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城子崖》,中國第一部考古發掘報告專集。李濟(見「西陰村史前的遺存」)總編輯。1934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南京)出版。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目錄

內容簡介

報告約10萬字,圖版54版(包括照片及線圖兩種),插圖10幅,另有彩色版卷首圖1幅。正文之前有傅斯年、李濟撰寫的序各1篇。正文分7章:第1章城子崖遺址及其發掘之經過。第2章城子崖地層之構成。第3章建築之遺留。第4章陶片。第5章陶器。第6章石骨角蚌及金屬製品。第7章墓葬與人類、獸類、鳥類之遺骨及介類之遺殼。最後為附錄,類似結語的性質,為本報告之總結,在簡要概述遺址發現發掘經過後,詳細介紹了地層構成情況。1928年4月吳金鼎首先發現遺址,1930、1931年進行兩次發掘,揭露面積達15648平方米。發掘的諸坑(探方、溝)共劃分為7個區,每坑均按每半米為一層分層下挖及分檢遺物。其縱斷面則以土質土色之不同劃分層次。遺址堆積分為上、下兩個文化層,上層以灰陶為其顯著特徵,下層即所謂的「黑陶文化」。重要的遺蹟現象,屬於上文化層的有六座陶窯及少量成人墓葬和嬰兒瓮棺葬;下文化層最重要者當推版築夯土城牆基址,其構築年代系黑陶文化晚期居民所為,城牆分別為兩次構築,灰土版築在先,黃土版築在後,形狀為不甚規整的正方位長方形,其廢棄年代當化黑陶居民之後,灰陶居民之前。

關於陶片及陶器,分列兩章,是本書重點表述的部分。在陶片一章中,首列範式之構成,依陶片之顏色、質料、製法列出範式構成基本表,次將陶片實有之範式分為11類,每類中又分為若干範式之構成,總共50種,然後又細分之,顏色分為14種,陶質3種,製法3種。在結構一節中又將陶器的局部(蓋、口、沿、底、足等)作了仔細的分解與描述。在陶器一章中,將成形及可復原者分為2門、9式、35類(種),其中容器門包括7式,25類(種);非容器門包括2式,10類(種)。陶系主要有4種,即第一灰陶系,黑陶系,黃陶系,第二灰陶系。至於陶器上之有文字者,主要是上文化層所出。石、骨、角、蚌及金屬器物等多為工具及裝飾品。此外,還發現卜骨16片,均出自下文化層,所用骨料為牛、鹿等肩胛骨,有鑽有灼,未見有帶文字者。金屬製品4件,皆小件銅器,均出自上文化層。其他如人骨、獸骨、鳥類遺骨及介類遺殼等,均一一作了鑑定與報導。附錄中還就城子崖與龍山鎮的地理沿革,風土民情,海陸交通以及有關之古城古國等,進行了多方面的考證。並對城子崖遺址文化遺存的年代提出了如下的推斷:下文化層即黑陶文化,其相對年代為晚於仰韶而早於殷墟,絕對年代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上文化層之灰陶期文化則假定其為「譚國文化」,其相對年代約當商末至周末,絕對年代為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200年。

城子崖遺址是由中國考古學家正式發掘進行大面積揭露的第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與「龍山文化」的被確認,揭開了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新篇章,不僅對於此後中國新石器時代的田野考古工作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對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尤其是「龍山文化」的研究,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極為深遠的影響。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1]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城子崖 相關視頻

城子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記者探訪城子崖遺址

參考文獻

  1. 高考知識積累: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的區別,新東方高考網,2020-06-01
  2. 文學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