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害虫生物防治

害虫生物防治的特点是对人畜安全,无污染,不形成抗性,主要有三种方法: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利用其他有益动物防治害虫。

目录

事例

据一本古书《[[]]南方草木状》的记载,在南方经常可以看到,有人手提着一种口袋上街叫卖,这种口袋是用席子做成的,口袋中放有许多树枝树叶,枝叶上挂着虫茧,虫茧看上去就象薄絮,里面裹着一种虫蚁,这种虫蚁颜色为赤黄色,比普通的的蚂蚁要大一些,卖的时候连同薄絮一起卖掉,至此,你也许要问,有谁会去买这玩意呢?买它干什么呢?原来,南方盛产柑桔,柑桔树上有一种害虫,专门为害果实,买这种虫蚁就是为了防治这种柑桔害虫,如果没有这种虫蚁的话,桔子会被害虫吃得无一完好。这种利用虫蚁防治柑桔害虫的记载,就是已知最早的生物防治。

明代有个名叫陈经纶的人就在一个名为《治蝗笔记》中详细地记载了自己发明养鸭治虫的经过。陈经纶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曾从菲律宾的吕宋岛把甘薯引种到福建进行试种,以后他和他的子孙们又积极致力于在各地推广甘薯种植,甘薯成为普通大众的食粮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陈经纶和他们一家。养鸭治蝗便是他在推广甘薯种植的过程中发明的。有一年,陈经纶在教人种甘薯时,看到天边飞来了一群蝗虫,把薯叶全给吃光了,一会儿又飞来了几十只[[]]鹭鸟,把蝗虫又给吃掉了。他从中受到启发,认为鸭和鹭的食性差不多,于是便养了几只鸭子,放在鹭鸟活动的地方,结果发现,鸭子吃起蝗虫来,比鹭鸟又多又快,于是就号召当地老百姓大量养鸭。每当春夏之间,便将鸭子赶到田地里去吃蝗虫。后来,这种方法果然成为江南地区治蝗的重要办法之一,不少的治蝗专书中也都提到了这种治蝗办法。[1]

途径

生物防治“害虫三法 ”

主要方法有: 一、以虫治虫 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称为以虫治虫,其中包括益螨的利用。利用天敌昆虫是生物防治应用最广、最多的方法。按天敌昆虫取食的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

1、捕食性天敌:捕食性天敌种类很多,其中效果较好。常利用的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虫虻食虫蝽象胡蜂、步行虫以及捕食螨类等,这类天敌一般食虫量大,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吃掉几个、几十个甚至几百个虫体才能完成发育。因此,在自然界控制害虫的猖獗作用十分明显。例如棉田应用瓢虫、草蛉、胡蜂等防治蚜虫、棉铃虫都取得一定的成效。

2、寄生性天敌:这类天敌寄生于害虫体内,以其体液和内部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主要包括寄生蜂和寄生蝇。

寄生蜂:是专门寄生在其他昆虫体内为主的蜂类,防治农业害虫非常广泛,取得一定效果。如利用赤眼蜂、茧蜂防治松毛虫、玉米螟、稻苞虫、稻纵卷叶螟、豆荚螟、豆小夜蛾、大豆食心虫、豆天蛾、棉铃虫、苹果小卷叶蛾等多种农业害虫。凡被寄生的卵、幼虫和蛹,都不能完成发育而中途死亡。

寄生蝇:多寄生在蝶蛾类的幼虫或蛹内,以其体内养料为食,致其死亡。寄生蝇常产卵于其他害虫的幼虫或蛹上,幼虫孵化后,钻入体内取食体液。有的卵产在植物叶片上,经害虫取食进入消化道寄生。

二、以菌治虫 以菌治虫就是利用害虫的病原微生物(真菌、细菌、病毒等)防治害虫,其中以细菌和真菌应用最广。以菌治虫具有繁殖快,用量少,无残留,无公害,与少量化学农药混合使用可以增效等优点,近几年来使用量日益增大。我国生产的病原微生物有以下几类。[2]

1、细菌:应用最多的杀虫细菌是苏云金杆菌、松毛虫杆菌、青虫菌等芽孢杆菌一类,可防治菜青虫、棉铃虫、玉米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苞虫、松毛虫等一些农林害虫,这类杀虫细菌对鳞翅目昆虫有很强的毒杀作用,对人畜、作物、益虫、水生生物等无害、无残毒,可与其他农药混合使用。

2、真菌:能寄生在虫体的真菌种类很多,其中利用白僵菌、绿僵菌较为普遍。我国利用白僵菌防治大豆食心虫、玉米螟、松毛虫、地老虎、蛴螬等数十种害虫都有很好的效果。生产的菌药多为菌粉,使用必须根据所需浓度进行稀释。

3、病毒:病毒对害虫的寄生有专化性,一般一种病毒只寄生一种害虫,对天敌无害。病毒的致病特点是:虫体感染病毒后,几天至十几天食欲减退,行动迟钝,最后爬向高处,腹足抓紧物体,尸体下垂。病毒侵入虫体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口器 ,感染虫态都是幼虫;成虫可带病毒,但不致死。使用方法是在幼虫孵化期喷粉或喷雾,每亩约用十多个幼体当量即可。

三、利用其他有益动物防治害虫 除捕食性和寄生性天敌昆虫外,还有鸟类、蛙类及其它动物,对控制害虫数量的发展有很大作用。例如:利用灰喜鹊吞食松毛虫;利用鸭子啄食水稻害虫;在收棉晒花时,用鸡啄食准备越冬的棉红铃虫;利用啄木鸟防治林区害虫;蛙类捕食地面和稻田各种害虫;蝙蝠消灭大量夜间活动的害虫和蛾类,如金龟子等。因此,要从组织、法规、技术上加以保护,加强有益动物的有益活动,为农业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