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
天門 |
中文名: 天門 外文名: Tianmen 別 名: 竟陵,景陵 行政區劃代碼: 429006 行政區類別: 縣級市 所屬地區: 湖北省 地理位置: 華中地區,江漢平原北部,大洪山南麓 面 積: 2622 km? 下轄地區: 3個街道、21個鎮、1個鄉 政府駐地: 竟陵街道 電話區號: 0728 郵政區碼: 4317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115.86 萬(2020年11月1日零時) 著名景點: 西湖、茶聖故里園、天門市博物館、陸羽紀念館等 機 場: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天門城市候機樓 火車站: 天門南站,天門北站,天門站,天門東站,岳口站 車牌代碼: 鄂R 地區生產總值: 650.82億元(2019年) 市樹市花: 欒樹;桂花 市委書記: 易先榮 市 長: 楊興銘 文化名人: 陸羽、皮日休、鍾惺、譚元春、蔣立鏞、胡聘之等 |
天門市,是湖北省直轄縣級市,是武漢城市圈、長江中游城市群成員、漢江流域主要的節點城市,地處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北部,北抵大洪山,南依漢江,東臨武漢。1994年,國務院批准天門市實行省轄直管。全市共轄3個街道 、21個鎮、1個鄉,總面積2622平方公里。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1158640人。
天門古稱竟陵,具有兩千多年建城史,是歷史文化名人陸羽、皮日休的故里。境內石家河遺址是長江中游地區的史前文明中心,有5900年歷史。天門是蒸菜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蒸菜之鄉;是着名的狀元之鄉、中國內地最大的僑鄉,誕生了以陳東升為代表的一大批傑出天商,有28萬海外華僑華人遍布世界各地;曾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百強縣、全國縣域綜合發展100強、全國縣域經濟百強、全國工業百強市、全國製造業百強市等稱號。
天門東距武漢城區90公里,是武漢西向的橋頭堡,2條國家高速、13條國省幹道過境,中國「四縱四橫」中的滬漢蓉鐵路和「八縱八橫」中的沿江高速鐵路均過境設站,沿江高鐵在主城區設天門北站。
2018年12月,《湖北省人口發展規劃(2018—2030年)》將天門列為湖北省10個大中型城市之一。[1]
天門,因境內西北有天門山而得名。早在原始社會晚期,這塊土地上就有人類繁衍生息。
位於天門北郊的石家河遺址,不僅是長江中游的特大型城址,也是當時整個區域的政治中心。考古資料表明,以石家河遺址為中心,僅湖北省境內就分布着天門石家河、天門龍嘴、石首走馬嶺、公安青河城等15處城址,大多距今約四、五千年。這一時期,中心聚落石家河進一步整合文化與資源,引領着長江中游向前發展,成為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區域,與黃河流域文化共同構建了燦爛的中華文明。
天門城在歷史上曾長期作為二級、三級行政區治所駐地。自秦始置竟陵縣算起,天門已有2000多年建城史;自南齊建元元年(479年)至民國25年(1936年),天門先後7次為郡 (州、專署) 治所,計500餘年。
天門,古代屬風國,春秋時屬鄖國,戰國時為楚竟陵邑。秦朝設置竟陵縣(取「竟陵者,陵之竟也」之意,即山陵至此終止),屬南郡。
西漢時,竟陵縣隸屬江夏郡。新朝王莽將竟陵縣改名守平縣。東漢,復名竟陵縣。
三國時,竟陵縣為吳國荊州江夏郡所轄。
西晉元康九年(299年),竟陵縣屬竟陵郡,郡治設石城(今鍾祥市)。東晉末年,分竟陵縣設置霄城縣。
劉宋孝建元年(454年),竟陵縣屬郢州竟陵郡。南齊建元元年(479年),遷竟陵郡治至竟陵縣境。南梁大寶元年(550年),竟陵縣並 入霄城縣,仍屬郢州竟陵郡,郡治設霄城。北周保定元年(561年),霄城縣改回竟陵縣。
隋開皇三年(583年),廢除郡制,實行州、縣兩級制,竟陵縣屬復州所轄,州治設竟陵。仁壽三年(603年),復州治所遷至建興縣(沔陽)。大業初,復將州改郡,復州改為沔陽郡,竟陵縣屬沔陽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沔陽郡改為復州,州治遷竟陵縣。貞觀七年(633年)州治又遷沔陽,屬山南道。天寶元年(742年),復州改為 竟陵郡,屬山南東道所轄。乾元元年(758年),又為復州。寶應二年(763年),州治再遷竟陵。
五代時期,竟陵縣一直為州(郡)治所。後晉天福元年(936年),為避石敬瑭名諱(「敬」與「竟」同音),遂改竟陵縣為景陵縣。天 福五年,直隸防禦州治所設景陵縣。後漢復名竟陵縣。
北宋建隆三年(962年),為避趙匡胤祖父趙敬之諱,再改竟陵縣為景陵縣,由湖北路復州所轄。熙寧六年(1073年)撤銷復州,景陵縣 屬荊湖北路安州(州治設今湖北安陸市)。元佑元年(1086年)恢復復州建制,州治設景陵縣。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於景陵設置德安府、復州、漢陽軍鎮撫使。紹興三年(1133年),又於景陵設荊湖北路安撫使,景陵縣屬荊湖北路復州。端平三年(1236年),荊湖北路安撫使治所遷至沔陽。由於蒙古軍南下,州、縣治所亦隨遷至沔陽,後轉徙頻繁。
元代,景陵縣先後屬復州、復州路,沔陽府所轄。
明代初期,景陵縣為景陵衛。洪武三年(1370年),撤衛改縣,隸屬沔陽府。洪武九年改府為州,直屬湖廣布政使司,景陵縣屬沔陽州所轄。嘉靖十年(1531年),沔陽州改屬承天府(治所在今鍾祥市)所轄,景陵縣亦隨屬承天府沔陽州。天啟年間,景陵縣屬承天府直轄。
清代,景陵縣屬湖北省安陸府(府治設今鍾祥市)。雍正四年(1726年),為避康熙陵寢名(景陵)諱,改景陵縣為天門縣,此名因縣境西北有天門山而取。
目錄
近代
民國初期,天門縣屬湖北省襄陽道所轄。民國十七年(1928年),廢道,天門縣為省直轄。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為湖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所轄,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天門縣城。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改屬第三行政督察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設隨縣(今隨州市),直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9月24日天門縣 城解放為止。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開始,中國共產黨領導天門人民進行抗日戰爭,先後在本縣東部、西部、南部與鄰縣邊境地區結合部建立天 漢縣、天京潛縣,1948年屬江漢地區行政公署鄂中專區。
1949年5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同月25日撤銷天京潛縣、天漢縣,恢復天門縣建制。同年7月,改屬湖北省荊州專區。
現代
新中國成立後,天門縣屬荊州專區所轄,1970年荊州專區改稱荊州地區。
1987年8月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天門縣,設立天門市(縣級),原天門縣所轄行政區域仍為天門市行政區域,仍屬湖北省荊州地區管轄。
1994年10月24日,經國務院批准,湖北省人民政府下發鄂政發〔1994〕143號文件,決定將天門市、潛江市和仙桃市實行省轄直管。至此 ,天門市成為全國最早設立的三個直管市(天、仙、潛)之一(隨州於1994年11月5日設立為直管市,於2000年8月升地級市)。天門市現為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擁有地級市管理權限。
2002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將天門市納入武漢城市圈。
自南齊建元元年(公元479年)始,歷隋、唐、五代、北宋、南宋,至民國25年(公元1936年),天門先後7次為郡(州、專署)治所,計500餘年。古竟陵區域廣闊,包括荊州長江以北、石城以東、江夏以西的全部地域。從漢、晉、南北朝至北宋乾德三年以來1100多年間, 竟陵縣境先後劃出置雲杜、霄(亦作宵)城、長壽、角陵等縣,北宋以後縣境無大變化。
1950年6月,天門縣漢江以南的毛咀區劃入沔陽縣。同時,沔陽縣漢江以北的仙北等地劃入天門縣。1955年7月,潛江縣漢江以北的張港,京山縣的多寶、拖市劃入天門縣。1996年11月蔣湖農場回歸天門。2001年8月總後沉湖基地(天門部分)移交天門,形成現境。
2001年進行機構改革,將李場鎮與皂市鎮合併為皂市鎮、陸羽辦事處與竟陵辦事處合併為竟陵辦事處、新堰鄉與候口辦事處合併為候口辦事處,新設沉湖生態林業科技示範區。2002年設天門工業園。
2016年11月,湖北省民政廳在《關於天門市石河鎮更名為石家河鎮的批覆》中指出,經過省政府批准,同意天門市石河鎮更名為石家河鎮,其所轄行政區域及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截至2016年底,天門市是湖北省轄直管市,擁有地級市管理權限。
全市轄竟陵、楊林、侯口(天門高新園)3個街道;岳口、皂市、石家河等21個鎮;淨潭1個鄉;國營蔣湖農場,白茅湖棉花原種場,沉湖農業綜合示範區。全市共有795個村級組織(777個行政村,18個農隊、分場、大隊),91個社區。
區劃詳情
據2019年3月,天門市人民政府官網顯示,天門市轄3個街道、21個鎮、1個鄉,93個社區、528個行政村。
天門市位於湖北省中南部,江漢平原北部。版圖總面積2622平方公里。介於東經112°33′45″至113°26′15″,北緯30°22′30″至30°52′30″之間。東與孝感市的漢川、應城接壤,北與荊門市的京山、鍾祥毗鄰,南面和西面隔漢江與仙桃、潛江、荊門相望。市境北緣與大洪山余脈的低丘相連,西、南面有漢水環繞。境內東西最大橫距約85公里,南北最大縱距約58公里。
地質地貌
地質
天門市大地的基底構造是自燕山運動以來形成的內陸盆地的一部分。全市跨盆地8個構造單元,即潛江凹陷、龍賽湖凸起、小板凹陷、沉 湖低凸起、天門凸起帶、漢水地塹、永漋河隆起,樂鄉關地壘。
天門市地層上的晚近期構造層,承襲了燕山期地殼運動以來的特點,北部不斷隆起,南部不斷沉降,境內自北向南的單斜構造明顯,傾斜度一般為1~3度。繼承性活動是天門市地質構造的顯着特點,從白堊繫到第四系沉降中心並無明顯遷移,古河流(漢江、天門河)的活動蹤跡變化不大。
地貌
天門市位於大洪山山前丘陵與江漢平原銜接地帶,地貌屬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依次遞減。最高點在佛子山頂端,海拔191.7米,最低點在多祥鎮達洲的陳家洲,平均海拔23.2米。
漢江環繞市境南邊而過,天門河、漢北河和皂市河貫穿腹部,東流入漢江。人工開挖的天南、天北、中嶺和東風等渠道貫穿全市。境內還有星羅棋布的湖泊。按自然地形地貌可分為低丘(俗稱山)、崗狀平原(俗稱丘陵)和河湖平原三種地類。
低丘
天門市北部山嶺,屬大洪山脈的山前剝蝕低丘,分布在市境北部和東北部,由西龍尾山、天門山、撲船山、團山、火門山、金杯山、佛子山、洪山、青山、五華山、東龍尾山、小山、幺河山、陶家山、大團山、紅墨山等16個小山組成,面積約占全市總面積的1.3%。低丘大致走向,市東北為西北—東南向,市西北為東北—西南向。海拔高度為46.7~191.5米,坡角25~35度。
崗狀平原
自青山往東(含青山),沿天北長渠和漢北河一線以北的大部分地區(不含其中的湖泊)為崗狀平原。屬剝蝕—堆積壠崗地形。包括皂市鎮全部,胡市、九真、佛子山、石家河鎮大部分和漁薪鎮的一小部分。面積約559.6千米,約占全市總面積的22.5%。地表壟崗相間,波狀起伏,海拔高度一般在35~60米。呈掌狀自北向南微傾斜。
河湖平原
從拖市鎮大橋村起,沿天門河往東,接天南長渠,又東,連漢北河天門段,在這條分界線以南的地區(不含青山)為河湖平原,屬堆積地形,地勢平坦開闊,全部由新生界第四系地層組成。其面積為1894.6千米,占市屬總面積的76.2%。海拔大多為28~32米,自西向東微遞 降。西部多寶鎮、拖市一帶,海拔高度30~32米,坡角1~2度,微向河流傾斜。市東部,麻洋、多祥、馬灣、盧市、淨潭一帶,海拔高度24~26米。沿漢江河床斷續分布有河漫灘,呈月牙形,一般高出水面4米左右,江漢汛期常被淹沒。
氣候
天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具有光照充足,氣候濕潤,春溫多變,初夏多澇,伏秋多旱,生長期長,嚴寒期短的氣候特點。雖然地勢地貌比較單一,但由於北部大洪山脈對冷空氣的阻擋作用,西南沿江地帶出於江漢河谷邊緣,東北處皂市河谷南下冷空氣影響,形成了天門市氣候的區域分布特點:熱量條件東北部和西南沿江一帶略低,其他地方略高,水資源東南部多,西部和北部少,光資東高西低。
水文
天門市河流流域面積達50平方公里的河流38條,河道總長1014.15公里,逐步形成了現今的幾大河流,即漢江、上天門河、下天門河和漢 北河。天門市位於漢江下游,境內湖泊眾多,面積100畝以上的45個,湖泊總面積達37.38平方公里。大多分布在丘陵平崗與平原湖區的交接地帶,跨市界湖泊1個:肖嚴湖(跨天門市、孝感市);城中湖泊4個:東湖、西湖、北湖、小南湖。其中水位面超過1平方公里的有陳 家湖、張家大湖、石家湖等,以張家大湖最大,水面面積6.17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2月,天門市耕地168157.37公頃;園地883.29公頃;林地7815.08公頃;草地777.3公頃;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1313.6公頃;交 通運輸用地7931.93公頃;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43948.99公頃;其它土地414.59公頃。
礦產資源
截至2017年2月,天門市礦產資源有:原鹽、無水芒硝、石油、地熱、石灰石、石膏、硫磺等。小板鹽礦區的儲量為:表內鹽儲量C+D級10528萬噸,表外鹽儲量C+D級23866萬噸。表內體共生硫酸鈉儲量C+D級668萬噸,表外伴生硫酸鈉儲量C+D級4142萬噸。地熱分布在皂市李場等丘陵地區。石油開採主要在彭市、張港、楊林三個地區,年開採量為近10萬噸。
生物資源
天門物產資源豐富,除農作物和家畜家禽外,截至2017年2月,境內野生動植物約有1100餘種,其中動物200餘種,植物900餘種。農作物 中有棉花、稻穀、小麥、大豆、大麥、蠶豆、蕎麥、粟、玉米、薯類、花生、芝麻、菊芋(俗名洋生薑)、苧麻、黃紅麻、甘蔗、煙葉等。動物中,獸類有13種,鳥類43種,魚類64種,軟體動物15種,兩棲動物4種,爬行動物11種,蠕動動物2種,節肢動物5種,蟲類14種, 其它30餘種,不少是害蟲天敵。在900餘種植物中,有藥材9類152種,其中屬國家收購的有20種,年收購量一般為31.8噸全市蔬菜有12類 ,70多個品種。果樹30餘種,其中無花果樹、銀杏(白果)樹等為珍貴樹種。花卉有7類,188個品種。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天門市常住人口1158640人。
2019年天門市戶籍總人口160.66萬人,全市常住人口124.74萬人。社會從業人數61.44萬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16.44萬人,第二產業21.47萬人,第三產業23.53萬人。鄉村勞動力59.4萬人,其中男勞力31.7萬人,女勞力27.7萬人;人均預期壽命為77.99歲;戶籍老年人口(60歲及以上)比重為21.4%。
2017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關於調整城市規模劃分標準的通知》將天門劃分為中等城市,城市規模次於武漢、襄陽、宜昌、荊州、黃石、十堰、孝感,居全省第八。
民族
綜述
2019年,天門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650.82億元,增長7.7%。
2018年,天門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91.15億元,增長8.2%。
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80.44元,增長2.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02.85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207.86億元,增長10.7%。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3.6%,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51.2%,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5.2%。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 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營利性服務業及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7.2%、7.3%、6.1%、6.6%、7.1%、21.7%和1.5%。
2018年,天門市居民消費價格水平上漲1.8%,漲幅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八大類消費項目中,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上漲3.2%,教育文化 和娛樂類價格上漲3.0%,食品煙酒類價格上漲2.6%,生活用品及服務類價格上漲0.8%,其他用品和服務類價格上漲0.7%,居住類價格上漲0.6%,醫療保健類價格上漲0.5%,衣着類價格上漲0.3%。全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3%,商品零售價格上漲1.3%。
2018年,天門市完成財政總收入29.85億元, 增長15.5%,完成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40億元,增長12.3%。其中地方稅收收入15.51億元,同比增長20.2%。全年財政總支出78.38億元,同比增長5.9%,其中一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教育、科學技術、社會保障與就業、醫療衛生、節能環保和城鄉社區事務等八項支出,分別累計支出7.38億元、3.02億元、12.47億元、1.70億元、16.89億元、9.59億元、1.62億元和3.80億元。
第一產業
2018年,天門市農林牧漁業增加值85.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3%。農作物種植面積累計353.91萬畝,較上年減少17.7萬畝。其中糧食種植面積247.76萬畝,比上年減少13.53萬畝。棉花播種面積15.23萬畝,比上年減少2.76萬畝。油料種植面積56.43萬畝,比 上年減少3.96萬畝。蔬菜種植面積28.53萬畝,比上年增加0.78萬畝。
2018年,天門市糧食總產量85.70萬噸,比上年增加2.3萬噸。棉花總產量1.04萬噸,比上年減少0.13萬噸。油料總產量10.00萬噸,比上 年減少0.11萬噸。
2018年,天門市生豬出欄102.9萬頭,比上年減少2.0%。家禽出籠876.64萬羽,比上年增加1.8%。禽蛋產量3.60萬噸,比上年增長5.8%。 全年水產品產量11.68萬噸,比上年增長6.6%。全年園林水果產量1.65萬噸,比上年增長6.5%。
2018年,天門市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2964家,其中省級示範社28家。農村土地流轉率達到45.5%。2018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160.45 萬千瓦。
第二產業
截止2018年底,天門市全部工業增加值267.31億元,可比增長8.0%。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3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0%。工業 總產值同比增長13.4%,其中股份合作企業增長11.6%;股份制企業增長12.6%;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長17.9%;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14.4%;輕工業增長14.3%,重工業增長11.9%。
2018年,天門市全年規上工業銷售產值同比增長13.3%,產品銷售率98.0%,實現出口交貨值46.6億元,增長7.0%。全年規上工業實現利潤同比增長4.0%。
2018年,天門市資質以上建築業企業41家,比上年增加10家。建築業總產值121.01億元,同比增長21.0%。房屋施工面積517.08萬平方米 ,增長29.2%;竣工面積51.53萬平方米,增長2.4%。
第三產業
2018年,天門市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427.92億元,同比增長11.3%,其中私營經濟及其他投資主體完成399.34億元,占比93.3%。分投資領域看,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完成投資9.99億元、266.89億元和151.04億元,一產同比下降33.3%,二、三產分別同比增長8.9%和21.4%,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0.1%,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137.3%,投資增速均比上年加快。商品房銷售相對活躍,全年各類商品房銷售面積達到128.32萬平米,同比增長14.8%。
2018年,天門市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59.55億元,同比增長11.6%,批發、零售、住宿和餐飲四大消費業態分別實現銷售額207.96億 元、341.98億元、7.59億元和37.73億元。納入統計的限額以上商貿法人企業84家,比上年增加3家。全年外貿出口形勢穩定,貨物進出口額8.9億元,同比增長6.4%。其中出口額8.6億元,增長5.2%。
2018年,天門市接待旅遊者人數99.54萬人,其中國內客源人數99.46萬人,增長22.7%;國內旅遊收入6.07億元,增長12.0%。
截止2015年底,天門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共計627.18億元,比上年末增加51.29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512.25億元,比上年末增加38.96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30.41億元,比上年末增加44.58億元。
2018年,天門市共獲各類專利授權542件,發明專利累計擁有量81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增至74家,實現增加值59.8億元,同比增長13.5%。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底,天門市共有各類中小學179所,在校中小學生數143393人。全年普通小學招生12808人,畢業生12920人。普通中學招生20377人,畢業生17251人。全市專任教師9194人。幼兒園181所,在園兒童36655人。特殊教育在校學生136人。
學前教育
2000年,被原國家教委授予「全國幼兒教育先進市」稱號。
天門市幼兒園於2005年6月被湖北省教育廳命名為「湖北省示範幼兒園」。
義務教育
2012年,天門市順利通過省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評估驗收。2013年9月,國家教育督導團評估組對天門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情況進行評估 驗收,六項28個評估指標均獲得高分,全省三座直管市中僅天門通過驗收,被授予「全國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市」。
普高教育
天門自古被譽為狀元之鄉。1984年,作家秦牧在《文匯報》上撰文稱《天門縣上了狀元榜》。1993年《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杜若原着文稱頌「江漢才子出天門」。2000年,天門中學考生囊括湖北省高考理科第一、二名,《人民日報》以「狀元榜眼同出天門,狀元之鄉再創佳績」為題對天門教育作了專題報道。2008年8月,天門中學被授予「省級示範中學」稱號。
特殊教育
天門市2005年被評為「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市」。設有天門市特殊教育學校。
文化體育
2015年,天門市文化中心投入使用,體育中心對市民開放。胡家花園保護修復主體工程竣工。石家河考古有重大新發現,出土文物240多 件,考古中心主體工程完工。文藝創作精彩紛呈,天門說唱《特殊禮物》獲第七屆中部六省曲藝大賽一等獎。開展文化惠民活動,下鄉演出200場,放映電影1萬多場,送圖書10萬多冊。
2016年,天門市相繼建成圖書館、體育中心、文化中心、工人文化宮、博物館、城市規劃館、革命歷史紀念園等一批城市公共場館。城市品位不斷提升,打造了以陸羽故園、東湖公園、後壕景觀帶、東風乾渠景觀帶為代表的一批生態人文景觀。建成以陸羽故園為核心的「湖北茶文化旅遊示範區」,舉辦蒸菜美食文化節、天商大會、茶聖節等重大節會。
2018天門國際半程馬拉松、2019天門國際馬拉松連續兩年成功舉辦。
2019天門國際馬拉松榮獲中國田協「銀牌賽事」和「自然生態特色賽事」稱號。
醫療衛生
天門是湖北省江漢平原重要的醫療救護中心、國家衛生城市
截至2018年底,天門市衛生機構1032個,其中醫院15個。共有床位6411張,其中醫院擁有床位4221張。衛生技術人員6204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2549人。
社會保障
2015年,天門市開工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3905套,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344戶。
2017年,天門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457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334元,分別增長8.1%和8.7%。
2018年,天門市常住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2206元,比上年增長8.4%。其中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8825元,同比增長8.7%;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98元,同比增長8.0%。城鎮、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17037元和10020元。
截至2018年底,天門市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129.35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69.99萬人。城鎮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分 別有10596人和32515人。年末全市各類社會福利收養單位528個,收養單位擁有床位8217張。社區服務機構193個。
基礎設施
2018年,天門市社會用電量16.01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5.0%。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0.32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4.4%;第二產業用電量6.1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7%;第三產業用電量3.1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7.4%;居民生活用電6.20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20.5%。
郵電事業
2018年,天門市郵政、電信業務總量分別完成1.99億元和2.3億元(按2015年不變價格)。年末全市移動通信電話用戶數74.9萬戶,比上 年增加4.1萬戶。互聯網寬帶用戶數85.6萬戶,比上年增加11.8萬戶,民用通信光纜73135.6公里,比上年增加6146.6公里。
安全生產
2018年,天門市共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27起,同比下降54.2%,億元GDP安全生產事故死亡率5.4%。全年共立案刑事案件4166件,同比增長23.8%。人民法院審結案件6917件,其中刑事案件572件。
天門是江漢平原的重要交通樞紐。4條國道、9條省道、2條國家高速公路過境天門,境內一級公路通車裡程250餘公里,擁有8座漢江大橋 。截止2018年底,全市通車公路總里程4395.46公里。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92797輛,比上年增長16.3%。
鐵路
天門境內有滬漢蓉高速鐵路、沿江高鐵、長荊鐵路、江漢平原貨運鐵路通過,乘坐動車35分鐘可直達漢口,東西向可直達上海、成都,南北向可直達北京、深圳。
航空
城市候機樓: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天門城市候機樓
通用航空:規劃建設天門通用機場。
水運
天門境內河湖密布,主要河流有漢江、江漢運河、漢北河、天門河等,是全省內河航運最發達的地區之一。
連通長江、漢江的江漢運河從長江荊州段引入,在天門市多寶鎮匯入漢江,形成長江、漢江航道圈,串起長江經濟帶和漢江生態經濟帶。
天門河與湖北省最大的人工運河——漢北河在天門城區交匯。
漢江沿岸港口有天門工業園港區一期工程、岳口工業園港區千噸級碼頭。漢江、漢北河高等級航道建設完工,形成了天門通江達海的水運大通道。
方言
天門話屬於北方方言,西南官話區的武天片,也稱天(門)漢(陽)方言,是湖北方言的代表。
作為南方官話,天門方言除了擁有官話共有的特性外,還擁有和北方官話截然不同的特徵。天門方言共有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調。並具有一些北方方言沒有、或不同的詞語。
美食
天門地處江漢平原腹地,是全國首個「中國蒸菜之鄉」,又素稱「魚米之鄉」。
天門物產豐富、美食眾多,有黃潭米粉、蔣場香乾、岳口芋環、張港火燒粑、五彩義河蚶、桶爐鍋奎、天門花糕、皇嘗餅、橘瓣魚丸、炮蒸鱔魚、天門九蒸、元春魚、鍾惺鰍、蟹黃魚翅、襲美火鍋、龜肉湯、清燉魚等一百多種傳統小吃和名菜。
非遺
天門文化底蘊厚重、特色鮮明,在楚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天門是聞名全國的內地僑鄉、文化之鄉、蒸菜之鄉和棉花之鄉,還是茶聖故里、狀元之鄉、竟陵派文學發源地。世界文化名人「茶聖」陸羽、唐代詩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學代表人物鍾惺、譚元春和清代狀元蔣立鏞均誕生於此。
曲藝文化
位於江漢平原,擁有豐富的民間藝術。荊州花鼓戲、江漢皮影戲、天門糖塑等民間藝術在天門民間以致江漢平原都有着廣泛的影響,天門漁鼓、天門歌腔、天門說唱、三棒鼓、蓮花落等以其音樂旋律優美,曲調豐富,演唱不拘一格,富於變化更是聞名全國。天門市於2010年12月3日被中國曲藝家協會授予全國首個「中國曲藝之鄉」稱號。2011年11月,天門市被命名為2011-2013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陸羽茶文化
天門是茶聖陸羽故里,世界茶文化的發源地、中國茶文化之鄉,茶文化歷史悠久,陸羽是天門最大的品牌資源。天門市大力普及茶文化知識,推廣品茶飲茶的風尚,把品茶飲茶、宣揚茶文化作為一種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融入到大家的生活理念。天門是省內首個「湖北省茶文化旅遊示範區」。2015年11月,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在此舉辦2015中國(天門)茶聖節。天門市正將「陸羽茶文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僑鄉文化
天門是中國內地最大的僑鄉、湖北省第一僑鄉、全國着名的內陸僑都、湖北省重點僑鄉。8萬多華僑,遍布海外44個國家和地區,湧現出了如李三春、魯超、張德煥等眾多知名人士,為世界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與和平友好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天門華僑出國始於18世紀末,先後經歷了北上(歐洲)時期、南下(東南亞)時期和新移民時期等幾個階段。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身處內陸腹地的天門人憑着不甘寂寞、敢於拼搏的創業精神闖蕩世界,安家立業。在僑鄉文化的薰陶下,「敢為人先、敢闖天下」的僑鄉精神,成為天門人對外開放、改革創新、創業致富的精神砥柱。「天門人闖天下」,被譽為可與山東人闖關東、山西人走西口、廣東人下南洋相提並論,成為展示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發進取的精神典範。
狀元文化
天門是着名的狀元搖籃,天門自古有「狀元之鄉」的美譽。明清兩代共有進士、舉人468人。明代在天門干驛陶家巷高官顯宦之眾極一時 之盛,時人稱「一巷兩尚書(戶部陳尚書,禮部魏尚書),前面一天官(吏部尚書周嘉謨),座後一祭酒(國子監祭酒魯鐸)」。清代嘉慶十六年狀元蔣立鏞,其父、子、孫、曾孫連續五代高中進士、兩登鼎甲,世所罕見。着名作家秦牧因天門連續多年奪得高考全國之冠,曾稱天門為全國高考「狀元縣」。
文保
截至2015年,天門市境內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15處(不含合併項目),市級文物保護單位76處。
代表性文物保護單位:石家河遺址
石家河遺址是長江中游面積最大、等級最高、延續時間最長的史前聚落遺址。從距今6500年開始有人類在此生活居住,至距今4300年左右達到最鼎盛時期。整個遺址群占地面積達8平方公里,是國內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史前聚落群。
2015年11月開始的發掘總計發現各類玉器250餘件,其工藝水平代表了史前中國乃至東亞地區玉器加工工藝的最高峰。
石家河古城是當時的區域政治、經濟、軍事中心和區域首領駐地,而石家河聚落群,既是石家河文化時期江漢平原的統治中心,同時也是孕育中華文明的搖籃。
2017年4月12日,石家河遺址入選「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17年,石家河遺址入選「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和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榮獲「世界考古論壇重大田野考古發現」獎,石家河遺址保護利用上升為省級戰略。
古代文學
竟陵派
竟陵派是明代後期重要文學流派,主要人物鍾惺、譚元春合着的評選古詩及唐詩三十六卷《詩歸》,闡明了「孤懷孤詣」和「幽情單緒」的美學思想,對中國傳統文學向近現代演變產生重要影響。因鍾惺和譚元春都是竟陵(今湖北天門)人,故被稱為竟陵派,曾有近千文人加入。
「竟陵派」主張性靈說,是明末反對詩文擬古潮流的重要一派。同時,其在藝術領域推動文人畫「詩畫兼善」的發展方向和文學理論在中國文化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竟陵八友
竟陵,今湖北天門市,為齊梁皇朝竟陵王蕭子良封地,自古人文昌盛,故以此名,後史上稱有竟陵文學派之說。在南朝文壇上,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家莫過於「竟陵八友」。
竟陵王蕭子良不以文學見稱,然喜好文學,禮待文學之士,組織文學活動,促進了南朝文學的彬彬之盛。齊永明二年(公元484年),竟 陵王開西邸招文學之士,先後有七十四位文人進入西邸,形成了中國文學史上最為龐大的文學集團。齊梁文人竟陵八友,士族名門興旺發達,崇教創新成大業者,文群流芳千年百世,蕭氏皇族帝龍靈氣,齊粱千秋文化傳承,蕭衍沈約謝朓王融,蕭琛范雲任昉陸倕。詩人皇帝蕭衍執掌皇權,首創三教圓融和諧文化,沈約謝朓創新文學藝術,范雲蕭琛獨領齊梁風騷,王融詩壇文藻富麗,當世稱之詞美英淨,任昉雅善屬文尤長載筆,文格壯麗任筆沈詩,陸倕辭義典雅足為佳作。
城市象徵
城市精神
敢為人先,敢闖天下,開放包容,誠實守信
市樹市花
欒樹;桂花
市歌。城內胡聘之故居胡家花園被譽為晚清「華中第一豪宅」,是湖北省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晚清官邸。主城區擁有1家國家AAAA級 旅遊景區和1家國家AAA級旅遊景區,遍布着以文學泉、西湖、古雁橋、茶經樓、西塔寺、陸羽紀念館為代表的大量陸羽遺蹟及紀念性景觀。
天門依山傍水,擁有河流36條、湖泊120多個,處處波光,處處景色,自古擁有水鄉的美譽。天門主城區湖港交織,有東西南北四湖拱護 ,與武漢東湖、杭州西湖同名的東湖、西湖,似兩片肺葉位居城市中央,而仿佛兩支大動脈管的前壕、後壕貫通相連。
天門市旅遊宣傳口號是「陸羽故里 秀色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