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大自然的怀抱(陈淑芬)

​​ 大自然的怀抱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大自然的怀抱》中国当代作家陈淑芬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大自然的怀抱

大自然的怀抱,纯朴的乡间,勤劳的农民,打开了少年李贽看天下的眼光。他7岁学诗歌,习礼文。他聪敏好学,志存高远。他自幼倔强,善于独立思考,不信神道,也不受儒家传统观念的束缚

远方的白云寺,少年李贽曾经在那里捧书阅读。在白云寺日夜读书的时光,好比折射在他身上的一束阳光,打开了他的灵魂,照亮了他未来的路。他的视野开阔了,走出去见识才能广泛,他从南安乡村、从泉州故城走向了外部更广阔无垠的世界。

白墙红瓦的老屋,红色的瓦片似鱼鳞,一片叠成一片。成片的稻田之间,已有农人在割稻,打谷机在轰鸣着,农妇把一捆捆新鲜稻谷放入机器,谷穗瞬间分离,轻飘飘的穗皮在空中盘旋,慢慢地回归田野

在简朴的李氏家庙,在榕桥中学李贽纪念馆,挂有他的画像。当我读了他的文字,聆听了他的故事,感受了他的思想,他的伟大和不凡在他的一本本著作里。玻璃柜里一页页泛黄的纸张,饱含着他的呕心沥血

李贽思想独立,思考深刻,保持清醒,从不人云亦云清贫生活,没有击垮他的意志,世俗的混沌、谄媚、污蔑,却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76岁的李贽被统治阶级加上“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入狱,著作被焚。“离开吧,离开吧,来世会有知音的!”监狱里的镣铐,困住了他的手脚,但禁锢不了他的心灵,让身心自由自在,在天上孤芳自赏吧。他愤慨又从容,留下“名山大壑登临遍,独此垣中未入门”的诗句,冷峻自刎于河北通州监狱。他的身体在监狱中被毁灭了,但他的自由思想,振聋发聩,“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坚其志无忧群魔,强其骨无惧患害”,反封建反压迫反权威的精神冲破天际。

世人读不懂他深邃双眸中的孤傲,深藏的超凡脱俗,思想的空灵。他性格不羁,坚持自我。不恋人间烟火的腥味,不屑大千世界的纷繁,他清醒着头脑,品味着孤独,体会着忧伤。隔着千山万水,他回想起他的摇篮血迹,闽南的土地养育了他,乡下让他学会了农耕文化、感受了收获的艰辛,城市让他接触了海洋文化、开阔了眼界。步履蹒跚的老年李贽走了,他给世人留下了《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初潭集》等近百种著作,他的精神和思想与日月同辉。

李贽孤高傲世,超然独立,不为当时的统治者所容纳所理解;他是孤独的战士,零落的启蒙者,在他76年的人生岁月里,他没有一蹶不振,而是屡败屡战,坚持自己的理想,不忘初心。历史已经证明,他最终不会孤单,后来人追随着他,读懂了他,崇仰着他。

[1]

作者简介

陈淑芬,品诗文网签约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