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孙家城遗址

孙家城遗址位于中国安徽安庆市怀宁县马庙镇栗岗村孙城和费屋,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孙家城遗址北临大沙河,现存面积约25万平方米。遗址周边有土垣,大致呈圆角长方形,东西长约600多米,南北宽约300多米。东、南、西三面大体保存完好,高约1-3米。遗址于1985年被发现,自2003年起,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多次调查和局部钻探,2007年10月至2008年1月进行了考古发掘,共计发掘面积约600平方米,出土各类遗物500余件,包括陶器石器玉器三大类。费屋地点新石器时代文化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孙家城一期文化、孙家城二期文化和薛家岗文化早期。关于此遗址的绝对年代,根据北京大学对孙家城一期文化草木灰、木炭的AMS测年,孙家城一、二期文化约为距今5800-5500年,薛家岗文化早期的年代约为距今5500-5300年。

目录

历史沿革

孙家城遗址于1984年文物普查中被发现。

自2003年起,为了进一步探索薛家岗文化以及城垣的年代,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孙家城遗址进行了多次调直和局部钻探。

2007年秋至2008年秋进行了两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计616平方米,确定了城址的年代,发现新石器时代、商周以及少量汉至六朝等时期的文化堆积和文化遗存,出土大批文化遗物[1]。  

遗址特点

孙家城遗址周边有城址,城垣为土堆筑,大致呈角长方形,东、南、西面大体保存完好,东北角、西北角及北面被毁,北部被大沙河冲毁。其外围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300米,现存面积约25万平方米。土垣与城内地表相比残高1—3米,与外侧相比残高2—5米,底宽12—20米,顶宽5—10米。在南、西两侧外围大部分地段有自然洼地,宽度一般为70—100米,深数十厘米至两米不等,土垣最高处与洼地最低处的高差为4—5米。

遗址地形地貌属于小丘陵边缘的大沙河南岸平畈地带,海拔约28米,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大沙河自西向东流经遗址北侧,并冲毁了遗址的北部,城内外均有农田,沿河部位地表多为杂草木。整个孙家城遗址地形稍高于外围。遗址中间部位有两座一大一小水塘南北向分布,将遗址分为两个大区域。遗址内现有孙城、费屋两个村民组。

孙家城早期遗存可分为早晚两期,二者之间有既有差别又有联系。这类文化遗存相当于该地的黄鳝嘴类型或太湖流域的马家浜文化晚期到崧泽文化早中期,像盆类口沿和陶球表面饰有戳印的蓖点纹特征也常见于汉东地区的油子岭文化。

文物遗存

薛家岗文化时期前:石器有。玉器有残玉璜、坠饰。陶器以夹砂红陶占绝对多数,泥质陶较少,还有少量的外红内黑陶、夹粗砂白陶等;纹饰多见戳印、刻画,另有极少量的菱形或回形纹、细绳纹。主要器型有、盆、、缸、杯、器盖、环形陶器等,还有纺轮、陶球以及少量人像、动物等陶塑。鼎足形状较多,有圆锥形足、扁平长条形足、近圆锥形弯曲足、麻花形足、凹面或凹槽足。在近圆锥形弯曲足的足根部常饰有1—3个圆按窝或小三角形戳印,在足根部加饰1—2道横向凸棱。出土不少彩绘陶片,有斜线纹、波浪纹等。在地层中发现数十件平地置放呈直立、斜立或倒扣状的釜鼎类陶器,但绝大多数或口、底局部残缺,或足部分残缺。

薛家岗文化时期:薛家岗文化遗存遍布于遗址各区域,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发现薛家岗文化早期墓葬1座,随葬品中,石器有钺、锛等,陶器的组合为鼎、豆、、杯。晚期的文化层分布相对广泛,在城内多个地点均有发现,但主要集中在城内偏东部位,在2008年发掘的葫芦田地点、北河沿地点均分布有较厚的该时期文化层[2]。陶器以夹砂红陶和黑皮红胎陶为主,流行凿形及鸭嘴形鼎足罐形鼎、枫叶形和足盆形鼎、长颈实足鬻、敞口带錾碗等器型。石器中风字形石钺和各种锛、凿等较多。

张四墩文化时期:张四墩时期的遗存以孙家城城址和孙城点为主。墙体各层中包含少量相当于张四墩类型的陶片,未发现更晚时期的陶片,发现墙体北坡被张四墩时期文化层叠压,并被同属该时期的小坑打破。这一时期遗物以陶器、石器为主。陶器以篮纹鼎、侧装三角形足、扁腹壶形器、夹砂黑皮陶厚胎、矮圈足的盘、杯、为特点。石器有大量的箭镞,有柳叶形、三棱形等,形制多样。还出土较多数量的石器半成品、残次品、废料,玉器只发现少量的玉璜残件。

视频

孙家城遗址 相关视频

安庆怀宁:孙家城遗址考古钻探工程启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