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參
生平
少孤貧,刻苦學習,遍讀經史。祖籍南陽郡(今屬河南),後徙江陵縣(今湖北荊州市)。太宗時功臣岑文本重孫。天寶三年(744年)進士,守選三年,釋褐(脫去平民粗布衣)為右內率府兵曹參軍。岑參有《初授官題高冠草堂》詩云:「三十始一命,宦情都欲闌。自憐無舊業,不敢恥微官。澗水吞樵路,山花醉藥欄。只緣五斗米,孤負一漁竿。」[1]天寶八年(749年),充任安西四鎮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書記,赴安西,第一次出塞。天寶十三年(754年)又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第二次出塞。前後兩次在邊塞駐守安西四鎮(焉耆、龜茲、于闐、疏勒)共六年,直到至德二年(757年)才返回中原。岑參把封常清稱作「國士」,有二首詩讚美封常清的軍威「虜騎聞之應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2]),而又推崇他「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3]。回到朝廷後,杜甫等推薦他為右補闕。岑參自言「早年好金丹,方士傳口訣」[4],後來又擔任了起居舍人等官職。大曆元年(766年),官至嘉州刺史。罷官後,大曆五年(770年),客死於成都。[5]有四世孫岑卓兒。
作品
早期詩歌多為寫景述懷之作,以風華綺麗見長。宋人許顗在《彥周詩話》中說「岑參詩意自成一家,蓋嘗從封常清軍,其記西域異事甚多……古今傳記所不載也」。岑參死後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遺文,請杜確編成《岑嘉州詩集》八卷。杜確《序》裡說其詩作「每一篇絕筆,則人人傳寫,雖閭里士庶,戎夷蠻貊,莫不諷誦吟習焉」。
現存詩403首,七十多首邊塞詩,另有《感舊賦》一篇,《招北客文》一篇,墓銘兩篇。盛唐邊塞詩人有功名者,達者高適,邁者岑參,雙在《唐詩三百首》中。
詩詞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創作背景 岑參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春夏之交東歸,此詩當作於此期。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天寶十三載這次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節度使的僚屬),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台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
原文: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澹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譯文 北風席捲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溼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 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着。 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着慘淡愁雲。 主帥帳中擺酒爲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迴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
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是岑參邊塞詩的代表作,作於他第二次出塞階段。此時,他很受安西節度使封常青的器重,他的大多數邊塞詩成於這一時期。岑參在這首詩中,以詩人的敏銳觀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筆調,描繪了祖國西北邊塞的壯麗景色,以及邊塞軍營送別歸京使臣的熱烈場面,表現了詩人和邊防將士的愛國熱情,以及他們對戰友的真摯感情。 全詩以一天雪景的變化爲線索,記敘送別歸京使臣的過程,文思開闊,結構縝密。共分三個部分。 前八句爲第一部分,描寫早晨起來看到的奇麗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來的奇寒。友人即將登上歸... [6]
參考文獻
- ↑ 唐杜確《岑嘉州詩集序》載:「天寶三載,進士高第。解褐右內率府兵曹參軍」。
- ↑ 《走馬川行》
- ↑ 《輪台歌》
- ↑ 《下外江舟懷江南舊居》,《全唐詩》卷一九八
- ↑ 岑參的生卒年不詳,學界頗多異說。賴義輝《岑參年譜》考證岑參生於開元六年(718年),卒於大曆四年(769年)。聞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證》認為岑參生於開元三年(715年),卒於大曆五年(770年),享年五十六歲;陳鐵民《岑嘉州系年商榷》同意聞一多之說。王勛成《岑參去世年月考辨》疑其於大曆四年十月左右即病逝於東歸時的舟中。
- ↑ [ http://fanti.dugushici.com/ancient_proses/9103 讀古詩詞網> 岑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