塊地里往金沙江里看,會看見沉江的鐵鏈,我在那裡施工多日,天天往江里看,什麼也沒有看到。我給他打氣說。多看幾天,或者你的挖掘機深挖,搞得好會挖到幾根鐵鏈或者幾砣金子。據劉文征纂楫的天啟《滇志》記載:「鐵橋,在巨津州北一百三十餘里,跨金沙江。橋之建成或雲吐蕃,或雲隋史萬歲及蘇榮,或雲南詔閣羅鳳與吐蕃結好葉置,吐蕃曾置鐵橋節度,後異弁尋歸唐,與韋皋合兵破吐蕃,斷鐵橋即此。所跨處穴石錮鐵為之,冬月水清,猶見鐵環」。而極目上崖壁,同樣鬼斧神工,一道垂直石壁堵住人的視線,他們異口同聲說,這就是納西語阿刷居了,傳說神仙打架,石被刀砍為二,另一砣經金沙江沖走到了下亨土對面,成了雞公石。我想到乾隆元年(1736)曾任麗江府知府的進士管學宣《過塔城關》:

誰把金沙鞭石堆,塔城層疊幾縈迥。

戍樓猶峙千峰靖,鐵鎖久沉一水開。

此日青黎紛沃壤,當年白骨冷泉台。

我生聖世不兵甲,匹馬出關亦快哉。

放眼千仞鳥飛絕,連一隻春燕也沒看到,傳說很優美卻也充滿殺氣。也許,這裡陰氣煞氣太重,老天亦反覆無常,平空一聲春雷下起了一陣雨,我們驚慌失措往車裡躲雨,和麗文一踩油門,一溜煙跑到了他家。

我不甘心就此離開塔城,就在金沙江邊和麗文家的火塘邊品着罐罐茶、嘗着包穀酒,聽他講風土人情,原來我們爬的那座殘牆斷壁縱橫交錯的關溢納西語叫「南含撥」,即為麻布口袋一樣山樑。而我看到公路邊立的石碑刻的有「塔城」外,碑上正反兩面還刻有「美女之星隕落聖地」、「神川都督府故郡」。他繼續說,塔城除了美女星隕落於此地之外,美女們也長壽,現今村裡的肖包妹已經有101歲了,她老人家每天還在村子裡溜達,還有像你一樣能喝上二兩酒。說得我會心一笑。我抬槓說,沒有看到美女,「塔芝」(柿子)也沒有吃到。

他說,塔城歷史悠久,下爬村二組一帶就是神川都督府所在地了,相當於現在的地州級衙門所在地,可惜已無遺址,但從那裡走出的和文光一家都是名星,經常在中央電視台全國人民面前載歌載舞。再說,塔城美女走天下,如果春節期間來,你會一溜溜美女看不完,一棵棵掛滿樹枝的「塔芝」吃不完的。塔城是柿子之城、烤煙之鄉、藥材基地,更是勒巴舞發源地,有你玩的。

回望歷史鈎沉,這裡是古戰場,兵家必爭之地。而今,戰爭的烽火早已經熄滅,硝煙瀰漫已經成為歷史。塔城一派春滿人間和祥和繁榮,這一切離不開黨的正確領導。這片古老的土地,正在昂首闊步走進新時代。 [1]

作者簡介

和振華,1966年12月生於麗江,納西族,本科,黨員,公務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