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城子崖》,中国第一部考古发掘报告专集。李济(见“西阴村史前的遗存”)总编辑。1934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南京)出版。

本专著收编于《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

目录

内容简介

报告约10万字,图版54版(包括照片及线图两种),插图10幅,另有彩色版卷首图1幅。正文之前有傅斯年、李济撰写的序各1篇。正文分7章:第1章城子崖遗址及其发掘之经过。第2章城子崖地层之构成。第3章建筑之遗留。第4章陶片。第5章陶器。第6章石骨角蚌及金属制品。第7章墓葬与人类、兽类、鸟类之遗骨及介类之遗壳。最后为附录,类似结语的性质,为本报告之总结,在简要概述遗址发现发掘经过后,详细介绍了地层构成情况。1928年4月吴金鼎首先发现遗址,1930、1931年进行两次发掘,揭露面积达15648平方米。发掘的诸坑(探方、沟)共划分为7个区,每坑均按每半米为一层分层下挖及分检遗物。其纵断面则以土质土色之不同划分层次。遗址堆积分为上、下两个文化层,上层以灰陶为其显著特征,下层即所谓的“黑陶文化”。重要的遗迹现象,属于上文化层的有六座陶窑及少量成人墓葬和婴儿瓮棺葬;下文化层最重要者当推版筑夯土城墙基址,其构筑年代系黑陶文化晚期居民所为,城墙分别为两次构筑,灰土版筑在先,黄土版筑在后,形状为不甚规整的正方位长方形,其废弃年代当化黑陶居民之后,灰陶居民之前。

关于陶片及陶器,分列两章,是本书重点表述的部分。在陶片一章中,首列范式之构成,依陶片之颜色、质料、制法列出范式构成基本表,次将陶片实有之范式分为11类,每类中又分为若干范式之构成,总共50种,然后又细分之,颜色分为14种,陶质3种,制法3种。在结构一节中又将陶器的局部(盖、口、沿、底、足等)作了仔细的分解与描述。在陶器一章中,将成形及可复原者分为2门、9式、35类(种),其中容器门包括7式,25类(种);非容器门包括2式,10类(种)。陶系主要有4种,即第一灰陶系,黑陶系,黄陶系,第二灰陶系。至于陶器上之有文字者,主要是上文化层所出。石、骨、角、蚌及金属器物等多为工具及装饰品。此外,还发现卜骨16片,均出自下文化层,所用骨料为牛、鹿等肩胛骨,有钻有灼,未见有带文字者。金属制品4件,皆小件铜器,均出自上文化层。其他如人骨、兽骨、鸟类遗骨及介类遗壳等,均一一作了鉴定与报导。附录中还就城子崖与龙山镇的地理沿革,风土民情,海陆交通以及有关之古城古国等,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证。并对城子崖遗址文化遗存的年代提出了如下的推断:下文化层即黑陶文化,其相对年代为晚于仰韶而早于殷墟,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200年,上文化层之灰陶期文化则假定其为“谭国文化”,其相对年代约当商末至周末,绝对年代为公元前1200年至公元前200年。

城子崖遗址是由中国考古学家正式发掘进行大面积揭露的第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与“龙山文化”的被确认,揭开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新篇章,不仅对于此后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田野考古工作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于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尤其是“龙山文化”的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关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辞典》以“齐全、新颖、系统、科学、稳定”为编纂原则,选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综合性科学、社会和人文科学[1]文学艺术等方面500多个学科(包括主要学科及其分支学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学上各主要学派的代表作,文学艺术上各主要流派[2]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重要著作。

视频

城子崖 相关视频

城子崖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记者探访城子崖遗址

参考文献

  1. 高考知识积累: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区别,新东方高考网,2020-06-01
  2. 文学流派及其主要作品,道客巴巴,201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