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唐三彩燒制技藝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唐三彩燒制技藝河南省洛陽市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唐三彩燒制技藝起源於唐朝初年,唐三彩作為中國唐代的傳統藝術精華,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盛唐時期達到鼎盛期,唐天寶之後,製作數量逐漸減少,到了宋朝,唐三彩基本銷聲匿跡,新中國之後,又重新發揚光大。

2008年6月7日,唐三彩燒制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94。

目錄

歷史淵源

唐三彩誕生於1300多年前的唐高宗時期。中國制陶歷史悠久,早在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時期,就已經有了造型精美的彩陶,到了漢代,已經能夠燒制深綠、淺綠等顏色的單色釉陶器了。初唐高宗時期,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彩陶工藝又有了新的突破,可以同時多種釉色交錯使用,在這個基礎上便產生了唐三彩。在唐代,唐三彩主要用於陪葬和室內裝飾,生活用器很少見,這與當時的厚葬之風是有直接關係的。唐代國力雄厚,經濟發達,統治階級極盡奢華,有厚葬之風,正因如此,人們大量以唐三彩陪葬,並相互攀比炫耀,客觀上也促成了唐三彩的發展壯大。

初唐時期,唐三彩的製作工藝比較簡單,品種也較少,多在掛釉後加以彩畫。盛唐時期,也是唐三彩的鼎盛時期,品種豐富,製作精美。唐玄宗之後,唐三彩的產量逐漸減少,「安史之亂」後更是使得唐三彩進一步衰落,到了宋代,已經很少生產了,只有一些小作坊還在少量燒制,後逐漸淹沒於歷史之中。清光緒年間修建隴海鐵路時,一部分唐三彩被出土,並運至北京,立刻引起轟動。為區別唐代以前的單彩式或二彩式陶器,經鑑定後定名為唐三彩,唐三彩從此成為盛唐的象徵,位列中華藝術[1]瑰寶之中。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族遺產的繼承和發揚,經過多年的研究,在仿製質量上有了很大的提高,多次獲得國家級獎項,並作為國禮贈送給60多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為增進中國同世界各國的文化交流和友誼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工藝特徵

造型

從唐三彩具體的造型而言,常見的造型有人物形象造型、動物造型和器物造型三大類。就人物造型來看,若按人物的不同身份,不同等級來劃分的話,有少女、貴婦、文官、武士、侍女等人物。單就侍女的造型來說,人物的表情有着千差萬別。如侍女的形體有胖瘦、立坐之分,其姿態行走,有梳妝、演奏、跳舞之別;就表情看,有喜怒哀傷憂愁之態;共性方面,她們的態度是謙虛而卑微的,因為她們是侍奉主人生活與娛樂的。

從唐三彩女俑的造型看,一般為釉色厚重、面頰豐滿、體態豐腴,而肥碩艷媚成為一代美人的標誌。因此,三彩女俑都被塑造為「豐頰腴體」的胖俑。大唐盛世,實行了比較開朗和開放政策,這種開放之風也在婦女生活中體現出來。如有的婦女偏愛戎裝,有的喜好男裝,有的喜愛胡裝,雖然愛好不同,但都喜愛嬌艷而華麗的服飾。

從唐三彩的動物造型看,馬與駱駝居多,馬是藝匠更為熟悉並塑造成功的對象之一。它的特點是頭瘦臀圓、膘肥體壯、骨肉分明、線條流暢。或飲頸長嘯,或低頭啃草,或揚蹄奔跑,或馳騁疆場,其中又以雄健奮髦、矯健似龍的駿馬尤其出色,可謂唐三彩的珍品。再看駱駝的造型亦十分豐富,一般為昂首闊步、任重道遠的模樣。有的馱載樂隊,有的滿載絲綢,都各具神態,它們是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工具。

唐三彩器物的造型質量要求也很高,如碗、盤、瓶、壺,個個玲瓏剔透、晶瑩可愛。

色彩

唐三彩,其色彩之美至關重要。三彩釉陶的特色就在於高度發揮低溫鉛釉的性能,運用黃、綠、白、褐、藍等多色鉛釉,做成複雜華麗的裝飾。

由於唐三彩的彩釉流動性大,不同顏色的彩釉處於一種互相摻雜、相互融合的狀態中,玉石便產生了「異色兮縱橫,奇光兮燦爛」的瑰麗繽紛的奇異現象,這種多色彩釉混合的現象,正是唐三彩的奧妙之處,入窯一色,出窯萬千,這種窯變形成了一種自然天成的畫面。

裝飾

就其裝飾美而言,有幾下幾種,一種是圖案與彩帶裝飾。用筆敷各色釉汁畫成彩色斜線,由交叉起來的斜線構成網狀菱形、方形、三角形圖案,或在器物的外壁上劃分幾個部分,構成不同的圖案,有的為豎線,有的為平行線,構成總體規整和諧而又美觀的圖案。而彩帶裝飾,是用各種釉彩在器物上畫成彩條,經過高溫形成條狀自上而下的彩帶。這種彩帶由於器物表面的凸凹與起伏,釉彩的輕、重、濃、淡,相互浸潤和流淌,由上而下流淌成一條條斑駁淋漓的彩帶,形成變幻莫測,自然天成的垂流條紋,絢麗無比。

一種是攪胎工藝裝飾。攪胎亦稱為紋胎。這是一種技藝要求較高的工藝。具體是先選用白、褐等不同顏色的瓷土,再把兩種不同顏色的瓷土,有規則地攪拌在一起,隨即將泥料切成薄片,一層一層疊壓和泥塊,並用模具拉坯而成形而後入窯烘燒而成。

另一種是多種工藝綜合裝飾。即在同一器物上把模印、捏塑、貼花(刻花、印花、劃花)彩繪等工藝結合運用,形成多姿多彩的三彩藝術。

工藝流程

唐三彩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首先要將開採來的礦土經過挑選、舂搗、淘洗、沉澱、晾乾後,用模具作成胎入窯燒制。唐三彩的燒制採用的是二次燒成法,在窯內經過1000~1100℃的素燒,經過冷卻,再於胎上繪以各種釉料入窯進行釉燒。其燒成溫度為850~950℃。在釉色上,利用各種氧化金屬為呈色劑,經煅燒後呈現出各種色彩。釉燒出來以後,有的人物需要再開臉,所謂的開臉就是人物的頭部仿古產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經過畫眉、點唇、畫頭髮。這麼一個過程,然後這一件唐三彩的產品就算完成了。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唐三彩胡人、樂舞、雜技俑中從另一個側面表現出唐人生活的多樣化、豐富化,可謂千姿百態、色彩紛呈,再現了唐代盛世時中原與邊疆各族人民友好相處、中外頻繁交往的情景。

傳承人物

高水旺,男,漢族,1958年生,河南省孟津縣朝陽鎮南石山村人。2009年6月,高水旺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河南省洛陽市申報。

保護措施

2008年,唐三彩傳統燒制技藝成功入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南石山村的唐三彩工藝美術大師高水旺更成為其代表性傳承人。南石山村有大小唐三彩生產企業72家,從業人員近千人,年生產各類唐三彩工藝品近百萬件,形成了新工藝、仿古工藝和壁畫三大類,3000餘種產品。

2011年4月19日,高水旺成立了唐三彩研究院和唐三彩數字博物館[2],積極申請成立唐三彩產業園區和唐三彩博物館,為中國的傳統文化搭建起了平台,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的同時,讓大家更深入地了解、認知唐三彩,使其發揚光大,再塑輝煌。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洛陽九朝文物複製品有限公司獲得唐三彩燒制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洛陽九朝文物複製品有限公司獲得「唐三彩燒制技藝」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4年3月,文化和旅遊部公布,唐三彩燒制技藝」項目保護單位洛陽九朝文物複製品有限公司入選2023—2025年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名單。

參考文獻

  1. 藝術 | 中國剪紙 ,搜狐,2021-11-15
  2. 你真的了解博物館嗎? ,搜狐,201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