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孔邁

來自 揭陽日報 的圖片

孔邁(1919年9月~2008年2月21日),又名孔東平,祖籍普寧下架山鎮南城村。1919年,他出生於印尼蘇島,其父孔繁光1915年從中國潮汕漂泊到印尼謀生。1927年,孔邁隨母親回故鄉南城,故鄉的一草一木,在他那幼小的心靈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原廣播電影電視部秘書長兼中國唱片總公司董事長[1]

別 名 ---- 孔東平

民 族 ---- 漢族

出生日期----1919年9月

逝世日期----2008年2月21日

出生地點----印尼蘇島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記者公務員

人物簡介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翌年6月,19歲的孔邁與幾個同學與父母不辭而別,懷着報效祖國的壯志豪情,回國參加抗日救亡活動。途經香港時,他在自己一張7寸黑白相片背面寫上了自己的誓言:"父親母親,祖國正處危亡之時,把我獻給祖國吧!"並托人把相片轉交給尚在印尼的父母,從此,他與父母一別成永訣。

1938年7月7日,孔邁歷經風險與挫折,到達漢口,經八路軍漢口辦事處介紹,北上西安八路軍辦事處報告,9月,他光榮參加中國共產黨

擔任記者

1945年,孔邁被調到新華社膠東分社《大眾報》社任編委、採訪科長[2],開始了他的新聞工作生涯。他深入到反掃蕩、反封鎖第一線,採訪膠東軍民堅持敵後抗日的英勇事跡。有一次,他到大澤軍分區司令部駐地採訪,正逢鬼子出來掃蕩,看到鬼子不斷踩響民兵埋設的地雷,他便寫了《大澤山民兵地雷戰粉碎敵人掃蕩》的通訊,刊發在《大眾報》上,該期報紙還陳列在北京抗日鬥爭展覽館裡。解放戰爭初期,孔邁被派到新華社華東野戰軍分社第九縱隊擔任支社社長兼《勝利報》社長。渡江前夕,他又被調到新華社第三野戰軍九兵團分社任社長兼《長江報》社長。渡江戰爭中,他首先是一名衝鋒陷陣的戰士,在戰士間隙時間,他總是蹲在戰壕里搶時趕寫新聞稿件。在戰爭時代,他多次中彈負傷,萬幸的是每次都能大難不死。

新中國成立之後,外交工作迅猛發展。孔邁是歸僑,英文基礎十分紮實,又是一名久經考驗的新聞工作者,對黨的事業忠心耿耿,因此他於1954年被派往印度新德里擔任首席記者,和妻子徐力舟一同踏上漫長的駐外工作之路。其時駐外人員少、任務重,記者必須具備"多功能"才華:既要採訪、編稿,還要譯電、發稿,孔邁是首席記者,任務就更加繁重了。在印度的4年裡,他出色地完成了周恩來、宋慶齡、賀龍和葉劍英、郭沫若、鄭振鐸、茅盾等率領的各代表團訪問印度的報道任務,還有幸得到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教誨。那是1956年周恩來總理訪印時,孔邁始終跟隨在總理身邊採訪,有一次在交談中周總理突然問他:"你和美國記者有接觸嗎?"他一下愣住了,因為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他雖然多次在外交場合與美國記者相遇,但鑑於中美關係不敢接觸,因此一時語塞。這時,周總理和顏悅色地對他說:"小孔啊,你不要有思想顧慮嘛,可以大膽接觸,大膽工作!"說完,周總理輕輕拍了拍孔邁的肩膀,投來了親切、信任和期望的眼光。此後,他始終以周總理的這個教誨勉勵自己,在新德里克服了重重困難,采寫了大量報道,特別是有些內參受到毛澤東和周恩來的高度重視,為新中國外交工作的決策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1960年,中國和古巴建交後,孔邁調往哈拉那分社任社長。那時古巴獨立不久,隨時會有突發事件。1961年4月17日凌晨3時,他忽接到古巴《今日報》社長電話,告知"美國僱傭軍在吉隆灣登陸,卡斯特羅已親臨前線"的消息,孔邁立即起草急電向國內報告,並在取得採訪通行證後立即驅車趕到吉隆灣,拍到古巴軍民消滅敵人的圖片,立即把底片和新聞稿發回總社,由總社以最快速度向全世界發送,打破了美國及其西方輿論的新聞封鎖及對古巴的誣衊。

1979年,孔邁調任日本東京分社任社長。1982年回國,1983年調任廣播電影電視部秘書長兼中國唱片總公司董事長、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第三屆理事會書記處書記,先後率領代表團出訪菲律賓、泰國、尼泊爾、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為促進中國與上述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晚年生活

1986年,孔邁夫婦雙雙離休。1999年他80周歲生日時,新華社、廣電部、人民日報社等有關領導在小範圍內為他舉辦了一個溫馨的茶話會,慶祝他80歲生日。他感慨地說:"我的同學、同鄉和親人,有的在抗日時期慘遭日寇殺害,與我一起回歸祖國參加革命的十有七八犧牲在戰場,想想他們,我沒有理由為我的一點工作成績而驕傲,只有把畢生的全部獻給祖國,我才會心安。"

晚年,由於身上彈痕創傷,孔邁身體比較虛弱,經常住院療養。期間,他十分關心家鄉普寧的發展變化,2003年專門委託兒子孔泉(原外交部部長助理,現任駐法國外交大使)夫婦來到普寧南城村尋根問祖,並叮嚀孔泉從南城帶去一瓶井水和一撮鄉土。

逝世前夕,他用蒼老的雙手,顫抖着寫下一首詩:"蕉風椰雨思報國,萬水千山只等閒;五洲四海坎坷路,吉它雖老不斷弦。"孔邁用畢生的實踐,踐行了"把自己獻給祖國"的誓言。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