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湖
大冶湖,古称源湖、金湖,大冶湖是个聚宝盆,湖底和四周蕴藏有大量的金矿,古时湖中有淘金井,金湖的名字由此演化而来、或称氵韦源湖,据清光绪《大冶县志》载:“源湖自茗山下发源,由西曲折而东出氵韦源口,约一百二十里”。 大冶湖是一个位于中国湖北省大冶市东南部的湖泊,面积约为64平方千米,平均水深约为2—3米,蓄水量约为25000万立方米[1]。
目录
地理概貌
大冶湖界跨大冶市、阳新县、西塞山区和开发区,由西向东在四顾闸处汇入长江,东西长67.20公里,南北宽1至3公里,湖岸线长139.8公里,水面65平方公里。在远古时它是一条内流河,从西向东,横贯大冶市中部腹地,流入长江,后来河底淤塞,河床拓宽,形成了一个狭长的湖泊。 大冶湖南靠阳新,北依大冶,承雨面积1106平方公里,水面135258亩,是一个“千秋叠障森列于前,长乐诸山环拥于后”的地质构造湖,由大冶、阳新所辖25片大小湖泊连接而成,成为良好的天然鱼场。湖底高程自西向东倾斜,西部下袁湖海拔14.6米,中部磊山湖13.5米,东部 源湖11米。水源主要来自降雨,旱年引江灌湖,每年5至9月为汛期。1954年最高水位25.4米,1963年最低水位11.3米,平均水位16米左右,蓄水量0.5亿立方米至2亿立方米。
丰富资源
大冶属亚热带气候,水体浮生物种类多,天然饵料丰富,适宜鱼类、藻类繁衍,盛产鱼虾,麦穗鱼是名产。民间还流传着“东湖(大冶湖)青鳜,西湖(保安湖)鳊,食尽人间水味鲜;若遇鲫鱼黑背脊,玉帝王母也流涎的说法,可见大冶的青鱼、鳜鱼、鳊鱼(武昌鱼),黑背脊鲫鱼是鱼类佳品。湖区几个乡镇、街办、场、9个民垸42万人历来有食莲、藕、菱、蒿谷、黄实等习惯,水生经济植物走向人工繁殖,大型渔场养殖规模化、农业产业化。
美丽传说
据清光绪《大冶县志》载:“春夏为湖,则弥漫浩渺远接天碧;秋冬为港,则转旋曲折而莫见所从出”。
金湖湛月
传说大冶湖(红星湖是它的一部分)是个聚宝盆,湖底和四周蕴藏有大量的金矿,湖中有口淘金井,井水取之不绝。每年除夕,井底可见皎月,人们认为这是一口宝井,所以叫金湖湛月。 传说中的淘金井早已淹没在湖水中,古时的“金湖湛月”,如今寻它,再无踪痕。
八仙铁拐李
据传说,在金井嘴有一口井,井水取之不绝,每年除夕,井底可见皎月,人们认为这是一口宝井,都来用这井水淘金。传说八仙之一的铁拐李,住在大冶铁山得道湾,因每天在金湖洗澡,身上总是金光闪耀;真武大帝在武当山修行,多年不能得道成仙,后经李铁拐带到大冶金湖来,淘金炼成金杵,本想把它磨成绣花针,却在斩妖救民时把它变成一个降妖杵。
湖区民俗
湖区民俗也很独特,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日举办龙船会。从四月起就染纸做龙船,长一丈多,中间扎有三闾大夫屈原像,船上摆饰衣帽、用具、彩色丝织品、银元宝等。龙船会前,将纸扎的各种珍玩都摆出来,远处的人都来参观,家家户户当街摆酒,任人自饮,欢呼游乐,通宵达旦。后来兴起五月五赛龙舟,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屈原,形成全民性的体育竞技活动。
寡妇堤
从大冶城南墈头尖到海螺山,弯弯曲曲约两公里长大堤,人称“寡妇堤”。寡妇堤是劳动人民与洪水搏斗的见证。该堤原址是一条曲折的羊肠小道。每到汛期,路隐其中,过往行人靠木船过渡,溺水身亡常有发生。乾隆年间,兴国州永章里(今大冶市大箕铺镇属)寡妇柯曹氏相依为命的秀才孙子落水身亡。 奶孙成寡皆因湖水为害,老人拿出全部家产,又到处化缘募捐,乡民献工献料,修路堤、建石桥,以便排水行舟。两岸百姓为纪念这两位寡妇功绩,就把这道堤命名为“寡妇堤”。
参考文献
- ↑ 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 中国湖泊基本情况数据库. [201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