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基隆路

图片来自ettoday

基隆路,为台湾台北市东侧的南北向主干道之一,由于连接数条市区干道及快速道路(如北端环东大道及堤顶大道;中段台5线忠孝东路)、信义路辛亥路国道三甲台9线罗斯福路)及南端的福和桥),属于环东快速道路一部份,因此车流量大,加上路幅不若其他主干道宽敞,并且是台北都会区西岸通勤人口行走的主要干道之一,使其沿线成为台北市中心恶名昭彰的交通瓶颈[1]:p208

目录

行经行政区域

历史

清领时期

这一条路初辟于清领时期,为锡口(今松山)、兴雅三张犁六张犁的连络小径,原始路名不详,路基仅至今日的和平东路

日治时期

到了日治时期,日本人为了因应太平洋战争而在1942年将兴雅(今一段)的小路拓宽为40公尺宽战备道路并作为飞机临时跑道。

战后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因为此路衔接中正路(今八德路),为通往基隆的捷径,政府于1947年遂正式将其定名为基隆路。1950年,政府设四四西村于基隆路上,以供尉校级以上的军官居住。1954年,在基隆路旧线(今舟山路,已变更为国立台湾大学校内道路)之东新筑了和平东路罗斯福路的道路。1959年基隆路中段取直,今二段的旧路更名为嘉兴街

1971年,有两项重大的交通工程分别于基隆路南北两端进行:第一,南端为了配合福和桥的兴建,而将基隆路延伸至桥头、全线拓宽为柏油路面并重新分段,昔日的基隆路南段(国立台湾大学校区内路段)于1973年新路通车后更名为舟山路,此后更兴建基隆路高架道路,于1994年2月4日通车;第二,为解决北端因纵贯铁路横阻而造成的严重交通壅塞问题而开工兴建正气桥,其于1974年底通车。

1980年信义计画区开始开发,此时基隆路两侧划定为综合型次商业区,以纾解中心商业区的拥挤,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老旧眷村也随著经济环境改善而改建,例如1983年落成的忠驼国宅(原四四西村)。1988年,基隆路高架道路福和桥—长兴街路段通车,1994年起又进一步通至和平东路以南的北端终点[2]

1997年,基隆路车行地下道的通车解决了其与忠孝东路仁爱路间的交通瓶颈。1999年,为了配合基隆河整治、市民大道的通车及麦帅二桥环东大道的兴建而将正气桥改建为高架段,其于2001年通车,全长1.19公里<,此交通工程促使台北市区与联外快速道路网成型。2002年3月,当初为了正气桥改建高架段而拆除的松山高中人行天桥,在新桥通车后重新建造完成,并搭配有电扶梯,为全台首座的电扶梯人行天桥。

分段

基隆路共分四段

  • 一段:北于南京东路塔悠路相接,南于信义路与基隆路二段相接。
  • 二段:北于信义路与基隆路一段相接,南于敦化南路与基隆路三段相接。
  • 三段:北于敦化南路与基隆路二段相接,南于基隆路三段155巷与基隆路四段相接。
  • 四段:北于基隆路三段155巷与基隆路三段相接,南于汀州路与福和桥相接。

道路设计

车道数

  • 一段:双向各4~6车道(含高架)。
  • 二段:双向各三车道。
  • 三段:双向各5~8车道(含高架)。
  • 四段:双向各5车道(含高架)。

门牌号码

  • 一段:单号1~333,双号2~436。
  • 二段:单号1~329,双号2~272。
  • 三段:单号1~155,双号2~156。
  • 四段:单号1~75,双号2~148。

沿线设施

(由北至南)

交会道路

(由北至南)

  • 南京东路5段
  • 塔悠路
  • 八德路4段
  • 市民大道5段
  • 永吉路
  • 东兴路
  • 松隆路
  • 忠孝东路5段
  • 兴雅路
  • 松高路
  • 仁爱路4段
  • 松寿路
  • 庄敬路
  • 信义路4段(西侧)/5段(东侧)
  • 吴兴街
  • 嘉兴街
  • 光复南路
  • 临江街
  • 崇德街
  • 和平东路3段
  • 乐业街
  • 敦化南路2段
  • 卧龙街
  • 敦南街
  • 辛亥路3段
  • 舟山路
  • 长兴街
  • 罗斯福路4段
  • 汀州路3段

参考文献

  1. 卞凤奎、吴进喜、黄文德、张震钟、游维真、宋美珍. 台北市大安区志 (PDF). 台北市大安区公所. 2011-09 [2018-04-12]. ISBN 978986028549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12). 
  2. 张荻薇等, 专题报导-台北市快速道路工程之建设 (PDF), 中华技术, 2014-01, (第101期) [2018-04-1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