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貢縣
左貢縣是西藏自治區昌都市的下轄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昌都市東南部。地處東經97°06′-98°36′、北緯28°30′-30°28′。東與芒康縣接壤,南與林芝市察隅縣相連,西與八宿縣毗鄰,北與察雅縣隔江相望。屬藏東南高原溫帶半乾旱氣候。縣域東西最大距離為408公里,南北最大距離為220公里。總面積1.17萬平方公里,轄3個鎮、7個鄉,12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總人口45852人(2014年)。[1]
縣人民政府駐旺達鎮,縣城距拉薩1067公里。左貢藏語意為「犏(耕) 牛背」的意思。
目錄
歷史沿革
解放前
「左貢」在藏語中是「犏(耕)牛背」的意思。
公元前約500年,象雄辛沃齊創建的苯教傳入三十九族地區及川、滇、藏邊區(十三部落)昌都東南部。到公元約6世紀,今左貢全境屬昌都一帶的東女國一部分「其王所居名康延川」,擁有「人口4萬餘戶,勝兵1萬餘人,大小80餘城」包括今昌都東南地區。
唐朝時期是吐蕃的屬地。
貞觀七年(633年)松贊干布定蘇毗等部,建立吐蕃政權,吐蕃實力擴展到藏東南(上、中、下察瓦岡)一帶。 貞觀二十年(804年)赤德松贊派人到察雅香堆仁達丹瑪山崖上勒刻造像及藏漢文,佛教文化影響到察瓦岡(左貢)。
元朝時期由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理。
13世紀中葉,朝廷設立「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簡稱「朵甘思宣慰司」,具體負責現今昌都地區和四川甘孜州等藏區軍政事務,察瓦岡屬「朵甘思慰司」管轄。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藏曆第五繞迥陽鐵虎年)忽必烈派搠思班率領蒙藏軍隊平定內亂後,設桑昂曲宗,左貢縣境內屬桑昂曲宗一部分,桑昂曲宗(今察隅縣)為昌都地區管轄。
明朝中期起成為昌都寺的轄區。
明洪武四年(1371年,藏曆第六繞迥陰鐵豬年),朝廷設置「朵甘衛指揮使司」,負責今西藏昌都地區、四川甘孜等藏區軍政事務,左貢屬「朵甘衛指揮使司」下轄部分。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藏曆第十二繞迥陽鐵鼠年),土伯特內亂,桑昂曲宗分為邦達為上察瓦岡隆(今屬八宿縣)、左貢為中察瓦岡隆、南至門空為下察瓦岡隆(今屬察隅縣)。是年,康熙皇帝命四川總督年羹堯、部將岳鍾琪、成都知府馬世衍、四川提標游擊黃善材對桑昂曲宗各部重新勘察劃歸昌都「呼圖克圖」管轄。
清雍正三年(1725年,藏曆第十二繞迥陰木蛇年),朝廷將坐爾岡(左貢)等地封贈給達賴喇嘛,作為屬地。為芒康台吉管轄之地。
雍正四年(1726年,藏曆第十二繞迥陽火馬年),岳鍾琪收復喀木(扎木)以南各部,因川邊管理不便,又將上、中、下三察瓦岡(「坐爾岡」今左貢)奏請皇上賞給五世達賴作為香火地,同時設正副營管轄設左貢協傲、冷卡協傲、昌易協傲、門空協傲管理轄區。
乾隆六年(1741年,藏曆第十二繞迥陽鐵雞年)二月八日,朝廷敕令郡王頗羅鼎,嚴格管束察瓦岡(今左貢)等部番眾,使其各安其境。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藏曆第十五繞迥陽火馬年)七月,朝廷任命趙爾豐為川滇邊務大臣,推行「改土歸流」。 宣統元年(1909年,藏曆第十五繞迥土雞年)四月,趙爾豐部西軍左營管帶顧復慶部在察瓦岡(今左貢)抓獲進行偵察、測繪活動的沙俄間諜哈木亞布爾,以及隨從章范蓀。
清末改土歸流時屬科麥縣的一部分。
宣統三年(1911年,藏曆第十五繞迥陰鐵豬年)元月,將桑昂曲宗分為科麥縣(今左貢),「雜貐」改為察隅縣,支應雜差概行減免,地方分置五路保正(甲長)協助縣官辦理地方一切事宜。宣統三年(1911年)10月21日,以幫帶夏正興率領前哨進駐門空(察隅縣),留後哨駐守扎宜(扎玉),新軍管帶程鳳翔親率中、左、右之哨進駐吞多寺(田妥寺)。
民國元年(1912年),西藏地方政府設宗,行政區劃有邦達、左貢、碧土三個宗,統稱為左貢宗。
民國二年(1913年,藏曆第十五繞迥陰水牛年),十三世達賴委噶倫喇嘛強巴丹達為朵麥基巧(意為朵麥總管,也譯昌都總管),左貢屬朵麥基巧管轄。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藏曆第十六繞迥陰土兔年)1月1日,西康省政府成立,省會為康定,昌都地區屬其轄地。
解放後
新中國成立後,1950年10月7日,雲南方面十四軍一二六團及一二五團一部自德欽出發,繞梅里雪山進軍碧土,解放扎宜(扎玉)左貢。
1950年12月在碧土成立解放委員會。
1951年7月昌都地區人民解放委員會派出工作隊赴左貢,並組建了左貢宗機關黨支部。同時組建左貢宗軍事代表處。
1956年12月根據中共西藏工委指示,成立左貢宗黨委。
1959年4月30日成立左貢縣人民委員會,將左貢宗改為左貢縣。
1959年5月17日建立左貢縣人民政府,隸屬昌都地區,駐地亞中村。
1967年駐地遷址旺達。
1988年1月11日中共左貢縣委、人民政府將原16個區33個鄉,撤併為1區16個鄉。
1997年,面積11706.98平方千米,轄16個鄉(烏雅鄉、吾通鄉、拉物鄉、覺瑪鄉、古米鄉、碧土鄉、加郎鄉、東壩鄉、中林卡鄉、下林卡鄉、繞金鄉、沙夷鄉、仁果鄉、加卡鄉、田妥鄉、美玉鄉),縣政府駐烏雅鄉。
2000年,左貢縣轄2個鎮、13個鄉。
2014年11月,昌都撤地設市,左貢縣屬昌都市管轄。
2019年12月9日,經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研究,批准左貢縣退出貧困縣(區)。
行政區劃
左貢縣轄3個鎮、7個鄉:旺達鎮、田妥鎮、扎玉鎮、東壩鄉、中林卡鄉、美玉鄉、下林卡鄉、碧土鄉、仁果鄉、繞金鄉。共有127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342個自然村。縣人民政府駐旺達鎮。
人口民族
左貢縣人口居住以藏族為主,漢族次之,兼有個別少數民族。全縣總人口41040人,藏族40746人,占總人數的99.28%;漢族284人,占總人數的0.69% ,其他少數民族中納西族9人,回族1人。
2000年,左貢縣總人口41803人。
2002年,全縣總人口42578人。
2004年,全縣總人口 43632人。
2007年,左貢縣總人口44379人。
2010年,左貢縣總人口46173人。
2011年,全縣總人口45852人。
2013年,左貢縣總人口45852人。
交通
左貢縣境內有318、214國道2條,共122公里,橫貫左貢縣全境,具有承東啟西、聯結南北的區位之便,是歷代商賈由茶馬古道進出西藏的必經之地;鄉道4條,共214公里。
川藏南線公路貫穿左貢縣3個鄉、53個行政村、境內長160公里。可通拉薩、昌都及四川成都、雲南昆明等地。是入藏的主要道路之一。距邦達機場僅150公里。
另左貢縣有支線4條,通車裡程達192公里。
2011年,左貢縣開工建設13條農村公路。
2012年,左貢縣1142個建制村全部通公路。增四級砂石路850公里,解決65個建制村的通達。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左貢縣位於西藏自治區東南部,昌都市東南部。北靠察雅,東依芒康,南接雲南德欽,西與察隅、八宿相連。
東西最大距離為408公里,南北最大距離為220公里,總面積1.17萬平方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97°06′-98°36′、北緯28°30′-30°28′。
地形地貌
左貢縣地處藏東南高山峽谷地帶,地勢北高南低。
左貢縣境內主要山脈有東達山、多拉山、茶瓦珠山、茶瓦多吉志嘎山,以及與雲南交界的梅里雪山,最高峰雀拉山峰,海拔5434米;最低海拔2650米;全縣平均海拔3750米;縣城駐地海拔3780米。
怒江、瀾滄江、玉曲河由北向南呈「川」字型縱貫全境奔流而下,形成三種不同的河谷地貌。
氣候
左貢縣屬藏東南高原溫帶半乾旱氣候。氣溫年差較小,熱量可利用率較高。降水分布不均勻。夏季降水集中,冬春季氣候乾燥寒冷。
年平均氣溫4.6℃,最高氣溫27.9℃,最低氣溫一23.0℃。1月份平均氣溫為—6.7℃,7月份平均氣溫為13.2℃,日平均氣溫5℃以上持續時間為176天,日平均氣溫0℃以上持續時間220天。氣溫年差19.2度,氣溫日差年平均14.5℃。
無霜期90天左右。
年平均降水量445.9毫米,年最大降水量683.2毫米,年最小降水量 302.2毫米。
年日照時數2186小時,年太陽總輻射量588千焦/厘米。
水文
左貢縣境內大小河流交錯,共有81條,總河長1463公里,年徑流量32.8億立方米。
左貢縣主要河流有玉曲河、瀾滄江、怒江、列曲、偉曲。還有吾通鄉的措貢湖(傳說是帕巴拉的靈湖),面積約3000平方米;田妥鄉的措姆達湖,面積2500平方米。
左貢全縣處於「兩江一河」流域內,怒江流經境內175公里,瀾滄江流經境內120公里,玉曲河流經境內240公里。全縣大小湖泊78個,總儲水量約536萬立方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全縣幅員面積1.17萬平方公里,森林面積253518公頃,森林覆蓋率36.99%,草地面積1243.98萬畝,耕地面積4.01萬畝。
水資源
境內微水發電站達201座、裝機總容量470.1千瓦。
植物資源
左貢縣林木蓄積量7650萬立方米,主要有經濟價值較高的雲杉、冷杉、馬尾松、柏樹等,還有少量世界珍稀樹種紅豆杉、紅松及國家一級保護樹種黃杉;怒江、瀾滄江流域還廣泛種植核桃、蘋果、野梨、桔子、葡萄、花椒、石榴等經濟林木。林下資源較為豐富,盛產蟲草、貝母、黃連、三七、紅景天、松茸等名貴中藥材。
動物資源
左貢縣主要野生動物有獐子、金雞、黑頸鶴、滇金絲猴、鸚鵡等上百種,飼養動物有氂牛、犏牛、黃牛、馬、綿羊、山羊等。
礦產資源
經濟概況
綜述
農牧業是左貢縣的主導產業。
總耕地面積約5.2萬畝,人均占地1.2,主要種植青稞、小麥、玉米、油菜等;草場面積約710萬畝,主要飼養氂牛、犏牛、黃牛、馬、綿羊、山羊等。森林總覆蓋面積52.5萬公頃。
2010年,全縣完成地方生產總值4.85億元,同比增長15%。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其中現金收入2400元)。完成社會民間投資任務3500萬元(含援藏資金),其中70%援藏資金直接用於改善農牧民生產和生活條件。財政收入達到1430萬元。
2011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完成4.735億元,同2010年比增長16%;農牧民人均純收人達到4051元,其中:現金收人2835元,分別增長13%和18%。總財力達到1.8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人完成1239萬元,實現稅收781萬元, 同2010年比增長36%。
2012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完成5.5億元,同2011年比增長16.16%,完成地區指標100.13%;預計完成財政收人1487萬元,完成年初計劃的100%,同2011年比增長20%;完成稅收收人1207萬 元,同2011年比增長58.81%,完成指標的120.7%。
2013年,左貢縣完成地方生產總值6.6億元,比2012年增長20%;財政總財力達到4.7億元,比2012年增長31%;一般預算收人2078萬元,其中稅收收人1537萬元,分別比2012年增長53%和73%。
2014年,左貢縣完成地方生產總值7.9億元,比2013年增長21.2%;農牧民人均純收入6110元,其中現金收入4276元,均比2013年增長15%;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003元。
第一產業
2011年,左貢縣農牧業總產值完成3.6億元,同2010年比增長12%;糧食產量達到1.6萬噸。
農作物播種面積5.61萬畝,其中:糧食麵積4.8萬畝、經濟作物面積0.58萬畝、飼草面積0.23萬畝;良種覆蓋率達88%;測土配方施肥8000畝,中低產田改造1.68萬畝;化肥使用量達到900噸;農作物有害損失控制在3%以內。牲畜存欄323157頭(只、匹);仔畜成活率95%,成畜死亡率控制在1.8%以內、牲畜出欄率達30%;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注苗率達到100%。
2012年,全縣農牧民人均純收人達到4580元,同2011年比增長13.06%;農牧民人均現金收人預計達到3205元,同2011年比增長13.05%。
2012年,落實農作物播種面積6.14萬畝,其中:糧食麵積4.46萬畝、經濟作物面積1.2萬畝、飼草面積0.48畝,糧經飼比例由2011年85:10:5調整為現在的73:20:7;糧食產量達到3250萬斤;良種覆蓋率達88%;測土配方施肥1萬畝,中低產田改造0.68萬畝,完成高產創建示範1.9萬畝,二級種子田5020畝;化肥使用量達到954噸;農作物有害生物災害損失控制在3%以內;牲畜年末預計存欄29萬頭(只、匹);仔畜成活率96%,成畜死亡率控制在1.8%以內。
2013年,左貢縣耕地總面積5.2萬畝,怒江沿岸蘋果、核桃、花椒、經濟林木種植突破2300畝大關。
除了高原上普遍生長的糧食作物和蔬菜以外,在怒江和瀾滄江流域,還盛產核桃、蘋果、野梨、桔子、葡萄、花椒、石榴等。 全縣糧食總產量完成15116.55噸;經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12436.5畝;城郊蔬菜種植達到751畝。
全縣牲畜存欄330231頭(只匹),新生仔畜12.35萬頭(只、匹),成活率為95.93%;成畜死亡控制在3%以內;全縣出欄牲畜7.8萬頭(只、匹),綜合出欄率達到32.01%。實現農牧民人均收人5313元,其中現金收人3718元,分別增長16%和16.2%。農牧區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7350人次,實現現金收人9123萬 元。
第二產業
2010年,全縣完成社會民間投資任務3500萬元(含援藏資金),其中70%援藏資金直接用於改善農牧民生產和生活條件。左貢縣聖康酒業有限公司600萬元招商引資項目簽訂協議。
2011年,左貢縣勞務輸出13485人/次,實現收人5071萬元。
2012年,左貢縣實施了4個招商引資項目,完成投資800萬元。
2013年,左貢縣完成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3億元, 比2012年增長29%。
第三產業
2011年,左貢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077萬元,同2010年比增長31%。建設和改造「萬村干鄉」農家店12家、配送中心2個。家電、家具下鄉活動,發放補貼125萬元。接待國內外遊客5萬餘人/次,實現收人400萬餘元,同2010年比分別增長6.2%和21%。
2012年,左貢縣接待國內外遊客6.3萬餘人欣,實現收人461萬餘元,同2011年比分別增長26%和15%。截至2012年底,該縣登記內資企業22戶、私營企業3戶、個體工商833戶,註冊資金1.2億元,從業人數3337人,戶數、資金、人數同比分別增長21%、36%和28%。4個招商引資項目,完成投資800萬元。
2014年,全縣旅遊接待人數達9.8萬人次,同2013年比增長35%;旅遊消費收入達1100萬元,同2013年比增長35%。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左貢縣有縣廣播電台和電視台,能轉播中央、西藏廣播電台的新聞節目和電視台5—6個頻道的電視節目。
教育事業
2012年,左貢縣共有各級各類學校19所、教學點32處,教職工425人。
左貢縣小學在校生4685人,人學率98.22%;初中在校生1893人,毛人學率91.27%;小學畢業率 87.35%、初中畢業率90.30%;考人內地西藏初中班24人,內地西藏高中班 6人。
2013年,左貢縣教育投人占財政收人20%的比例。完成美玉鄉日雪村等12所幼小一體化、9個雙語幼兒園、中小學改擴建項目;小學人學率98.65%,在校率100%,初中毛人學率達953%,考取內地西藏班19人、中職班3人。
醫療衛生
2011年,現行農牧區醫療制度,左貢縣農牧民參加率達85%。
2013年,左貢縣完成田妥、旺達等7個鄉鎮衛生院、128個村(居)級衛生室改擴建工程,配齊254名村醫。
2014年,左貢縣投資675萬元的旺達等7鄉(鎮)衛生院改擴建項目,6鄉(鎮)竣工並投入使用。
社會保障
2011年,左貢縣農牧民培訓2100人。 農牧民轉移就業培訓171人、實現就業119人。
2012年,左貢縣完成農牧民培訓2100人。
2013年,左貢縣全年民生項目投資1.4億元,安排公益性崗位114個,新增就業114人。城鎮職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養老、工傷、失業、生育保險實現了全覆蓋,超額完成新農保參保指標,完成參保人數204人,其中60歲以上應保盡保,參保率93%,僧尼養老保險參保552人,參保率達90.7%,五保集中供養人數160人,供養率達51%。按時足額發放城鄉低保6718人855.86萬元。
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資金1002.64萬元。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案件9起,兌現理賠款14.9萬元。
2013年,全縣農牧民安居工程建設777戶,完成總投資3661.5萬元,其中農房改造612戶,一般貧困戶165戶,受益農牧民群眾達3955人。
2014年,左貢縣城鄉醫療救助工作共救助164人,發放救助金額達80.0883萬元。其中,1萬元以下38人,共發放救助金額36.3723萬元;1萬元以上3萬元以下26人,共發放救助金額43.7160萬元。
2014年,左貢縣農牧區醫療制度鄉(鎮)、村覆蓋率達100%,個人籌資率達98%以上,農牧民群眾80%以上的醫療費用可以得到報銷補償。
2014年,左貢縣全縣80歲以上老人共388人,共發放老年人健康補貼資金12.55萬元。
2014年,左貢縣低保人數達到6721人,其中農村低保人數6619人,城鎮低保人數102人,2014年低保資金已全部完成兌現,共計1035.36萬元。
2014年,左貢縣共爭取到國家投資扶貧發展資金1736萬元,實施扶貧農發項目29項,全年共解決全縣529戶2380人的脫貧與發展問題,完成率達100%,脫貧鞏固率達98%。
基礎設施
左貢縣有縣郵政局1座,開辦有電報、電傳、匯兌、程控電話等業務。無光纜不能使用移動通訊設備。
2011年,左貢縣765戶群眾喜遷新居,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完成14個;新開工建設13條農村公路;解決4466人飲水問題;新增和改善農牧民用電629戶3774人;行政村通訊率78%;實施了美玉鄉飼草基地建設,改善草場灌溉面積5000畝;實施了55個「民辦公助」項目和18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完成重點區域造林、高原生態安全屏障防護林9286.7畝。
2012年,左貢縣投資5億多元,實現1142個建制村全部通公路。左貢地區投入3.23億元,新建農村公路項目62個,新增四級砂石路850公里,解決65個建制村的通達;投入1.5億元,新建寺廟通達工程項目(此項目資金不列入農村公路建設資金總額);投入2億元,續建31個農村公路項目;投資0.11億元,實施強基惠民短平快項目11個;其他項目8個,計劃投資0.357億元。
2013年,左貢縣在旺達鎮、東壩鄉建成了2個農技推廣基地。
萬畝葡萄種植基地建設一期工程4000餘畝土地平整、6座溫室育苗大棚、2座1000立方米畜水池已全部完工。
2014年,左貢縣農村飲水安全、無電地區電力建設、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中小河流治理等四大水利項目工程涵蓋續新建項目共計125項,總投資23.6億元,年內將完成投資15.6億元。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點1116個,維修改造130個工程點和17座寺廟供水工程;完成357座寺廟、577個行政村村委會供水,解決農牧區5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年內完成投資2億元。農村無電地區電源點及電網建設、戶戶通電工程、電網升級改造、電氣化縣建設、光伏電站5類共44個項目,總裝機容量12480千瓦,完成投資8.51億元,新增4.4萬人的用電。新增灌溉面積2.9萬畝,改善灌溉面積4.2萬畝,做好渠道、泵站等水利設施的配套與改造。左貢堤防工程等建設項目共計30個,投資1.3億元。
風景名勝
東壩民居
東壩民居,位於西藏昌都地區左貢縣怒江峽谷沿岸的東壩鄉境內,有600多年歷史。東壩民居的建築,融合了不同民族元素。整個建築,以天井作為組織中心,四周呈封閉狀,部分兩邊傾斜的屋頂鋪上了琉璃瓦,屋頂上臥着栩栩如生的雙龍雕塑。同時,建築的內外牆體繪畫裝飾中,內地常見的仙鶴、花鳥、鳳、金蟾等在這裡都可以見到。屋內窗戶相比一般藏式建築要大很多,窗框的裝飾雕刻也堪稱精美。
帕巴拉神湖
帕巴拉神湖景區地處扎玉鎮雪巴村,距左貢縣縣城78公里,以「神湖」及圍繞其周圍的冬日神山,倫珠寺、布穀塘草原、村頭沼澤水潭區,天然洞穴、奇樹、怪石以及松、楊、柏、雲、冷杉林區等風景組成。神湖面積約53萬餘平方米。
昌都強巴林寺的歷代高僧活佛都有來此祭湖的傳統,強巴林寺的帕巴拉活佛轉世也來此觀湖,因此得名帕巴拉神湖。[2]
左貢三大寺
左貢縣的重要宗教場所,三大寺廟都集中在田妥鎮,距左貢縣城46公里。其中左貢寺最大,坐落于田妥鎮所在地亞中村,它形似布達拉宮,建在象鼻山上,雄偉壯觀。土卡寺與田妥寺坐落在田妥村兩邊的山坡上,兩寺隔河相望。這三座寺廟內有許多國家級歷史文物,以田妥寺為最,該寺的木胎、泥塑、金菩薩等有着極高的考古和觀賞價值。
中林卡古墓群
中林卡古墓群距左貢縣城110公里。文物中包括石碗、石釵、石鋤、石鏟等生活生產工具,其中以陣容龐大的石棺墓最具盛名,據初步推算均屬新石器時代。石棺墓面積500餘畝,高數米的牆中所嵌石頭大到10餘人合抬不起。
碧土風景區
碧土風景區距左貢縣城160公里。發源於類烏齊縣的玉曲河中下游從左貢縣穿縣而過,在碧土鄉境內連續三個180度的轉彎流入怒江,形成了一片美麗區域。此處山高谷深,拐彎處水流湍急,河面寬20-80米不等。[3]
名優特產
酥油桶
對西藏的每個家庭來說,酥油桶是基本建設,每天都要使用它。酥油桶由兩個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簡桶,在左貢縣,一般用紅松等材料做成,其他地方也有用茅竹做簡桶。簡桶上下一般大,高二尺左右,直徑約半尺,外圍用銅皮箍,上下兩站用銅做花邊,可以打出各種花紋。一部分是攪拌器,是用一根棍和小圓木板組成。
木碗
木碗是藏族群眾心愛之物,即使外出也隨身攜帶,無論上山砍柴,下地勞動,還是放牧,都把木碗揣在懷裡,隨時用來喝茶、抓糌粑。質地結實,不易破裂,花紋細膩,較為美觀。木碗的種類很多,有抓糌粑用的大碗,有喝酥油茶的小碗,還有儲存物品的蓋碗。通常蓋碗都裝有銀、銅等飾物。木碗方便耐用,剩食品店物不改味,便於攜帶,雜木做的木碗有防毒作用。
腰刀
刀是藏族的飾物,左貢藏族一般喜歡帶刀,有的人腰側佩長刀,腰間插一小刀。牧民用長刀自衛,防獸,農民用長刀砍柴,修整果林,用途十分廣泛。短刀用於宰殺牲口,剝牛羊皮,切肉、切菜等。刀柄用骨木包上,並鑲上黃銅、白銀,刀鞘刻着龍鳳等圖案,有的點綴寶石、瑪瑙等貴重物品。左貢縣田妥鄉有藏刀生產,刀刃鋒利,鋼質較好,曾在香港展銷會上獲獎。
金銀器皿
金銀器皿是藏族傳統工藝,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除裝飾品外,還有許多日用生活器皿,是用金銀製作的,如用銀做成的勺子、筷子、碗和和肋,做工細膩精緻,有龍、虎、獅、鳳凰等圖案,是珍貴的藝術紀念品。
木器家具
藏族木器家具民族手工業品歷史悠久,大致可分為藏櫃、藏桌兩大類。
藏櫃有上下兩層,可以放書、衣物和食品,茶具長約1.1米,寬約0.15米,高1.2米,櫃面雕花漆畫,十分華麗麗。一般用兩個同一樣式的柜子相連擺放和使用。藏桌有吃飯、喝茶用的小方桌,其特點是桌與櫃相似,腰短,三面鑲木板,一般無拉門,看上去象一個方櫃。藏式木器表面畫有各式花卉、人物、禽獸、仙鶴、壽星,四周有回紋、竹節等圖案。
視頻
左貢縣文化旅遊導視
視頻
如美鎮→左貢縣
視頻
西藏左貢縣怒江河谷萬畝葡萄園宣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