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富察氏后妃

富察氏滿語ᡶᡠᠴᠠ
ᡥᠠᠯᠠ
穆麟德Fuca hala),為滿族姓氏,位列滿族八大姓之一。可追溯至唐末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的蒲察氏,金朝時期為黑號女真姓氏第二位,與完顏氏世為婚姻[1]。金代多位皇后以及鄖王蒲察石家奴太尉蒲察鼎壽等人皆出自該氏,在當時及此後的元代曾以為漢姓[1]

富察氏:為滿族姓氏,位列滿族八大姓之一。

明代,富察氏各支系散處沙濟、葉赫、額宜湖、扎庫塔、蜚悠城、訥殷、額赫庫倫、訥殷江、吉林烏喇、長白山、賽音訥殷、輝發、席百、卦爾察、岳克通鄂城、馬察、嘉木湖、沙晉和羅、打牲烏喇、黑龍江、多爾渾、界凡等地,於後金崛起時相繼歸附[2]

清朝時期,以世居沙濟的旺吉努家族最為顯赫,大學士馬齊傅恆、嘉勇郡王福康安孝賢純皇后等均出自其家。

富察氏:按照大慶八旗制度,正黃、鑲黃、正白為上三旗,所以說,富察氏是滿洲上三旗的大姓!

民國以後,富察氏多以等為漢姓[3]

富察氏:《步步驚心》十三側福晉 。

蒙古錫伯也有此姓氏[3]

目錄

清代世家

沙濟

 
嘉勇郡王福康安

旺吉努家族


鑲黃旗旺吉努世居沙濟,早年率族眾部屬歸附清太祖努爾哈赤,編半個佐領使其統領,其長子萬濟哈之長子哈什屯由順治帝特恩屢次晉封至一等男兼一雲騎尉,歷任內大臣、內務府總管兼佐領,哈什屯之子尚書米思翰、孫總管李榮保、大學士馬齊等先後襲爵[4]。馬齊承襲時改為一等輕車都尉,後因效力年久特恩賞還一等男兼一雲騎尉,又額外賞給一等輕車都尉世職,合併為二等伯爵[4]

雍正三年以其辛勞再給一騎都尉世職,令馬齊第十一子富良承襲;其第十二子富興襲二等伯,任散秩大臣[4]。米思翰之長子馬思喀歷任內大臣、招武將軍、都統兼佐領;三子馬武官至領侍衛內大臣兼佐領,雍正五年特恩賜三等輕車都尉世職[5];四子李榮保之女為孝賢純皇后,於乾隆二年追封一等公,李榮保四子富文襲一等侯,任三等侍衛[6],其子明瑞晉封為承恩毅勇公,於緬甸兵敗自縊[7],明瑞嗣曾孫景壽咸豐顧命八大臣之一[8]。李榮保長子廣恆任主事,其子明亮因戰功封三等襄勇侯,官至武英殿大學士[9];十子傅恆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因平金川緬甸戰功封一等忠勇公,次子福隆安等相繼承襲,三子福康安金川台灣廓爾喀等戰功追贈嘉勇郡王,其子德麟降襲貝子,其孫輩遞降至不入八分公後世襲至清末[10]

此外,萬濟哈之次子吉爾塔巴任護軍校,擊破農民軍、福王政權有功,授雲騎尉世職,其子莊圖、孫托永等先後襲職,托永曾任安徽布政使[6]

旺吉努次子萬塔錫任佐領、陵寢總管,其親叔雅爾布之子法特哈任佐領,由北京征山東有功,授雲騎尉世職[6]。旺吉努同族延珠瑚早期同其兄高圖、弟噶哈、衛齊等一同歸附。延珠瑚之孫達賚任委署䕶軍校,從征雲南有功,授雲騎尉世職。高圖之孫尼滿官至刑部尚書。噶哈曾孫薩哈連任員外郎,在王輔臣兵變中陣亡,贈雲騎尉世職[6]

旺吉努同族正黃旗本科理早年平定朱舍里十三部長有功,賜蘇赫巴圖魯之號,任佐領[6]。其子敦拜授騎都尉,因錦州、山海關、河南、江南、江西、兩廣等地屢立戰功,又兩遇恩詔加至一等子,官至奉天將軍,因無嗣由其親弟之孫胡什布承襲,官至副都統。胡什布之子馬爾岱、孫富鼐等先後襲職。馬爾岱襲爵時改為一等男世職[11]。本科理之子濟錫哈任佐領,從征博穆博果爾、錦州、山海關、浙江等地有功,又兩遇恩詔加至一等男,因事䧏為一等輕車都尉,歷任議政大臣、刑部尚書、都統等職,其孫翁諾襲時改為三等輕車都尉世職[11]。本科理之子費雅思哈任護軍參領,征北京、山東、山海關、四川、大同、雲南等地屢立戰功,並於緬甸擒永曆帝有功,優授三等男,官至議政大臣,其孫蘇圖襲時改為二等輕車都尉,任寧夏副都統,從征準噶爾陣亡,優贈三等男世職[11]。費雅思哈之子蘇丹征討羅卜藏丹津有功,授三等輕車都尉世職,歷任西安將軍、議政大臣、都統[11]。本科理之孫瓦爾達任護軍統領,從征噶爾丹有功授雲騎尉世職;曾孫貝和諾歷任雲貴總督、禮部尚書等職[11]

其他

鑲黃旗唐哈思瑚世居沙濟,其孫羅多理任委署參領,從征浙江、福建、雲南等地接連立功,優授騎都尉世職,其子額爾泰、孫福州將軍新柱等先後襲職[11]

葉赫

鑲黃旗阿哈尼堪世居葉赫,任佐領,征黑龍江有功授騎都尉,後從征錦州、山海關、河南、江南、蒙古等地屢立戰功,優授一等輕車都尉,三遇恩詔優加至一等男,歷任禮部尚書[12]。其子噶爾哈圖任護軍參領,從征錦州、北京、山東有功,授雲騎尉,襲其父所留之男爵後,將雲騎尉讓予其三弟達海承襲[12]。噶爾哈圖無嗣,其二弟丹岱襲爵,其從前因恩詔授騎都尉,故合併為三等子,丹岱之子夸哈分襲三等輕車都尉,後人承襲時改為騎都尉世職;丹岱六弟達賚分襲三等男,任佐領,後人承襲時改為三等輕車都尉世職[12]。此外,正紅旗布丹、正白旗阿布岱、瑚錫泰、桂森、正黃旗琉達理後裔分別因戰功授輕車都尉、騎都尉或雲騎尉世職,其中桂森之裔後來改隸蒙古八旗[13]

額宜湖

鑲白旗阿爾都山世居額宜湖,早期率族眾攻克薩齊庫城,斬其部長喀穆蘇尼堪,招撫三百餘人,編佐領令其長子哈寧阿統領[14]。哈寧阿從征北京、寧遠、黑龍江、山海關、四川等地有功,授一等輕車都尉,官至護軍統領,其子蘇瓦顏襲職後三遇恩詔加至二等男,其曾孫明綏襲時改為一等輕車都尉世職[14]。阿爾都山三子伊成額任佐領,從征扎魯特、北京、山東等地有功,授雲騎尉,官至護軍參領。其子伊勒慎襲職後從征噶爾丹有功,授騎都尉,官至都統[14]。阿爾都山親兄巴爾都山曾孫噶布拉任護軍參領,兩遇恩詔授騎都尉,從征山西、鄂爾多斯、福建等地屢立戰功,於廈門陣亡,優贈二等輕車都尉,其孫卓靈阿襲職時改為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14]。阿爾都山同族額楚曾孫薩穆哈官至禮部尚書、馬哈那為雲騎尉;元孫邁圖亦為雲騎尉[14]

扎庫塔

鑲白旗德楞格世居扎庫塔,其曾孫喀柱因辦事有能力授三等輕車都尉,從征黑龍江、北京、山東、山海關有功,遇恩詔加至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其子拉珠襲職後從征福建、湖廣等地有功,晉三等男,拉珠之子蘇拜、孫子扎爾杭阿等相繼承襲,扎爾杭阿襲職時改為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15]。德楞格曾孫布爾賽為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元孫胡什巴亦為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德楞格同族瓦古理入關時擊敗農民軍有功,授雲騎尉世職。德楞格同族根圖恆之孫禪布任驍騎校,三藩之亂中從征雲南,因戰功優授騎都尉世職[15]

蜚悠城

正白旗策穆特赫世居蜚悠城,本為該地城主,早期因不堪忍受烏喇貝勒布瞻泰壓迫而請求歸附建州努爾哈赤,努爾哈赤派兵三千迎接策穆特赫,途中與烏喇兵遭遇,是為烏碣岩之戰。此役建州獲勝,努爾哈赤將策穆特赫部眾五百戶編為佐領,仍使其統領[16]。策穆特赫之子索博多、孫揚舒授騎都尉;策穆特赫親弟貝和諾之孫蘇伯圖、曾孫蘇珠克圖授騎都尉[16]。鑲黃旗艾通阿於天聰時歸附,授騎都尉,因無嗣其次弟奇枉、三弟鄂穆索科相繼襲職。鄂穆索遇恩詔加一雲騎尉,此後從征松花江、北京、山東、延安、江西等地有功,授三等輕車都尉,遇恩詔授加至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其曾孫富彬襲時改為三等輕車都尉世職[17]。鑲紅旗烏珠阿穆巴任佐領,授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其子吳沙拉兩遇恩詔加至二等輕車都尉,其子江寧將軍達佳、孫佐領達爾圖、曾孫佐領達清阿等相繼襲職,達爾圖承襲時改為騎都尉世職[17]

此外,鑲紅旗富喀、鑲黃旗塔禮、正白旗費雅克塔後裔皆因戰功授雲騎尉世職[17]

訥殷

孟古慎郭和家族

鑲白旗孟古慎郭和世居訥殷,為孔錫庫之孫伊星阿之長子,早年同其從弟羅團、莽吉圖率領子弟及同里壯丁五百人歸附,授以佐領,其長子喀爾喀嘛任福陵總管兼佐領、三子安泰任前鋒侍衛,于山海關、河南、江南等地立功,授雲騎尉世職[18]。孟古慎郭和曾孫佟濟任前鋒參領從征福建於蓋峙山陣亡,贈騎都尉世職,其子穆斯馨、孫福敏等先後襲職。福敏官至議政大臣、武英殿大學士兼工部尚書[19]。羅團之子鄂團授騎都尉,從征錦州、松山、山海關、福建等地有功,又遇恩詔,加至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其曾孫福寧襲職時又改為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20]。莽吉圖之孫額色黑任秘書院學士,入關時授騎都尉,因考績稱職加一雲騎尉,三遇恩詔後加至一等輕車都尉,官至保和殿大學士,其曾孫色什德襲職改襲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20]

此外,莽吉圖之元孫福鼐官至兵部尚書、都統兼佐領[20]

舒穆魯家族

正紅旗舒穆魯世居訥殷,其次子碩占授騎都尉,平定朝鮮後敘功,加一雲騎尉。此後從征北京、山東、河南、江南等地有功,又遇恩詔,陸續加至一等男,其孫達色、發色各分襲男爵,各得二等輕車都尉世職[20]。達色從征福建于海澄陣亡,加贈一雲騎尉,因無嗣,由其弟發色承襲,因此並為一等男兼一雲騎尉,發色之子明保襲爵,因定藏有功晉為三等子[20]

舒穆魯同族伊郎阿之子鄂山任長史,從征福建於廈門陣亡,贈騎都尉世職,其子鄂齊禮、曾孫鄂哈、元孫豐通阿等先後襲職[20]。舒穆魯同族布哈曾孫雅錫圖任驍騎校,從征雲南有功,授雲騎尉世職,因無嗣其叔祖之孫吳拉岱、珠拉岱等先後襲職[21]

其他

正白旗金達錫之子雅喇任護軍參領,入山海關、從征河南、江南等地屢立戰功,三遇恩詔加至一等輕車都尉,又因擊敗土謝圖汗之功晉為三等男,因無嗣其親侄楊舒襲職、侄孫夸喀、曾侄孫黃岱等相繼襲職,黃岱承襲時改為二等輕車都尉世職[21]

鑲白旗納濟曾孫西圖任佐領,從征庫爾喀獲壯丁八十餘人,入山海關立功,授雲騎尉,因考績稱職晉為騎都尉,三遇恩詔加至二等輕車都尉,因監造乾清宮等宮殿,授一等輕車都尉[21]。其子西巴理襲職後從征湖廣於岳州陣亡,贈一雲騎尉。其子富世魁、孫西爾岱相繼襲職,因無嗣,由其叔祖之子巴爾達承襲,後改為三等輕車都尉世職[21]

鑲黃旗拉弼曾孫綽奇授騎都尉;巴喜授騎都尉,於錦州之役陣亡,贈為二等輕車都尉世職;巴爾泰授騎都尉;元孫新太從征大同,攻朔石時第三登城克,授雲騎尉,其子托鈕襲職後兩次從征北京、山東、入關時與農民軍作戰時陣亡,優贈為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21];扎哈喇任半個佐領,從征貴州有功授雲騎尉,其子桑格襲職後從征雲南立功緊為騎都尉世職;四世孫邁圖任七品官,從征江西、湖廣,於來龍山與夏國相等作戰時陣亡,贈雲騎尉世職,因無嗣以親侄馬爾齊哈、侄孫托絡諾等襲職[22]

鑲黃旗鄂通果從征俄羅斯有功,優授騎都尉,其子鄂克遜襲職後偵破黃吉等在舉火為號響應三藩之亂的計劃,生擒黃吉等三十九人,後從征貴州、雲南等地屢立戰功,任江寧副都統。康熙帝特恩賜騎都尉,合併世職為三等輕車都尉,官至江寧將軍[22]

鑲黃旗拖普佳六世孫喀齊喀從征北京、山東,梯攻武定州第二登城,賜巴圖魯號,授騎都尉世職[22]

正黃旗鈕衡額元孫阿爾納任員外郎,因監造乾清宮等宮殿授雲騎尉,其子巴錫襲職後從征江西,在騾子山與韓大任等部作戰時傷重而死,贈為騎都尉世職[23]

正紅旗倭赫訥之孫哈理從征山東,於禹城縣不設鈎梯首先登城,授雲騎尉世職[22]。正白旗哲庫訥之孫喀爾堪任防禦,入山海關時擊敗農民軍有功,授雲騎尉世職;海達由護軍校,於延安、漢中等地與農民軍作戰有功,授雲騎尉世職[23]。鑲紅旗瑪蘭天聰時歸附,其子博赫特從征大同有功授雲騎尉世職[23]。鑲白旗蒙鄂絡從征厄魯特噶爾丹有功,授雲騎尉世職,官至護軍統領。正白旗岱濟曾孫瑪爾漢任八品官,從征浙江於台州府陣亡,贈雲騎尉世職;元孫福什寶現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23]。鑲白旗索諾之子索爾和岱任防禦,從征厄魯特噶爾丹有功,授雲騎尉世職;索諾親侄孫二格任禮部侍郎[23]。正黃旗庫德早年同二弟瓦爾黨阿、三弟伊薩魯等歸附,伊薩魯五子英格勒任驍騎校,從征江西、湖廣等地有功,授雲騎尉世職[24]。鑲黃旗包衣赫錫亨任委署驍騎校,從征浙江、福建等地,於太平山陣亡,贈雲騎尉世職[24]。鑲白旗艾星阿錫哈納官至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24]。鑲黃旗包衣色克錫天聰時期歸附,其孫新柱為二等輕車都尉[25]

額赫庫倫

鑲白旗富塔納世居額赫庫倫,初隸鑲黃旗,其曾孫積普蘇因辦事有能力授雲騎尉,從征額倫鑰色等地有功,授為騎都尉,其子丹達哈襲職遇恩詔加一雲騎尉,因無嗣,其親叔之子達密善襲職、叔祖之子那爾善相繼襲職,那爾善兩遇恩詔加至二等輕車都尉,後因事降為騎都尉兼一雲騎尉,那爾善伯祖之孫塔納喀、曾孫岳希納、元孫富德等先後襲職,富德保襲職時改為騎都尉世職[26]

鑲紅旗慶舒天聰時期歸附,其元孫特繆任委署參領,從征察哈爾、雲南等地有功,優授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世職[26]。鑲紅旗都慶訥亦天聰時期歸附,元孫唐古納、安拜、黑色授三等輕車都尉,薩穆哈從征雲南有功,授雲騎尉世職[26]

訥殷江

鑲黃旗翁阿岱世居訥殷江,天聰時期歸附,授騎都尉,從征黑龍江有功加一雲騎尉,其次子舒錫蘭襲職後三遇恩詔加至一等輕車都尉,因事降為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其親侄和托襲職後於三藩之亂期間從征廣西與吳世琮作戰時陣亡,贈三等輕車都尉世職,其子其子哲庫訥、從侄巴錫、侄孫穆赫倫等先後承襲,其中襲職巴錫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27]。翁阿岱之長子吳賽任員外郎,其本人與後裔隸本旗鑲黃旗包衣[27]

正白旗圖巴哈長子鄂內任護軍校,從征武昌、四川等地有功,授雲騎尉世職;三子卓內任護軍校,從征錦州、北京、山東、山海關等地有功,授騎都尉世職[27]

正黃旗常貴天聰時歸附,其四世孫騷達色任前鋒校從征準噶爾陣亡,贈雲騎尉世職[28]

長白山

鑲黃旗蘇爾東阿世居長白山,歸附後使其鎮守輝發,當時有七村之眾占據佛多和城發動叛亂,蘇爾東阿成功平叛,並招降四十戶,編佐領使其統領。後毛文龍率兵五百進攻,被蘇爾東阿全部殲滅,授三等輕車都尉,其次子舒書襲職後因事革職後停襲[29]

鑲黃旗安錦從征大同、蒙古、寧遠等地有勞績,授雲騎尉,後於潼關陣亡,優贈騎都尉,其子阿祿、孫碩色、從侄雅住、侄孫富泰、侄曾孫丑格等先後襲職。安錦之弟阿蘇巴任膳房總領[29]

其餘各地

鑲藍旗殷達瑚齊世居賽音訥殷,歸附後任驍騎校[30]。殷達瑚齊次子安達理之子阿蘭泰為康熙朝重臣,歷任官至武英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入賢良祠[30]。殷達瑚齊三子尼喀那任三等護衛,從征江西、兩廣、雲南等地有功,優授騎都尉,官至護軍統領,因無嗣由其侄阿蘭泰之子富寧安承襲[30]。富寧安歷任都統、吏部尚書、大學士等官職,授靖逆將軍,擊退準噶爾大汗策妄阿拉布坦有功,晉為一等侯,命署西安將軍,後因事革去侯爵,不久卒於西安,追贈太子太傅,諡號文恭[31]。因無嗣,雍正帝令其甥烏蘇氏吳魯理襲騎都尉,任員外郎,其子富成等先後襲職[31]

鑲白旗瓦星阿世居吉林烏喇,天聰時歸附,從征北京、山東等地有功,授雲騎尉,此後又在河南、江南等處屢立戰功,於常熟之役首先登城,晉為騎都尉,三遇恩詔加至二等輕車都尉,其長子碩色、次子費達理、孫噶布拉相繼承襲,噶布拉因事革退,其親伯之子胡松阿襲職時改回騎都尉世職[32]

鑲紅旗鄂備世居輝發,天聰時歸附後任佐領,從征山海關、河南、江南、兩廣有功,又遇恩詔,授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官至副都統,其三子瓦爾達、四弟法克金、孫法禮、曾孫富亮等相繼承襲,富亮襲職時改為騎都尉世職。鄂備長子阿爾琥任副都統,從征陝西、湖廣等地,於長沙陣亡,優贈三等輕車都尉世職[31]

正藍旗科羅惠世居席百,授騎都尉,三遇恩詔加至二等輕車都尉,其子金柱襲職從征厄魯特噶爾丹有功,授一等輕車都尉,其子瞻祿襲職時改為騎都尉兼一雲騎尉,其從侄高德分襲騎都尉世職;其親弟本祿分襲雲騎尉世職,任委署歩軍校[31]。科羅惠元孫達元亦為騎都尉[31]

鑲藍旗博爾鍾果世居卦爾察,其子克勒從征朝鮮易州、北京、山東,於禹城之役第二登城,授雲騎尉,因無嗣由其親侄伊珠、侄孫額爾庫訥、侄曾孫吳雅圖、瑪哈納等相繼承襲[33]

鑲黃旗充順巴本世居岳克通鄂城,其元孫綏合納任打牲烏喇總管;四世孫薩普蘇官至黑龍江將軍,曾率清軍出征雅克薩之戰,因此戰功授一等輕車都尉;五世孫常德任寧古塔將軍,因效力年久,特賜騎都尉,准襲三次[33]

正白旗博索世居馬察,其子齊式禮任委署參領,從征浙江、福建、雲南等地有功,優授騎都尉世職[33]

正白旗富禮塔世居綏分,其元孫飬阿任驍騎校,從征雲南有功,授雲騎尉世職[33]。正黃旗溫普理世居嘉木湖,曾孫達理瑚任委署護軍校,從征察哈爾布爾尼有功,授雲騎尉世職[33]。正藍旗沙濟世居沙晉和羅,其曾孫星額理任委署章京,從征保寧有功授雲騎尉世職[33]。正白旗包衣艾達世居蘇完,四世孫奇拉渾任護軍校,從征浙江、福建屢次于海戰中擊敗鄭經所部,授雲騎尉世職[34]。正藍旗佟阿泰世居打牲烏喇,其孫托色任驍騎校,從征雲南有功,授雲騎尉世職[34]

來源

引證

  1. 1.0 1.1 趙力 2012,第399頁
  2. 弘晝等 2002,第325-360頁
  3. 3.0 3.1 趙力 2012,第400頁
  4. 4.0 4.1 4.2 弘晝等 2002,第325頁
  5. 弘晝等 2002,第325-326頁
  6. 6.0 6.1 6.2 6.3 6.4 弘晝等 2002,第326頁
  7. 趙爾巽等 1998,第10888-10891頁
  8. 朱彭壽 1982,第68-74頁
  9. 趙爾巽等 1998,第10928-10933頁
  10. 趙爾巽等 1998,第10917-10924頁
  11.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弘晝等 2002,第327頁
  12. 12.0 12.1 12.2 弘晝等 2002,第329頁
  13. 弘晝等 2002,第329-330頁
  14. 14.0 14.1 14.2 14.3 14.4 弘晝等 2002,第332頁
  15. 15.0 15.1 弘晝等 2002,第333頁
  16. 16.0 16.1 弘晝等 2002,第335頁
  17. 17.0 17.1 17.2 弘晝等 2002,第334頁
  18. 弘晝等 2002,第338頁
  19. 弘晝等 2002,第338-339頁
  20.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弘晝等 2002,第339頁
  21. 21.0 21.1 21.2 21.3 21.4 弘晝等 2002,第340頁
  22. 22.0 22.1 22.2 22.3 弘晝等 2002,第341頁
  23. 23.0 23.1 23.2 23.3 23.4 弘晝等 2002,第342頁
  24. 24.0 24.1 24.2 弘晝等 2002,第343頁
  25. 弘晝等 2002,第343頁
  26. 26.0 26.1 26.2 弘晝等 2002,第346頁
  27. 27.0 27.1 27.2 弘晝等 2002,第347頁
  28. 弘晝等 2002,第348頁
  29. 29.0 29.1 弘晝等 2002,第350頁
  30. 30.0 30.1 30.2 弘晝等 2002,第353頁
  31. 31.0 31.1 31.2 31.3 31.4 弘晝等 2002,第354頁
  32. 弘晝等 2002,第349頁
  33.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弘晝等 2002,第355頁
  34. 34.0 34.1 弘晝等 2002,第356頁

參考資料

  • 弘晝等. 《八旗滿洲氏族通譜》. 遼海出版社. 2002. ISBN 9787806691892. 
  • 孫文良. 《滿族大辭典》. 遼寧大學出版社. 1990. ISBN 9787561008645. 
  • 趙爾巽等. 《清史稿》. 中華書局. 1998. ISBN 9787101007503. 
  • 趙力. 《滿族姓氏尋根詞典》. 遼寧民族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49702862. 
  • 朱彭壽. 《舊典備征·安樂康平室隨筆》. 中華書局. 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