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嘗正仲所遺撥醅

嘗正仲所遺撥醅》是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梅堯臣詩詞作品[1]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2]。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崑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集》及《毛詩小傳》等。

藝術上,梅堯臣注重詩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等特點,提出了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於言外(歐陽修《六一詩話》引)這一著名的藝術標準,並提倡平淡的藝術境界:作詩無古今,惟造平淡難[3]。(《讀邵不疑學士詩卷》)。

嘗正仲所遺撥醅

目錄

仕途坎坷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官員、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宋真宗咸平五年四月十七日(1002年5月31日 ),梅堯臣出生。

梅堯臣出身農家,幼時家貧,但他酷愛讀書。十六歲時,梅堯臣參與鄉試,但未被錄取。之後,由於家庭無力繼續供其再次攻讀,梅堯臣便跟隨叔父梅詢到河南洛陽,以恩蔭補任太廟齋郎,後歷任桐城、河南、河陽三縣的主簿。

在河南任職時,梅堯臣深受當時著名的詩人、西京留守錢惟演的讚賞,二人成為忘年交。憑藉錢惟演的提攜,梅堯臣還結交了歐陽修等青年文士。

此後,梅堯臣曾以德興縣令之職兼知建德、襄城兩縣,並監湖州稅。又任簽書忠武軍、鎮安軍節度判官及監永豐倉等地方官。 因朝臣屢次推薦,他於皇祐三年(1051年)得宋仁宗召試,獲賜同進士出身。

皇祐四年(1052年),梅堯臣以太常博士之職擔任獻官 。此年,他或曾參與纂修《太常因革禮》 。旋即任監永濟倉。

在一次進士考試時,堯臣為考官,輔助主考官歐陽修閱卷,發現了蘇軾寫的「刑賞忠厚之至論」,驚為天人,並推薦蘇軾的試卷給歐陽修批閱。歐陽修頗驚其才,但是試卷糊名,歐陽修認為很有可能是弟子曾鞏所寫,但為了避嫌,於是將此卷取為第二。事有碰巧,歐陽修取為第一的卷子,恰好是曾鞏所寫[4]

人民緬懷

梅堯臣墓位於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郊雙山羊麓。有墓碑、墓祠,歐陽修為之作墓志銘[5]。後世謁墓祭奠者不絕,南宋咸淳六年(1270年),文天祥知寧國府(治今安徽宣州),特往祭梅墓,並以梅氏墓為題作詩。今墓冢已修復,並在原碑基座上另立新碑,墓祠亦將復原。

梅公亭位於安徽省池州市東至縣。始建於南宋嘉定年間,歷代五建五修梅公亭[6]。「文革」時梅公亭被毀,今僅存遺址,為東至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視頻

嘗正仲所遺撥醅 相關視頻

梅堯臣蘇幕遮草
茫茫人世不期而遇逢君伊水畔,歐陽修與梅堯臣為何成為至交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