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德太子
聖德太子 |
---|
|
聖德太子(572年1月31日-621年3月20日,即敏達天皇元年正月初一-推古天皇二十九年二月廿二(出生日期根据逝世日期倒推,也有敏達天皇三年正月初一,即574年2月7日。逝世日期也有二十九年二月初五之說,見《日本書紀》))是日本飛鳥時代男性皇族,推古天皇在位期間的的政治改革推行者。為用明天皇的二皇子。母親為欽明天皇皇女-穴穗部間人皇女(穴穂部間人皇女),姑母為推古天皇。
聖德太子本名厩户,因相傳他於馬房前出生。但較為有力的說法是在出生地附近有著厩户這個地名,引此而取名。別名豐聰耳、上宮王。 《古事記》中記載為上宮之厩戶豐聰耳命。
《日本書紀》中亦有《厩戸皇子》一條記載為豐耳聰聖德、豐聰耳法大王、法主王。聖德太子這個名稱雖於平安時代開始被廣泛的使用而為普遍性的稱呼,但因為是後世添上的尊稱(諡名)的緣由,近年日本有部份教科書中將稱號變更為「厩戶王」。詳細參見#名稱相關章節。
目录
介紹
大和時代豪族政爭,用明天皇二年蘇我馬子滅物部氏;崇峻天皇五年,崇峻天皇遭暗殺,蘇我氏外孫女豐御食炊屋姬即位為推古天皇,由厩户皇子以皇太子之位輔政。聖德太子輔政後即大力進行改革,並遣使入隋、唐學習中國制度。後推行新政,制定冠位十二階、頒佈憲法十七條、採用曆法、編修國史、使用天皇名號、興隆佛教。聖德太子是從1958年到1983年間流通使用的日本銀行券10,000日圓的幣面人物。
聖德太子的確實逝世日期傳疑。有說法指應該為推古天皇29年2月5日。
生平
据《扶桑略记》和《圣德太子传历》,敏达天皇元年壬辰春正月朔初一日(572年1月31日)聖德太子出生。 据《上宮聖徳法王帝説》,出生日期在甲午年正月朔初一日(574年2月7日)。
592年,推古天皇(33任天皇)即位,据《日本书纪》,推古天皇元年夏四月庚午朔己卯(593年5月15日)立侄儿聖德太子為皇太子,輔佐天皇摄行朝政。
596年(推古3年),太子向高句麗的僧彗慈(又名惠慈)拜師。
圣德太子仿照中国制度,展开改革,即“推古朝改革”,正尊卑、定名分,与中国通交,笃信佛教。他于603年制定冠位十二阶,依冠位区别官位高低,由中央朝廷授予,以整顿朝廷贵族官僚的身份制度,加强朝廷纲纪。翌年推行十七条宪法,作为朝廷官僚贵族的道德戒条,条文体现中国诸子百家及汉传佛教思想。四度派遣遣隋使,607年派小野妹子,614年派犬上御田锹、矢田部造,建邦交,吸收先进文物制度。振兴佛教,建法隆寺、四天王寺,亦使建筑、雕塑艺术得到进步;圣德太子亦著述《法华经义疏》《维摩经义疏》《胜鬘经义疏》等佛经注释,亦即三经义疏[1],被尊为日本佛教始祖。采用历法,编纂《国记》《天皇记》等史书,功绩颇多。
根據一般說法,聖德太子遣使致送的國書說:「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实际上将日本与中国置于平等地位。隋皇帝看了很不高興,對鴻臚卿下令說:「蠻夷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2],表明隋帝並無視於聖德太子對隋國對等關係的看法。但也有學者認為這封國書並不太像是以知書達禮、敬慕中國而聞名之聖德太子所該有的風格。實際上,《隋書》記載這封國書,是一位叫多利思北孤的倭國君王所致送,從未寫說這封國書是聖德太子所呈。若根據《新唐書》中記載,這封國書很明顯應是用明天皇(31任天皇)所遞交,與聖德太子毫無關係。
由於聖德太子篤信佛教,加上受到慧慈法師的恩慧,建立法隆寺。
据《日本书纪》,推古天皇二十九年辛巳春二月己丑朔癸巳(621年3月3日)圣德太子去世,而据《扶桑略记》是廿九年辛巳二月廿二日(621年3月20日)。山背大兄王為其兒子,但在山背大兄王家族在斑鳩寺自殺,聖德太子一族滅亡。
傳說
聖德太子留下諸多傳說,如下:
名稱相關
聖德太子著作
影片
參考文獻
- ↑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汇编. 中国大百科全书. 外国历史(二) 第一版. 北京: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第921页。
- ↑ 古代國書中的元首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