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祠
歷史沿革
周公祠坐為紀念小站稻的拓植者和小站鎮的創始人周盛傳和周盛波兄弟所建。文化大革命期間,周公祠因被破壞,東西偏殿、戲樓和神像被拆毀。 1986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投資修復正殿和圍牆。1994年,周公祠重建神像。 [1]
人物簡介
周盛傳
周盛傳(1833—1885),字薪如,晚年號北海老農,安徽合肥周家圩子人。 清李鴻章部下,早年官拜總兵、提督等職,皇帝賜穿黃馬褂。
光緒元年(1875年)任津沽屯田事務、天津鎮總兵,率部來小站鎮練兵,屯田、修路、開挖馬廠減河,引南運河水(即禦河水)墾荒種稻。隨著招人引種,人口增多,建立新農鎮(即小站鎮)。
光緒十年(1884年)回原籍,翌年病故。清廷謚號"武壯公",賜專祠供奉。
周盛波
周盛波(? —1888),字海(舟加令),安徽合肥周家圩子人,周盛傳之兄。早年與其弟周盛傳共同組織老盛軍,後離軍回鄉侍奉老母親。
光緒十年(1884年)奉詔募淮軍5000人赴小站防務訓練,其弟病故後繼任其官職,繼續屯墾訓練事務,拓植稻田,擴建新農鎮。
光緒十四年(1888年)病故,清廷謚號"剛敏公",賜建專祠供奉。
周盛傳、周盛波兄弟是小站稻的拓植者,小站鎮的創始人,津南水利的開拓者。
建築特色
周公祠佔地面積為14000平方米。建築南面設有戲樓和正門,建築北面月臺上設有中殿、東殿和西殿。
中殿"新農寺",供奉炎帝——神農氏、夏禹和關帝。 供奉炎帝——神農氏係因拓荒種稻;供奉夏禹係因開河引水;供奉關帝係因其為武聖。
東殿"周武壯公祠",供奉周盛傳。
西殿"周剛敏公祠",供奉周盛波。
每逢農曆三月二十八日和七月二十八日,小站地區群眾都在周公祠內舉行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