嘔心瀝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嘔心瀝血 |
ǒu xīn lì xuè |
近義詞 :鞠躬盡瘁 用盡心思 挖空心思 反義詞 :粗製濫造 敷衍塞責 敷衍了事 出 處 :《李長吉小傳》 體 裁 :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
嘔心瀝血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讀音為ǒu xīn lì xuè,形容費盡心思和精力。出自唐代李商隱《李長吉小傳》。
原文
《李長吉小傳》:「長吉細瘦,通眉,長指爪,能苦吟疾書。最先為昌黎韓愈所知。所與游者,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輩為密,每旦日出與諸公游,未嘗得題然後為詩,如他人思量牽合,以及程限為意。恆從小奚奴,騎距驉,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見所書多。輒曰:「是兒要當嘔出心乃已爾。」上燈,與食。長吉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弔喪日率如此,過亦不復省。王、楊輩時復來探取寫去。長吉往往獨騎往還京、洛,所至或時有著21,隨棄之,故沈子明家所餘四卷而已。」[1]
譯文
李長吉身材纖瘦,雙眉幾乎相連,手指很長,能苦吟詩,能快速書寫。最先他被昌黎人韓愈所了解。與長吉一起交遊的人,以王參元、楊敬之、權璩、崔植這些人最為密切。長吉每天早上出去與他們一同出遊,從不曾先確立題目然後再寫詩,如同他人那樣湊合成篇,把符合作詩的規範放在心裡。他常常帶着一個小書童,騎着弱驢,背着一個又古又破的錦帛製作的袋子,碰到有心得感受的,就寫下來投入囊中。等到晚上回來,他的母親讓婢女拿過錦囊取出裡面的詩稿,見所寫的稿子很多,就說:「這個孩子要嘔出心才罷休啊!」說完就點燈,送上飯給長吉吃。長吉讓婢女取出草稿,研好墨,鋪好紙,把那些詩稿補成完整的詩,再投入其他袋子,只要不是碰上大醉及弔喪的日子,他全都這樣做,過後也不再去看那些作品,王參元、楊敬之等經常過來從囊中取出詩稿抄好帶走。長吉常常獨自騎驢來往於京城長安和洛陽之間,所到之處有時寫了作品,也隨意丟棄,所以沈子明家的僅是所保存下來的李賀的詩作只有四卷罷了。
視頻
嘔心瀝血
參考資料
- ↑ 李商隱的 《李長吉小傳》,搜狐網,200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