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因為名字里有個「春」字(丐丏)

因為名字里有個「春」字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因為名字里有個「春」字》中國當代作家丐丏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因為名字里有個「春」字

新春,我的名字;正月里,幾乎所有人都會「想起」我,想不快樂都不行;新春××,××新春,有了後墜或前置的「新春」更是鋪天蓋地。春節時,我短信微信最真誠最簡潔最近水樓台最得天獨厚最當仁不讓的拜年話是:「新春祝您新春快樂!」

我的出生是偶然的,我的名字里有個「春」字也是偶然的。據說,我的名字是生我時剛好「闖關東」回來探親的我祖父唯一的哥哥起的;他老人家的稍加思考,我便和「春」結了緣;那以後我再沒見過他,他也沒再見過我。——新春,這麼習俗,這麼喜興,這麼不冷僻,以之為名者必還大有人在,我身邊即有一人;同姓而名的一定也還有。

後來,我在一本《倒序現代漢語詞典》里看到:「【新春】春節以後的一二十天。」如果這釋義是準的,那我出生時距「新春」還有將近兩個月的時間呢!也就是說,我出生時,季節正凍手凍腳,而春天還遠着呢!

在省城讀書時,一位老師竟把我這麼順嘴的名字順嘴就叫成了「春新」,課堂上下的叫,且一叫叫到畢業;同學們則喊我「阿春」——那時到處都盛傳着「春天的故事」,同學間非正式場合的稱呼也都是很南方很新潮的「阿×、阿×」,喊得不容置疑,應得不由分說,只是之於我的「阿春」聽起來有點兒似曾相識、有點兒曖昧。那次畢業30年同學會時,同學們還是喊我「阿春」,我也阿貓阿狗地回喊他們。

因為名字里有了個「春」字,我便狹隘地自作多情地情有獨鍾地喜歡春天,每每的,從冬末喜歡至夏初,遠不限於狹義的那「一二十天」;我甚至自私地以為,春天就是我的,我就是春天的,從稍稍知事的童年一直這麼愚蠢地以為到稍知事的今天。

舉一反三,我的邏輯很簡單:如果我的名字里有「夏」或「秋」或「冬」字,那麼我也會毫不猶豫毫不囉嗦非常線性非常直接地喜歡夏天或秋天或冬天。當然,春天是不一樣的,其優勢不只在於其居四季之首,更在於其和煦暖融、宜人宜物,在於其欣欣向榮、生機勃勃。張潮《幽夢影》中謂:「春者天之本懷,秋者天之別調。」「本懷」可以盡情抒發,「別調」豈能縱情高唱?——「鬥地主」遊戲中一把牌一氣兒出完的情況憑啥也叫「春天」呢?是因為那樣的順風順水一氣呵成完全在於有一個正確如春天的開端(第一手牌出對了)麼?

比如基因,比如脾氣秉性,名字乃至姓氏似乎也是先入為主的,一般由不得我們。你不喜歡自己的姓名,一般你也只能是耿耿於懷而已。既然名字里這麼稱心如意命中注定地有了「春」字,我沒理由不珍惜、不鄭重,我甚至刻意地靠近「春」、追求「春」、偏向「春」,比如你名字里有個「強」字、「麗」字,你就會下意識地「強」起來、「麗」起來。張潮《幽夢影》中又謂:「律己宜帶秋氣,處世宜帶春氣。」我就是想讓自己一身「春氣」。

不會很前瞻很心計地規劃自己的人生,沒置座右的座右銘是:順其自然,自然而然;上手的事情便力求完美、急求玉成;不善言談不善交,隨心閱讀隨心寫;求異,逆反,不從眾;看上去憨憨諾諾,內心卻愛憎不苟;倔犟,執拗;不懂崇拜,不知卑躬,深諳「敬而遠之」之道;愛飲怯賭,愛潔喜靜,打理居處井井有條;遭遇不順,會在可把握範圍內、可掌控程度上發怒泄憤;「君子」而不愛財、能孝悌;時間觀念強,禮讓意識強;憤世嫉俗,多愁善感;正義感有餘,斗邪勇氣不足;自卑更自傲,記恨也記仇;宴會時愛先下桌,合影時愛靠邊後;強迫心理、小農意識時時事事作怪;……這就是我的「春氣」,我的春天的難以懺悔的性格——推而廣之,我想這也是屬兔的、射手座的、O型血的、左撇子的人的性格。名字里有「春」字的人不知幾百萬幾千萬,不知他們是否也是一身這樣的「春氣」。

——藉此披露一下,我手機來電鈴聲的設置也是滿帶「春氣」的,一般是《春風她吻上我的臉》,家人是維瓦爾第的《春》,賢妻是《北國之春》——音樂無國界!

近代名人吳稚暉老先生有句話叫:「雖有佳麗,未由繾綣。」把「佳麗」換成「春天」,特別是像北方這樣四季分明的春天,你會產生同樣的悵惘和無奈。「芥川龍之介在35歲的韶華自殺,川端康成以為是大逆不道。芥川氏酷愛大自然之美,常生出深切感嘆。川端說,你既然愛美,為什麼常常想到自殺?」美好的東西有時候確是一種折磨。沒有足夠的擁有力、繾綣力,就當儘量規避美好;美好有風險,美好暗藏殺機——當然,美好的春天是規避不了的,春天年年有,在雲南在昆明甚至月月有、天天有。

雖有春天,未由繾綣——古人「四愁」之一的「春愁」來了。明人陳繼儒愁得最狠最大氣:「愁非一種,春愁則天愁地愁。」南宋蔣捷借酒澆愁:「一片春愁帶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明人李邦直亦如之:「長恨春醪如水薄,春愁無處著。」清人韓畕亦如之:「春愁當二月,酒渴起三更。」

楚宋玉是「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北宋柳永亦如之:「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清人莊棫亦如之:「春愁直上遙山,繡簾閒。」

清人陳廷焯是為絮亂愁:「零亂春愁,柳絮飄千點。」當代才女沈祖棻則因絮亦因登而添愁:「一天風絮獨登樓,有斜陽處有春愁。」登、倚而愁的還有明末「秦淮四美」之鄭如英:「見春愁,對春愁,日日春江認去舟,含情空倚樓。」

北宋黃庭堅的愁理還亂:「花病等閒瘦弱,春愁無處遮攔。」明末才女葉小鸞的愁剪不斷:「垂柳有情留夕照,飛花無計卻春愁。」

我的名字里有個「春」字,我比他(她)們愁得自豪、愁得正當而多,我的所有愁都是「春愁」。

是春愁時候了——能繾綣的只管繾綣。[1]

作者簡介

丐丏,男,本名張新春,遼寧新民人,1963年11月生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