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和氏璧是中国古代一块着名的璞玉石,相传为楚国卞和所发现。为古代礼器玉中之六器,祭祀天地四方之神的礼器,《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自古已有天圆地方之说,礼天之器乃采用中孔圆形之璧,天色苍,礼天之玉便采用苍色之璧。

和氏璧加工后成为秦、汉、魏、晋、隋、唐等历代王朝传国玺,最后在五代十国的动乱中下落不明。

由于玉器在春秋战国时期礼法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氏璧本身的价值亦被民间广泛传颂,因此其成为诸多中国文化中典故、成语的来源。和氏璧与随侯珠并称,始有成语随珠和璧、随珠荆玉的称号[1]

目录

历史、传说与典故

和氏献璧

和氏璧最早见载东周末年着作《韩非子•和氏第十三》:楚国卞和在楚地的山中发现一块外裹岩石的美玉,他将这块玉献给当时的君主楚厉王,而楚国王室认为和氏贡献的只是一块石头,欺骗了君王。于是楚厉王下令将和氏左脚砍去。尔后厉王被弒,楚武王即位,和氏再次将该玉献给他,武王命令玉工鉴定这块玉石,鉴定的结果是和氏所贡献的仍是一块石头,结果和氏右脚也被砍掉。最后和氏带着玉石回到楚山,在那里他恸哭了三日三夜。又一位新即位的楚国国君楚文王派人询问事情的缘由,和氏说:“我并非为被砍去双脚而伤心,而是因宝玉被认定为顽石、忠臣却被认为是骗子!这才是我所伤心啊。”于是楚文王派工匠除去裹在玉石上的岩石,这才看到了这块玉。于是楚文王将该玉璧命名为“和氏”。

史记》记载和氏璧一直是国国宝,楚威王时期和氏璧被赐予攻灭越国有功的令尹昭阳,一次昭阳在设宴招待门客时将和氏璧取出供宾客参观,此时宾客中有人突发起哄,并趁乱偷走了摆在桌上的和氏璧,昭阳的门客称张仪是盗走和氏璧的人,张仪在经过昭阳拷打讯问后被放走,因此张仪在成为秦国相国后曾为此向楚国展开报复,而和氏璧依旧下落不明。之后和氏璧经人之手,辗转来到赵国。依《史记》记载公元前3世纪时期,和氏璧为战国时期赵国君主赵惠文王所有。

完璧归赵

秦昭襄王在得知和氏璧归属同一时期的赵国君主赵惠文王的赵国王室后,于前283年向赵国派遣使者,希望以15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这便是成语「价值连城」的由来。

赵国出于对秦国的不信任并未立即答应交换和氏璧,赵国政府在商议后派遣蔺相如为代表携和氏璧出使秦国。蔺相如经过两次对秦王的试探后认定秦国是想借其强大的国力为后盾,强取玉璧而拒绝向赵国割让城池。于是蔺相如派他的副手穿上平民的服饰,走小路带和氏璧回到赵国。而蔺相如本人凭借在秦朝朝廷上不卑不亢的表现也平安回到赵国。此即成语“完璧归赵”的来源[2]

受命于天

前228年,秦国攻灭赵国,和氏璧最终为秦国所有。前221年,秦灭了周朝的六个最大的诸侯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朝代。由于天子九鼎失踪,据说和氏璧被雕琢成为传国玺,以象征秦国国威,由玉工孙寿刻上了由秦帝国丞相李斯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8个虫鸟篆字

文学作品

  • 《和氏璧》,吴蔚着,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参见

视频

和氏璧 相关视频

历史故事解读之《和氏璧》
和氏献壁

参考文献

  1. 随珠和璧_历史典故,国学大师,2020-2-13
  2. 完璧归赵的故事源于晏婴吗?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来说历史故事,2014-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