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送南卿
南宋詩人描寫中原的詩大多是出於想象,而范成大卻親臨其境,所以感觸格外深刻,描寫格外真切,在當時的愛國主題詩歌中獨樹一幟。
范成大一度深受江西詩派[1]的影響,現存的一些早期作品中,可以看到不少語言澀滯、堆垛典故的現象,和一些似禪非禪、似儒非儒的議論。他在博採眾長的基礎上突破了江西詩風的籠罩。尤其許多近體詩,委婉清麗中帶有峻拔之氣,有他自己的特點。其詩風格輕巧,但好用僻典、佛典。
“ |
廬阜有佳人,顏色皦冰玉。 不能時世妝,蕭然古冠服。 紛紜倚市門,組麗眩紅綠。 妖歌促艷舞,飛上黃金屋。 安知乘鸞侶,流落墮空谷。 風泉入環佩,月露作膏馥。 梁肉豈不珍,淪雪煮黃獨。 聊用慰朝飢,歲寒膚起粟。 綺*三尺塵,無路到松竹。 誰能撫孤桐,為奏招隱曲。 |
” |
— [南宋]范成大 |
目錄
作者簡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一字幼元,早年自號此山居士,晚號石湖居士。漢族,平江府吳縣(今江蘇蘇州)人[2]。從江西派入手,後學習中、晚唐詩,繼承了白居易、王建、張籍[3]等詩人新樂府的現實主義精神,終於自成一家。風格平易淺顯、清新嫵媚。詩題材廣泛,以反映農村社會生活內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與楊萬里、陸游、尤袤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
卒後加贈少師、崇國公,諡號文穆,後世遂稱其為「範文穆」。 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於詩。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產生了顯著的影響,到清初影響更大,有「家劍南而戶石湖」的說法。著有《石湖集》、《攬轡錄》、《吳船錄》、《吳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西入巴蜀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受任為敷文閣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途中他上疏說:「吐蕃、青羌兩次侵犯黎州,而奴兒結、蕃列等尤其狡黠,輕視中國。臣應當教練將兵,外修堡寨,還要講明訓練團結的方法,使人人能夠作戰,這三方面沒有錢不行。」孝宗賜給度牒錢四十萬緡。范成大還未就任,便由四川制置使改為管內(成都路)制置使。范成大認為西南邊境,黎州是要地,應增加能戰的士兵五千,請設置路分都監。吐蕃入侵路線有十八條,全部修築柵欄分別派兵戍守。奴兒結侵入安靜寨,派飛山軍一千人前往阻擊,估計他們三天就會逃跑,結果果然如此。白水砦守將王文才私娶蠻族之女,常常帶人攻打邊境,范成大用重賞使蠻人互相懷疑,不久,王文才被俘獲送到治所,范成大立即殺掉了他。蜀北邊境過去有義士三萬,是本地的民兵,監司、郡守私自役使他們,都統司又讓他們與大軍輪流戍邊,范成大極力阻止,此事便未施行。蜀地名士孫松壽、樊漢廣都不願出來做官,范成大表彰他們的氣節。凡是可用的人才,范成大全部招到幕下,用其所長,不拘於小節,其優秀突出的上書推薦,往往揚名於朝廷,位至二府。范成大在四川與陸游以文會友,成莫逆之交。
淳熙四年(1177年),范成大離任,五月底從成都萬里橋出發,十月已巳進入吳郡(蘇州)的盤門。這次的行程比較簡單:沿岷江入長江,然後一路過三峽,經湖北、江西入江蘇,從鎮江轉常州、蘇州。此行有遊記二卷,取杜甫「門泊東吳萬里船」意命名為《吳船錄》。與前二錄相比,此書篇幅最長,也最為後人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