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堡
巴林堡,葡萄牙殖民地時期稱為葡萄牙堡(葡萄牙語:Qal'at al Portugal),是巴林的一個古代遺址,考古學發掘工作從1954年開始, 是一個典型的台形人工土墩遺址。土墩高12米(39英尺),包括7層堆建而成,供予人類居住。人工土墩的建造自公元前2300年至18世紀,建造者包括加喜特人、葡萄牙人和波斯人。這裡曾經是迪爾蒙文明的首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2005年將遺址及附近的港口、城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
目錄
歷史
通過考古學的發掘工作和出土文物研究,確立了關於古代國家的歷史。這一地區被認為擁有5000多年的歷史,是研究巴林地區銅器和青銅器時期的重要遺址。
巴林堡地區最早出現的建築物大約建造於三千年前,地址選在巴林島東北部的山峰附近。 目前巴林堡遺址所保存的建築大約始建於6世紀。
遺址享有巴林「最重要的古代遺蹟」稱號。遺址最初的發掘工作是在1954年和1972年,由丹麥的一個考察隊進行。之後的1977年,來自法國的考察隊也進行了發掘工作。自1987年起,巴林本地的考古學家開始工作在遺址地區。考古學研究發現,遺址包含七種文明,而其中最早出現的文明,也是當地古代影響力最大的文明是由迪爾蒙帝國創造的迪爾蒙文明。同時丹麥的考察隊發現,這裡也保存了一個關於古希臘文化的遺址。
地理
堡壘建造在巴林島上的北部海岸,在晴朗的天氣下,從薩爾可以看到。從地理角度看,巴林堡就像一個「哨兵」包圍巴林首都麥納麥。堡壘距麥納麥約6 km(4 mi)。遺址所在地土壤比較肥沃,是海灣地區荒地墾拓工程下最大的耕地。
設施
巴林堡有人工建造的連續許多層土墩。社會階層生活地區面積180,000平方英尺(17,000平方米),生活區包圍着土墩的核心區 。遺址證明了這一地區從大約公元前2300年至16世紀期間有人類文明存在。遺址大約發掘了總面積的25%,已發掘區顯示當地歷史上存在有住宅、公共、商業、宗教和軍事區,同時表明歷史上巴林堡地區對外貿易是較為繁榮的。在高約12米(39英尺)的土墩頂部,有一個突出的葡萄牙堡(Qal`at al-Burtughal),當地的「堡壘」一詞也因此稱為qal`a。作為迪爾蒙文明的首都,對當地文化影響最大的文明是迪爾蒙文明,同時也保留了大量的迪爾蒙文化。
遺址擁有多個區域和城牆,包括Saar墓、Al-Hajjar墓、卡賽人宮、Madimat Hermand墓、 Madimat Isa墓、Al-Maqsha墓、Uperi宮、Shakhura墓和北城牆。銅器時代,圍繞街道和住房有兩部分城牆。巴爾巴爾陶器出土於城牆中部的建築群,年代大致和巴爾巴爾廟相同,但有一些出土陶器的年代更為久遠,可以追溯到前3000年甚至更早。發掘出的銅器和象牙可以用來研究古代的對外貿易。許多物品在網上展出,如丹麥發掘出的「蛇碗」、 石棺、印章和鏡子等[2]。
布局
遺址發現一個聚落,是東阿拉伯時代唯一的聚落。通過遺址推斷,在靠近綠洲發展農業的人種植棕櫚樹,飼養牛、綿羊、山羊並在阿拉伯海域捕魚。聚落建造的房子以石頭配以粘土或砂漿為材料,屋內寬敞,有抹上灰泥的地面。
堡壘的城牆目前只能在土墩的北側、西側和南側,東部還沒有挖掘。防禦工事面積15公頃(1,614,587平方英尺),由砌石所築的城牆厚度不一,城牆留有門,可供例如大篷車等的交通運輸。西部城牆目前保存較為完好,長9米(30英尺)。街道南北走向,有12米(39英尺)寬。
約前1800年,當時的城鎮逐漸衰落,並最終掩蓋在沙漠中。
視頻
巴林堡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世界文化遺產——巴林貿易港考古遺址, 宣講家網,2015-05-05
- ↑ 巴林島的卡拉特考古遺址:迪爾蒙國的古港口和首都—巴林(1)—世界文化和自然,新浪博客,201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