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滿語:ᡥᡳᠶᠣᠣᡧᡠᠩᡤᠠ
ᡶᡠᠯᡝᡥᡠᠨ
ᡝᠯᡩᡝᠮᠪᡠᡥᡝ
ᡥᡡᠸᠠᠩᡥᡝᠣ,穆麟德:hiyoošungga fulehun eldembuhe hūwangheo,太清:hiyouxungga fulehun eldembuhe hvwangheu;1641年11月5日-1718年1月7日)姓博爾濟吉特氏,名阿拉坦琪琪格,順治帝第二任皇后,昭聖太皇太后姪孫女。大清崇德六年十月三日生,清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丙戌崩,年七十七歲[1]。她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太后,共57年(1661年—1718年)。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身居后位(包含皇后、皇太后)時間最長的人[2],共64年(1654年—1718年)。
家世
出身科爾沁部左翼扎薩克[3]家族。祖父忠親王寨桑之次子查罕(卓禮克圖親王烏克善之弟,昭聖太皇太后之兄);父綽爾濟,本為科爾沁鎮國公,康熙元年,疑因女為太后故晉封貝勒,康熙九年十二月薨;母親為阿巴泰之女。綽爾濟有子七人,其中長子鄂緝爾,襲封科爾沁貝勒,次子納穆齊,三子諾木德力格日魯齊格,四子額爾德尼,此四人與孝惠章皇后同母。綽爾濟第五子必力根達來、第六子莫日根必力吐格、第七子敖特根達來為同一側福晉所生。孝惠章皇后為綽爾濟第三女,大姐為嫁簡親王濟度,二姐嫁阿巴泰之孫,四妹博爾濟吉特氏,同侍世祖順治帝,康熙十二年(1673年),康熙帝尊封嫡母親妹皇考淑惠妃。五妹嫁阿巴泰另一個孫子。
早年
順治十年(1653年)八月,順治帝廢元后,第一任額爾德尼本巴從元后降為靜妃(昭聖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同族姪女)。
十一年(1654年)五月,第二任忠親王寨桑之子滿珠習禮之孫女博爾濟吉特氏姐妹,一起入宮冊為妃;同年六月,芳齡才13歲的博爾濟吉特氏選為順治帝的第二任皇后。(昭聖皇太后博爾濟吉特氏的姪孫女)
第二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約比順治小3歲,雖然年輕貌美,但過於忠厚老實,不善逢迎,所以入宮後並不得寵,與世祖感情不睦。順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董鄂氏入宮冊為賢妃;九月,晉董鄂氏賢妃為皇貴妃,博爾濟吉特氏受到冷遇。此時,順治帝欲廢第二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改立董鄂氏為皇后。順治十五年(1658年)正月,因昭聖皇太后不豫身體違和,順治帝責備皇后禮節疏闕停用中宮箋表,下諸王大臣議論廢后事宜;三月,因為昭聖皇太后下旨阻擋廢后,因此順治皇帝廢后未果。
太后生涯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順治皇帝世祖逝世後,立曾經感染對瘟疫天花傳染病有免疫力的康妃佟佳氏所生玄燁即位,即康熙帝。昭聖皇太后尊為昭聖太皇太后。康妃佟佳氏尊為慈和皇太后。21歲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被尊為仁憲皇太后,居慈仁宮,後又有撫養康熙帝第五子胤祺於宮中。
康熙十二年(1674年),仁憲皇太后親妹(順治之妃),康熙帝尊封她皇考淑惠妃。另尊博爾濟吉特氏皇考恭靖妃。博爾濟吉特氏皇考端順妃。董鄂氏皇考寧愨妃。[4]
康熙十九年(1680年)十月初三日,是仁憲皇太后四十歲誕辰。此日,康熙皇帝破例「不理政事」。上午,皇室內部即已舉行活動,昭聖太皇太后、皇太后、康熙帝、皇太子胤礽等祖孫四代歡聚一堂,慶賀仁憲皇太后壽壽。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1688年1月),七十五歲的昭聖太皇太后駕崩(尊諡:孝莊文皇后),母子慟甚,仁憲皇太后哀哭不能起,康熙帝亦割辮哀痛以表孝思。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修建寧壽宮,落成後康熙帝率諸王大臣恭請仁憲皇太后入居。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北巡,適逢仁憲皇太后壽辰,奉書稱祝,仁憲皇太后亦遣送衣裘,康熙帝雖因河未冰不能服,仍上書表示待天寒必歡喜服之,又遣送水果乾、土產至宮中,令總管太監顧問行請仁憲太后嘗鮮[5]。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帝南巡,奉仁憲皇太后同行。而後,太后六十、七十壽辰,康熙帝均親製詞賦大禮以祝,然仁憲皇太后均以崇尚節儉故,有時會下旨停止宴飲。康熙帝曰:「蟒式舞者乃滿洲筵宴大禮,至隆重歡慶之盛典。向來皆諸王大臣行之。今歲仁憲皇太后七旬大慶、朕亦五十有七、欲親舞稱觴。」是日、康熙於仁憲太后宮進宴,仁憲皇太后升座。樂作。玄燁康熙近前起舞進爵。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十月三十日,其妹淑惠妃七十餘歲逝世時,其姊仁憲皇太后亦年齡老邁髮蒼齒搖,心中不樂。而後對康熙語曰:「牙齒動搖,其已脫落者,則痛止,其未脫落者,痛難忍」,康熙則對曰:「太后聖壽已逾七旬,孫及曾孫殆及百餘,且太后之孫,皆已鬚髮將白而牙齒將落矣,何況祖母享如此高年。我朝先輩,常言老人牙齒脫落,於子孫有益,此正太后慈闈福澤綿長之嘉兆也」,仁憲皇太后聞言歡喜倍常,笑曰:「皇帝此語,凡我老嫗輩,皆當聞之而生歡喜也!」(事見《康熙帝家訓格言》)
四年之後,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六日(1717年1月8日),仁憲皇太后亦病重, 康熙帝亦因廢太子之事心力交瘁,以致頭眩足腫不能行,仍以帕裹足至寧壽宮親奉湯藥。仁憲皇太后昏迷之際,康熙帝跪於床下,捧仁憲皇太后手呼曰:「母后,臣在此」。太后聞言,張目而視,不能語,執帝手視之。酉時,仁憲皇太后駕崩於紫禁城寧壽宮內,享壽七十七歲。
康熙帝號慟欲絕,堅行割辮之禮以盡哀思[6],不亞於孝莊文皇后去世。當時有大臣認為孝康章皇后祔廟時間已久,想使孝惠章皇后的神主排在後面。大學士王掞說:「陛下聖孝格天,曩時太皇太后祔廟,不以躋孝端上,今肯以孝康躋孝惠上乎?」。最後康熙帝認為王掞說得對,命令改正。
仁憲皇太后徽號原有: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修正更改徽號並加上諡號: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翊聖章皇后,諡號簡稱:孝惠章皇后。
雍正及乾隆年間累加諡號,稱: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后,簡稱:孝惠章皇后。
孝惠章皇后葬於順治帝孝陵之東邊,稱孝東陵。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世祖廢后同葬於孝陵。康熙帝僅上世祖順治帝諡號章字於嫡母孝惠章后、生母孝康章后,並稱章皇后、同祔太廟。
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則僅能在孝陵祭祀。在康熙年間,不知是否顧慮昭聖太皇太后的緣故,康熙帝於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生辰祭日亦未派遣使節祭陵。孝莊文皇后、孝惠章皇后逝世後,皇帝亦未曾遣使獨祭孝獻端敬皇后董鄂氏[7][8][9]。
人物評價
太皇太后孝莊去世,對於康熙皇帝與皇太后孝惠的關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康熙帝眾多家庭成員中,因太皇太后之辭世所承受的痛苦,莫過於他與嫡母孝惠倆人。孝惠晝夜守候在婆婆孝莊的梓宮前,不願離去。康熙皇帝對大臣們講到:"皇太后聖躬素弱,近者太皇太后病篤,朝夕奉侍,慈顏瘦減。又因太皇太后上賓,悲哀過基,晝夜不離梓宮,飲食不御,愈加羸弱。當今最尊者惟皇太后一人,朕見皇太后慈顏羸弱,力為勸慰,皇太后不允。爾諸王、大臣俱系骨肉至戚,應公同奏勸。又諸王妃、郡主等與哀時,皇太后慟哭幾至仆地,諒眾所共睹,而無有進前勸慰者,今已三日矣。若此時漠不關切,將來寧不靦顏耶?"這番話說明了康熙帝對嫡母的倍加關心。孝莊去世後,康熙帝數日滴水不進,大臣們反覆奏請,乞求他"暫離喪次","少為休息",但都無濟於事。同在守靈的孝惠,也為皇兒的健康擔憂,她知道,此時讓皇兒離開是根本辦不到的,所以,她再三勸他吃點東西。康熙帝理解嫡母的心意,"免啜少許,究不能下咽。此時,孝惠成為康熙帝尊敬的唯一長輩了。《清聖祖實錄》中記載,一廢太子期間,康熙帝指責皇長子胤褆說:"大阿哥(胤褆)行止甚暴戾無恥,並不念及父母兄弟,殺人害人,毫無顧忌,任意妄為。朕在宮中,伊何能為。倘朕躬在外,伊或挾一不堪太監,指稱皇太后(孝惠)懿旨,或朕密旨肆行殺人,猖狂妄動,諸阿哥皆兄弟也,稱有旨意,誰敢攔阻,關係甚大。"這表明了孝莊文皇后之後,孝惠在宮中備受尊崇,她的懿旨可以與皇帝的諭旨相提並論,具有不可抗拒的威懾力。
家庭成員
出身科爾沁部左翼扎薩克(意為執政官)察罕家族。祖察罕,忠親王宰桑子(與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達爾罕巴圖魯親王滿珠習禮、孝莊文皇后為兄弟姊妹關係)
父:綽爾濟,本為科爾沁鎮國公,順治十八年,疑因女為太后故晉封貝勒,康熙九年十二月薨。[10]
母:阿巴泰之女
姑:世祖廢后
同胞兄弟:鄂緝爾(襲封科爾沁貝勒)、納穆齊、諾木德力格日魯齊格、額爾德尼
同胞姊妹:簡親王濟度嫡福晉、庫祿克嫡福晉、淑惠妃
異母兄弟:必力根達來(康熙二年,其長子喇什以軍功封輔國公,康熙四年晉封固山貝子)、莫日根必力吐格、敖特根達來
養女兼外甥女:固倫端敏公主
史籍記載
《清史稿》
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綽爾濟女。順治十一年五月,聘為妃,六月,冊為後。貴妃董鄂氏方幸,後又不當上恉。十五年正月,皇太后不豫,上責後禮節疏闕,命停應進中宮箋表,下諸王、貝勒、大臣議行。三月,以皇太后旨,如舊制封進。
聖祖即位,尊為皇太后,居慈仁宮。上奉太皇太后謁孝陵,幸盛京,謁福陵、昭陵,出古北口避暑,幸五台山,皆奉太后侍行。康熙二十二年,上奉太皇太后出塞,太后未侍行,中途射得鹿,斷尾漬以鹽,並親選榛實,進太后。二十六年,太皇太后不豫,太后朝夕奉侍。及太皇太后崩,太后悲痛。諸妃主入臨,太后慟甚,幾仆地。上命諸王大臣奏請太后節哀回宮,再請乃允。歲除,諸王大臣請太后諭上回宮,上不可。二十七年正月,行虞祭,上命諸王大臣請太后勿往行禮,太后亦不可。二十八年,建寧壽新宮,奉太后居焉。
三十五年十月,上北巡,太后萬壽,上奉書稱祝。駐麗蘇,太后遣送衣裘,上奉書言:"時方燠,河未冰,帳房不須置火,俟嚴寒,即歡忭而服之。"三十六年二月,上親征噶爾丹,駐他喇布拉克。太后以上生日,使賜金銀茶壺,上奉書拜受。噶爾丹既定,?臣請上加太后徽號壽康顯寧,太后以上不受尊號,亦堅諭不受。三十七年七月,奉太后幸盛京謁陵,道喀喇沁。途中以太后父母葬發庫山,距蹕路二百里,諭內大臣索額圖擇潔地,太后遙設祭。十月,次奇爾賽畢喇,值太后萬壽,上詣行宮行禮,敕封太后所駐山曰壽山。
三十八年,上奉太后南巡。三十九年十月,太后六十萬壽,上制萬壽無疆賦,並奉佛像,珊瑚,自鳴鐘,洋鏡,東珠,珊瑚、金珀、御風石,念珠,皮裘,羽緞,哆羅呢,沈、檀、芸、降諸香,犀玉、瑪瑙、赩、漆諸器,宋、元、明名畫,金銀、幣帛;又令膳房數米萬粒,號"萬國玉粒飯",及肴饌、果品以獻。四十九年,太后七十萬壽,亦如之。
五十六年十二月,太后不豫。是歲,上春秋六十有四,方有疾,頭眩足腫,聞太后疾輿詣視,跪?下,捧太后手曰:"母后,臣在此!"太后張目,畏明,?甚,以帕?足,乘障以手,視上,執上手,已不能語。上力疾,於蒼震門內支幄以居。丙戌,太后崩,年七十七。上號慟盡禮。五十七年三月,葬孝陵之東,曰孝東陵。初上太后徽號,國有慶,必加上。至雲南平,定曰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皇太后。及崩,上諡,大學士等初議誤不系世祖諡,上令至太廟、奉先殿瞻禮高皇后、文皇后神位,大學士等引罪;又以所擬諡未多留徽號字,命更議。雍正、乾隆累加諡,曰孝惠仁憲端懿慈淑恭安純德順天翼聖章皇后。
參考資料
- ↑ 徐廣源. 清東陵.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05-07-01: 47頁. ISBN 9787508427386.
- ↑ 第二位的是西漢的王政君,公元前49年—公元13年在位,共61年,含皇后16年,皇太后和太皇太后45年。
- ↑ 執政官之意。
- ↑ 《大清聖祖實錄卷》:康熙十二年○己亥。諭內閣、朕奉太皇太后慈上□日。世祖章皇帝博爾濟金氏三妃、及董鄂氏妃、久在宮闈。敬謹夙着。宜加封號、以表令儀。朕恪遵慈諭。今尊皇考妃博爾濟金氏曰、皇考恭靖妃。皇考妃博爾濟金氏曰、皇考淑惠妃。皇考妃博爾濟金氏曰、皇考端順妃。皇考妃董鄂氏曰、皇考寧愨妃。着會同禮部、詳議典禮以聞。
- ↑ 事見懋勤殿收康熙帝家書。
- ↑ 割辮之禮原僅用於帝喪
- ↑ 《大清聖祖實錄卷》: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丙戌滿漢文武大臣官員等奏竊惟。皇太后違豫。皇上焦勞、以致頭暈足腫。仍勉強詣寧壽宮省問。皇太后握手心傷。復移帷幄、次於蒼震門內以致聖躬勞瘁頭愈眩暈不能支持。臣等不勝恐懼皇上至孝純誠皇太后脫有不虞必欲力疾盡情盡禮仰惟皇上春秋已高又適抱恙皇太后聿躋上壽受備物之奉者垂六十年是皇太后之福皇上之孝、皆極古今之所稀有矣至於一切禮儀臣等雖愚、豈不知皇上孝思維則然考之於古、漢儒鄭康成、最精於禮、其論國有大憂而君有疾者、使子執事。即朱子謹禮終身、及暮年有疾遇、家有祭祀、坐視子孫拜跪而已。此皆典禮明證。伏乞皇上深抑聖情、俯衷古制如皇太后有不虞之事、命諸皇子悉心經理凡拜跪行走一切勞力禮節聖躬切未可身親。萬分保攝、仰承宗社之重上以慰皇太后之心下以愜朝野臣民之望奏入得上□日皇太后倘有不虞朕當力疾盡禮爾等各有父母勿過為勸阻若屢勸阻、朕益傷悼、愈增疾矣。 ○是日酉刻。皇太后崩於寧壽宮上拊膺哀號即行割辮孝服用布。哭泣弗輟。視梓宮安設畢奠酒慟哭不已。諸皇子及近侍人員屢次叩請。始回蒼震門舊制國有不喪宗室公以上服索帛。今因上孝服用布亦俱用布
- ↑ ○丙午。大學士等奏、臣等恭查舊檔、太皇太后徽號、原有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二十字。賓天之後、追止尊諡。將原字減去十五字、留五字。又添擬七字。尊為孝莊仁宣誠憲恭懿翊天啟聖文皇后。升祔太廟。慈和皇太后徽號、原有慈和二字。後尊為孝康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后。康熙九年、升祔太廟時、添寫。章字。大行皇太后徽號、原有仁憲恪順誠惠純淑端禧十字今字欽遵上諭、照追上太皇太后尊諡。將原內留五字。添擬七字。尊為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翊聖章皇后。又將原字內留四字。添擬八字。尊為孝惠仁憲莊定端純順天翊聖章皇后。恭候皇上指示。其應行典禮交禮部查明議奏。得上□日、前一條所擬是 ○是日申刻。上詣大行皇太后梓宮前、親奠上食。哭泣盡哀畢。駐蹕行宮。
- ↑ ○辛酉。恭奉冊寶、上大行皇太后尊諡。冊文曰、禮隆祔配、將申假廟之誠。義極顯揚、特重崇親之典。奉明禋而有恪。熙鴻號以無窮。欽惟皇妣大行皇太后、儼天體順。應地含章。鍾渭涘之殊靈。繼蜀山之盛軌。歸我世祖章皇帝、克襄內治、每持敬慎之小心。允協坤成、實稟肅雝之令則。訓掖庭以節儉、躬曳練衣。率嬪御以勤勞、心親織室。迨乎奉事太皇太后、重闈節縰、日問長信之安。內殿羹湯、時視太官之膳。閱 □山戊不□年而罔懈、緊仁孝之夙成。六宮被慈惠之恩、感深聖善。四海享和恆之福、慶衍昇平。展祀瑤齋、事虔修夫苹藻。流光玉牒、化遍洽於睢麟。自惟幼沖、備蒙顧復。追憶昭隆之德、茂着兩朝。載懷尊、養之忱、聿周五紀。謂遐齡之永錫、詎仙馭之遽升。逮及無期、哀摧至極。緬思懿行、欲宣述以何由。式奉遺規、竭形容而莫罄。用咨群議、敬告三靈。謹奉冊寶、上奠諡曰、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翊聖章皇后。於戲。考閟宮之樂頌、長發其祥。嗣京室之徽音、克昌厥後。伏冀慈靈曲眷。神貺斯憑。典冊常新、等球圖而並重。隆名罔極、與日月以齊懸。炳燿琅函。輝華彤管。寶文曰、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翊聖章皇后之寶
- ↑ 達爾罕旗家族史 ,內蒙古區情網
孝惠章皇后 大清皇室 出生於:1641年逝世於:1718年
| ||
---|---|---|
前任: 清世祖廢后博爾濟吉特氏 |
大清皇后 1654年—1661年 |
繼任: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 |
前任: 昭聖皇太后 |
大清皇太后 1661年—1718年 |
繼任: 慈和皇太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