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政
尤政[1] 漢族,江蘇省揚州人,中共黨員,博士、特聘教授(長江學者)、博士生導師,機械電子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2] 1985、1987、1990年分別於華中科技大學獲工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0-1992在清華大學博士後,1992年獲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授予的「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1994年教授,1999年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05年獲人事部授予的「全國優秀博士後」稱號併入選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未來芯片北京高精尖中心主任。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國防學部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儀器學科評議組召集人、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理事長、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等。 長期從事微系統技術及空間應用研究[3] 。 現任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尤政 | |
---|---|
出生 |
1963年12月 江蘇揚州 |
國籍 | 中國 |
職業 | 清華大學副校長 |
知名於 | 現任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
知名作品 |
《航天清華一號衛星及其應用》 《先進空間光學姿態敏感器技術》 《空間微系統與納型衛星》 |
主要成就
研製三軸穩定控制NS-1納型衛星
目錄
人物經歷
1981年9月考入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1985年7月本科畢業,
1985年9月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生,1987年6月碩士畢業,
1987年9月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博士生,
1990年6月博士畢業並留華中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工作。
1990年11月清華大學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博士後,
1992年12月起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教師,1994年晉升教授,
1998年10月至2000年3月英國薩里大學空間中心訪問教授。
曾任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光學教研組副主任、副系主任,
2005年7月任精密儀器與機械學系主任。
2007年12月任機械工程學院院長。
2012年12月任精密儀器系主任(學科調整,成立精密儀器系)。
2014年11月任校長助理。
2015年4月兼任學科規劃與建設辦公室主任。
2015年9月任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任免信息
2015年8月,任清華大學校長助理、機械工程學院院長、精密儀器系主任。
2015年8月20日,經教育部黨組研究,擬任命尤政同志為清華大學副校長。
2015年9月,任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2018年11月27日,根據《教育部關於王希勤等職務任免的通知》(教任[2018]106號),經教育部研究決定,尤政繼續擔任清華大學副校長。
學術兼職
2002.3-至今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微米納米技術專業組組長
2006.4-至今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
2006.7-至今國家科技部863對地觀測與導航領域專家組專家
2009.1-至今國家教育部科技委機電與運載學部委員
目前擔任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副理事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儀器科學與技術學科評議組召集人等。
研究領域
機械電子工程(微納技術及其空間應用)
獎勵與榮譽
1.先進空間光學姿態敏感器技術,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排名:第一,2012年,證書號碼:2012-F-309-2-09-R01。項目負責人,提出位置和能量二維函數的太陽敏感器工作機理,解決敏感器受反射光干擾而不工作的難題;提出導航星域的概念及變換方法,實現敏感器初始姿態快速捕獲;發明了基於星敏感器與MEMS陀螺的慣性星羅盤等。
2.基於微米納米技術的新型超級電容器及其實現,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排名:第一,2011年,證書號碼:2011-F-219-2-01-R01。項目負責人,完成基於微米納米技術的新型超級儲能器件的研製,發明大型超級電容器設計加工及製造新方法,發明MEMS微電極加工方法及微型超級電容器製造工藝,研製的系列超級電容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實現產業化。
3.空間微系統與納型衛星,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一,2007年,證書號碼:2007-J-219-2-05。項目負責人,完成一系列基於商用器件的空間微系統的研製,如MIMU、磁強計、基於APS CMOS的遙感與姿態傳感系統;主持完成國內首顆NS-1衛星設計、工程研製與在軌飛行試驗。在軌試驗一系列空間微系統。
1985年、1987年、1990年於華中科技大學分別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
1992年11月由清華大學光學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出站,現工作單位為清華大學精密儀器系。
2004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5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4年獲國防科學技術二等獎,1996年獲國家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0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成為十五"863"先進個人,2001年成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998年獲"學術新人"獎。
曾獲國家"突出貢獻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全國優秀博士後"和 "千百萬人才工程"稱號,並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先後8次榮獲清華大學第三屆、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研究生"良師益友"榮譽稱號 。
2013年12月19日,中國工程院2013年院士增選結果揭曉,尤政教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7年0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
視頻
尤政:江蘇如何把產業鏈和創新鏈搞好?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國內率先開展了基於微納技術的航天器功能部件微型化技術的研究,研製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微型化、高性能的空間微系統並實現了在軌應用;提出了基於微納技術的新型超級電容器設計方法,研製出多種超級電容器在新能源汽車及多型武器裝備中得到成功應用;作為總負責人主持研製了我國第一顆「NS-1」納型衛星(2004年)以及「TH-1」、 「NS-2」等多顆微納衛星。 作為項目技術負責人,通過國際合作,成功地製造、發射與運營了「清華一號」微小衛星,本人的貢獻是負責衛星總體設計、衛星的綜合集成測試與對地遙感載荷的研製。衛星已成功的在軌運營兩年多。並將這些技術成功地應用於KT-1PS微小衛星的研製。結合遙感載荷的應用,出版(中國宇航出版社,副主編)了《航天清華一號衛星及其應用》一書,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評審委員認為,該成果填補了我國微型遙感領域的空白。 在國內首次提出並開展了KG量級的MEMS衛星的研究與研製工作。基於MEMS技術的發展,提出新概念—MEMS衛星的研製,在開展相關MEMS器件的研製的基礎上,完成原理樣機的研製。 成功的將MEMS技術與空間應用技術相結合,提出基於MEMS技術的航天器的功能部件微型化的問題,開展基於共振隧穿技術磁敏感器、慣性傳感器的研究以及微型空間光學敏感器的研究,已完成樣品的研製。 系統地開展了微型慣性組合的研究,研製出基於微機械硅陀螺儀、微機械石英陀螺儀、微型光纖陀螺儀與微機械硅加速度計的微型慣性測量組合(MIMU),創造性解決了低精度慣性傳感器的集成應用的問題。成果通過信息產業部的技術鑑定,屬國際先進水平,並已經在大尺寸的絕對測量(已獲國家發明專利)、彈機分離的瞬態姿態測量與衛星的姿態測量控制方面得到推廣應用。2003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首次提出了一種基於近紅外激光散射原理的半導體材料微體缺陷無損檢測新方法並研製了原理樣機;創造性開展表面微裂紋激光超聲檢測技術的研究。成果通過信息產業部的技術鑑定,屬國際先進水平,相關成果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在國內首次開展MEMS陣列微推進器的研製,提出並實現了控制層、點火層、助推層、推力層構成的6′6的微推進器樣品。 先進空間光學姿態敏感器技術,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排名:第一,2012年,證書號碼:2012-F-309-2-09-R01。項目負責人,提出位置和能量二維函數的太陽敏感器工作機理,解決敏感器受反射光干擾而不工作的難題;提出導航星域的概念及變換方法,實現敏感器初始姿態快速捕獲;發明了基於星敏感器與MEMS陀螺的慣性星羅盤等。 基於微米納米技術的新型超級電容器及其實現,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排名:第一,2011年,證書號碼:2011-F-219-2-01-R01。項目負責人,完成基於微米納米技術的新型超級儲能器件的研製,發明大型超級電容器設計加工及製造新方法,發明MEMS微電極加工方法及微型超級電容器製造工藝,研製的系列超級電容器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實現產業化。[4] 空間微系統與納型衛星,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排名:第一,2007年,證書號碼:2007-J-219-2-05。項目負責人,完成一系列基於商用器件的空間微系統的研製,如MIMU、磁強計、基於APS CMOS的遙感與姿態傳感系統;主持完成國內首顆NS-1衛星設計、工程研製與在軌飛行試驗。在軌試驗一系列空間微系統。 [5] 培養研究生近百名,獲國家發明專利90餘項,發表SCI/EI論文400餘篇,出版專著2部,譯著2部[6] 。
榮譽表彰
2004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4年獲國防科學技術二等獎
1996年獲國家教育委員會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4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001年成為十五「863」先進個人
2001年成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998年獲「學術新人」獎
曾獲國家「突出貢獻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全國優秀博士後」和 「千百萬人才工程」稱號,並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先後8次榮獲清華大學第三屆、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研究生「良師益友」榮譽稱號 [7] 。
2017年05月,獲得全國創新爭先獎。[8]。
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政府圖書獎1項,與國家級獎勵不重複的教育部和北京市等省部級科技獎勵8項,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0餘項
視頻
尤政:江蘇如何把產業鏈和創新鏈搞好?
個人成就
作為項目技術負責人,通過國際合作,成功地製造、發射與運營了"清華一號"微小衛星,本人的貢獻是負責衛星總體設計、衛星的綜合集成測試與對地遙感載荷的研製。衛星已成功的在軌運營兩年多。並將這些技術成功地應用於KT-1PS微小衛星的研製。結合遙感載荷的應用,出版(中國宇航出版社,副主編)了《航天清華一號衛星及其應用》一書,在國內外產生重大影響,評審委員認為,該成果填補了我國微型遙感領域的空白。
在國內首次提出並開展了KG量級的MEMS衛星的研究與研製工作。基於MEMS技術的發展,提出新概念-MEMS衛星的研製,在開展相關MEMS器件的研製的基礎上,完成原理樣機的研製。
成功的將MEMS技術與空間應用技術相結合,提出基於MEMS技術的航天器的功能部件微型化的問題,開展基於共振隧穿技術磁敏感器、慣性傳感器的研究以及微型空間光學敏感器的研究,已完成樣品的研製。
系統地開展了微型慣性組合的研究,研製出基於微機械硅陀螺儀、微機械石英陀螺儀、微型光纖陀螺儀與微機械硅加速度計的微型慣性測量組合(MIMU),創造性解決了低精度慣性傳感器的集成應用的問題。成果通過信息產業部的技術鑑定,屬國際先進水平,並已經在大尺寸的絕對測量(已獲國家發明專利)、彈機分離的瞬態姿態測量與衛星的姿態測量控制方面得到推廣應用。2003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首次提出了一種基於近紅外激光散射原理的半導體材料微體缺陷無損檢測新方法並研製了原理樣機;創造性開展表面微裂紋激光超聲檢測技術的研究。成果通過信息產業部的技術鑑定,屬國際先進水平,相關成果已獲國家發明專利。2004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在國內首次開展MEMS陣列微推進器的研製,提出並實現了控制層、點火層、助推層、推力層構成的6′6的微推進器樣品。
社會任職
國家教育部科技委機電與運載學部委員、國家科技部863對地觀測與導航領域專家組專家、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儀器、光學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副理事長、中國計量測試學會副理事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兼職委員、微米納米技術專業組組長、中國微米納米技術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微米納米技術專業組組長、清華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
視頻
尤政
視頻
尤政:發展指標符合實際 科技工作者大受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