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天智天皇

圖片來自kotobank

天智天皇(てんじてんのう;626年-672年1月7日),日本第38代天皇(668年正月初三至671年十二月初三在位)。父舒明天皇,母皇極天皇(重祚為齊明天皇)。諱葛城皇子(かづらきのおうじ),又稱中大兄皇子(なかのおおえのおうじ)。[1]

目錄

生平

中大兄皇子生於626年(推古天皇三十四年)。645年,與輕皇子中臣鎌足策動乙巳之變,討平蘇我氏。繼而以孝德、齊明兩天皇之皇太子身份(孝德為其堂兄、舅舅,齊明為其生母),從事對大化革新各項政策的擬定和實行。

其間,依百濟之請,派援軍支援朝鮮,但在白江口之戰中大敗於唐朝新羅的聯軍。660年,齊明天皇死後,從事內政的整頓,遷都於近江滋賀的大津京(今滋賀縣大津市)。662年奉皇令與中臣鎌足制訂《近江令》。668年即位。669年10月15日,派東宮皇太弟大海人皇子至內大臣中臣鎌足府,賜姓藤原,次日藤原鎌足卒。670年2月製成《庚午年籍》,是為日本最早的全國性戶籍。陵墓在京都名山科陵。

中大兄取得政權的過程得到其弟大海人的幫助甚大,也因此封大海人皇子為皇太弟,但即位天皇之後仍難以避免政權鬥爭與猜忌,與大海人皇子逐漸疏遠。

日本國誕生

660年唐朝軍隊渡海與新羅軍隊聯合滅了百濟王國後,天智天皇為了倭國國家安全,派出倭國救援軍隊與被滅國的百濟在663年白村江之戰敗給唐帝國軍隊後,此時倭國與唐朝帝國為敵。

天智天皇解散原本倭國與日本島內諸國聯盟重新建立覆蓋現今日本列島的統一國家,將倭國首都遷移到「大津」,制定成文法典「近江律令」其中規定倭王對外稱號為「明神御宇日本天皇」,此為國號「日本」與「天皇」的明文起源,668年天智天皇於首都大津既位天皇,在唐帝國滅了高句麗王國後,天智天皇為了求和派遣唐使到中國祝賀唐高宗皇帝,670年末,天智天皇派遣到新羅國的使者告知倭國國號改為日本國,此為日本國由來。[2]

作品

天智天皇在萬葉集中留下了四首和歌,其中一首被收納在百人一首的第一首:

秋の田の かりほの庵の苫をあらみ わが衣手は露にぬれつつ

漢譯:秋日田野間,庵屋初搭就。覆蓋草蓆疏,冷露濕衫袖。

家譜

曾祖:敏達天皇

祖父:押坂彥人大兄皇子

父親:舒明天皇

母親:皇極天皇

異母兄:古人大兄皇子

同母弟:天武天皇

皇后及侄女:倭姬王(古人大兄皇子之女)

嬪:蘇我遠智娘(蘇我石川麻呂之女)

嬪:蘇我侄娘(蘇我石川麻呂之女)

嬪:蘇我常陸娘(蘇我赤兄之女)

嬪:阿倍橘娘(阿倍倉梯麻呂之女)

夫人:道君伊羅都賣

采女:宅子娘(伊賀國造之女)

宮人:忍海造色夫古娘(忍海造小龍之女女)

宮人:栗隈首黑媛娘(栗隈首德萬之女)

女:大田皇女(蘇我遠智娘之女、嫁叔父天武天皇為妃、大津皇子和大來皇女之母)

女:持統天皇(蘇我遠智娘之女、嫁叔父天武天皇為皇后、草壁皇子之母) - 天武天皇后

子:建皇子(蘇我遠智娘之子)

女:御名部皇女(蘇我侄娘之女、嫁堂兄弟高市皇子為妃、長屋王之母)

女:元明天皇(蘇我侄娘之女、嫁侄子草壁皇子為妃、文武天皇和元正天皇之母)

女:山邊皇女(蘇我常陸娘之女、嫁侄子大津皇子為妃)

女:明日香皇女阿倍橘娘之女)

女:新田部皇女(阿倍橘娘之女、嫁叔父天武天皇為妃、舍人親王之母)

子:志貴皇子(道君伊羅都賣之子、光仁天皇之父)

子:弘文天皇(宅子娘之子)

子:川島皇子(忍海造色夫古娘之子、澹海氏和春原氏之祖) -

女:大江皇女(忍海造色夫古娘之女、嫁叔父天武天皇為妃、長皇子和弓削皇子之母)

女:泉皇女(忍海造色夫古娘之女、伊勢齋宮)

女:水主皇女(栗隈首黑媛娘之女)

侄:高市皇子天武天皇之子、娶堂姐妹御名部皇女為妃)

影片

天智天皇~苛烈な後継者爭いを制した革命家のハードな人生~

參考文獻

  1. 天治天皇,kotobank
  2. 岡田英弘,譯者:陳心慧. 日本史的誕生:東亞視野下的日本建國史,原文名稱:日本史の誕生: 千三百年前の外圧が日本を作った. 八旗文化. 2016-10-05 [2019-02-25]. ISBN 9789869356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11) (Chinese (Taiw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