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昭慈
孔昭慈(1795年-1862年),字文止,號雲鶴,山東曲阜人,孔子七十一代孫,属大宗户,清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孔昭慈 | ||
---|---|---|
大清按察使銜分巡臺灣兵備道兼督學政
| ||
籍貫 | 山東曲阜縣 | |
族裔 | 漢族 | |
字號 | 字文止,號雲鶴 | |
出生 | 乾隆六十年(1795年) 山東兗州府曲阜縣 | |
逝世 | 同治二年(1862年) 福建臺灣府彰化縣 | |
親屬 | 孔憲曾(子) 孔伯華(曾孫) | |
出身 | ||
|
目录
生平
道光十三年(1833年)登癸巳科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知縣,授廣東饒平縣知縣。因丁憂歸。守丧期满,發福建,署莆田、沙縣,攝興化府通判,授古田縣。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調閩縣,進邵武府同知,移臺灣鹿港。時反清武裝林恭等陷鳳山,知縣王廷幹、高鴻飛相繼死,郡城岌岌可危。昭慈聞警訊,航海前往援助,協力守御。咸豐四年(1854年)擢臺灣府知府,盡力搜捕餘黨。咸豐八年(1858年)進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兼督学政。同治元年(1862年)戴潮春事件爆發,昭慈督兵驰抵彰化縣,部署未定,兵敗城破。孔昭慈在文廟前自鴆殉國。諡剛介。《清史稿》入《忠义传》[1]。
家族
參考文獻
注釋
- ↑ 《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七·忠义四:孔昭慈,字云鹤,山东曲阜人,至圣七十一代裔孙。道光十五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广东饶平县知县。忧归,服阕,发福建,署莆田、沙县。摄兴化通判,授古田县。二十八年,调闽县,进邵武同知,移台湾鹿港。时南北匪徒洪恭等陷凤山,知县王廷幹、高鸿飞相继死,郡城岌岌不保。昭慈闻警,航海赴援,协力守御,歼擒甚众。咸丰四年,擢台湾府知府,督捕馀孽,次第荡平。进道员,备兵台、澎,加按察使衔,兼督学政,以助饷加二品衔。在台五年,威信大著,外裔内番悉畏服。
同治元年,彰化乱民戴万生等纠众结会谋乱。昭慈侦知,督兵驰抵彰化,部署未定,变起仓卒,城陷,巷战,力竭不支,殉节文庙先圣前。
昭慈为政,兴利剔弊,不遗馀力。莆田俗好斗,推诚谕禁,劝以惩忿保身,治正凶不少贷,民惮法罢斗。邑多孔氏寄籍,为创立义学。沙县土利艺茶,少耕植,游民竞逐末,暇则事攘夺。为拔茶禁之,而农桑始兴,至今利赖。所至停采买,革津贴,捐粟平粜,多损己益民。尤爱才,重林文察材略,白其复父仇可宥而荐之,杀贼立功,官至提督。治盗严明,诛止其魁,盗之良者,或重其贤而避之。殁后,匪为敛殡归丧,愧叹曰:“吾辈负孔使君矣!”卒,年六十八,恤世职,谥刚介,於立功地方建祠。
書目
官衔 | ||
---|---|---|
前任: 裕鐸 |
福建臺灣府知府 咸豐六年(1856年)上任 |
繼任: 洪毓琛 |
前任: 裕鐸 |
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 咸豐八年(1858年)上任 |
繼任: 洪毓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