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飛揚的功效與作用
小飛揚的功效與作用飛揚草為大戟科植物飛揚草的帶根全草,飛揚草別名:大飛揚、大乳汁草、節節花、乳籽草、飛相草,飛揚草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的功效,飛揚草主治產後少乳、肺癰、乳癰、痢疾、泄瀉、熱淋、血尿、濕疹、腳癬、皮膚瘙癢、疔瘡腫毒、牙疳。[1]
目錄
別名
來源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長達15厘米,折斷有白色乳汁。莖纖細,匍匐,多分枝,通常紅色,稍被毛。單葉對生,有短柄,葉片卵圓形至矩圓形,長4—8毫米,寬3—4毫米,先端圓鈍,基部偏斜,邊緣有極細鋸齒。夏日開淡紫色花,花單性,同株。杯狀傘花序單生或少數稀疏簇生於葉腋內;總苞陀螺狀,頂端5裂,裂片內面被貼伏的短柔毛;腺體4,漏斗狀,有短柄及極小的白色花瓣狀附屬物;子房3室,花柱2,離生且頂端2裂。朔果卵狀三角形,有短柔毛。
生境分布
化學成份
莖、葉含黃酮甙—芹甙(apiin)為5,7,4'-三羥基黃酮-7-葡萄糖甙。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克,或搗汁煎。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和合宜忌
脾胃虛寒者不宜久服。
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消腫,解毒。治瘧疾,痢疾,泄瀉,濕疹,乳癰,痔瘡。
第1步《生草藥性備要》:"治小兒飛癢瘡滿面頭耳,濃水淋漓,敷洗消腫毒。"
第2步《嶺南採藥錄》:"解胡滿藤毒。"
第3步《嶺南草藥志》:"內清濕熱,外解濕毒。"
第4步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利濕,收斂止癢。治急性菌痢,腸炎,腹瀉,過敏性皮炎,濕疹,皮膚瘙庠。"
第5步《文山中草藥》:"收斂,止血,止癢。"
第6步清熱利濕:本品味苦性涼,功可清利濕熱。《嶺南草藥志》載:「內清濕熱,外解濕毒。」可用於瘧疾、痢疾、濕疹等證。
第7步解毒消腫:本品功可清熱解毒,祛濕消腫,常可用治乳癰,痔瘡等證。
藥理作用
第1步抑菌作用:本品能抑制大腸桿菌、痢疾桿菌。
第2步收澀作用:本品吸附水分澀腸止瀉,腸炎及小兒腹瀉皆宜。
小飛揚的性味歸經
【性味】 酸澀,涼。
①《生草藥性備要》:"味酸。"
②《嶺南採藥錄》:"酸苦,寒。"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淡微酸,涼。"
④《文山中草藥》:"味澀,性涼。"
【歸經】入脾,胃,大腸三經。
小飛揚配伍應用
第1步配黃柏: 黃柏功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尤以清下焦濕熱為其所長;兩者皆可清熱利濕並解毒,相配則藥力倍增,專走下焦。主治熱痢泄瀉,下肢濕熱腫痛及皮膚濕瘡等。
第2步配蒲公英:皆可清熱解毒兼可消腫。然蒲公英又以散結為特色,二藥相須配伍,有清熱解毒,利濕消腫及斂瘡散結之功效,常可用予瑰癰,濕瘡等證。
方劑製劑
小飛揚附方
治瘧疾:生乳汁草四兩,水煎,沖紅砂糖適量,在發作前二小時服。(《嶺南草藥志》)
治痢疾:乳汁草一兩,老茶葉五錢。煎水,沖蜜糖服。(《嶺南草藥志》)
治菌痢、腸炎:小飛揚草三至五錢。水煎服。(《文山中草藥》)
治小兒急驚:乳汁草二兩,洗淨搗爛,合米泔水攪勻,去渣煎沸,沖蜜糖服。(《嶺南草藥志》)
治皮膚瘙癢,皮炎,濕疹,痔瘡出血:小飛揚鮮品適量煎水洗患處。(《文山中草藥》)
治乳癰:乳汁草和片糖搗爛敷患處,有消炎退腫之效。(《嶺南草藥志》)
治纏腰蛇:乳汁草一撮,蒜草一隻。搗爛,調冷開水塗患處。(《嶺南草藥志》)
飛揚草小兒腹瀉:小飛揚草1斤,番石榴葉、山大顏各半斤,加水3000毫升,煎成2000毫升。每次服20—30毫升,每日3—4次。重度脫水者要適當輸液。(《福建民間草藥》)
飛揚草治小便不通、淋血:鮮大飛揚草一至二兩。酌加水煎服,日服兩次。(《福建民間草藥》)
飛揚草治小兒疳積:大飛揚草一兩,豬肝四兩。燉服。(《福建民間草藥》)
飛揚草治疔瘡:大飛揚草鮮葉一把,加食鹽、烏糖各少許,搗爛外敷。(《福建民間草藥》)
治濕疹:飛揚草2斤,黑面葉4斤,毛麝香半斤。加水4萬5千毫升,煎成1萬5千毫升。根據濕疹部位可選擇坐浴、濕敷或外塗。有感染者加穿心蓮內服。
治腳癬:飛揚草330克,白花丹220克,小飛揚、烏桕葉、五色梅、扛板歸各110克。水煎2次,過濾去渣,濃縮成1000毫升。搽患處。
治慢性氣管炎:鮮飛揚草4兩,桔梗3錢。水煎2次,每次煎沸2小時,過濾,兩次濾液混合濃縮至60毫升,加白糖適量。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10天為一療程,連服兩個療程。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