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生港
巴生港 |
---|
圖片來自中文百科全書 州屬 雪蘭莪 |
巴生港(馬來語:Pelabuhan Klang),《航海圖》譯吉令港, 英殖民時期舊稱「瑞天成港」(英語:Port Swettenham),是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巴生縣的一個港區,距離巴生市西南方約6公里,與吉隆坡通過聯邦2號公路和巴生港線鐵路服務相連接。
巴生港作為馬來西亞的重要集裝箱口岸,不僅是該國的最大貨運港口,也是馬來西亞在西馬西海岸和馬六甲海峽的「海上門戶」之一。
目錄
簡介
1882年,英屬雪蘭莪政府為運輸錫米,開始在馬來亞中西部建設鐵路,促進巴生港的開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因國際形勢需要,巴生港不斷發展。20世紀的60年代和70年代,巴生港加深水深與泊位,並建立處理貨櫃及傳統貨物的碼頭。
巴生港是世界第十三大繁忙轉運港(2004年)、第十二大繁忙貨櫃港(2012年),也是貨物吞吐量第十六大港口(2011年)。
港口位置
巴生港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西南約40公里,馬六甲海峽之東北岸,東距鄰國的新加坡港211海里,北距檳城港191海里,西距印尼的勿拉灣港237海里。港區在巴生河口以北,沿海岸南北伸展,又有南、北港之分。北緯03.00°,東經101.24°。
巴生港地理概況
巴生港是馬來西亞的最大港口,地理位置優越,位於馬六甲海峽,是遠東至歐洲貿易航線的理想停靠港,因此在航運市場中具有明顯的競爭優勢。巴生港毗鄰設有自由貿易區,其腹地廣闊,產業發達,已發展成為區域性的配發中心。
北部港界:從燈塔B向西北方向的Pulau Angsa燈塔延伸,直到北緯3°07′24″,然後再向正東方向擴展直到大陸。
東部港界:從Tanjung Ru沿着北緯2°50′21″向西延伸直到東經101°14′00″,然後再向正北方向擴展直到Pulau Pintu Gedong。
該港包括Klang海峽、Selat Lumut、Sungai Puluh、Sungai Aur、Sungai Langat內的所有水域和北緯3°07′24″至北緯2°50′21″之間的所有航道;從東經101°28′30″向西,則包括所有長堤、突堤、登陸處、碼頭、駁岸、船塢和其他類似的地點(無論其是否標有高水位線),以及海岸或淺灘上所有標有45.72米高水位線的地方,私人財產除外。
巴生西港、巴生北港和巴生南點碼頭
巴生港由西港碼頭、北港碼頭和南點碼頭(Southpoint)組成,其中,西港碼頭由西港控股有限公司(Westports Holdings Berhad)運營,北港碼頭和南點碼頭由馬來西亞MMC集團旗下的北港有限公司(Northport Malaysia Bhd)運營。
西港擁有8.4公里長的碼頭泊位和逾187公頃的堆場面積,主要負責處理巴生港的國際中轉貨物,吞吐量占巴生港的大多數份額。北港服務本地市場,是區域內東盟各國進出口的重要門戶。西港與北港兩大碼頭各司其職,逐漸將巴生港發展成為可與新加坡港匹敵的重要航運樞紐。南點碼頭的泊位規模更小些,只有8至10米的水深,泊位長度為1.1公里,負責散貨運輸。[1]
碼頭泊位概況
南港
碼頭前沿區大約寬15.2米(50英尺),並有三條鐵路路軌。南港主要滿足馬來西亞半島、沙巴州與砂拉越州之間的交通運輸,以及巴生港的散裝液體貨物的運輸。
北港
巴生港北港擁有集裝箱裝卸區、件普通貨物裝卸區、干散貨裝卸區以及液體散貨裝卸區。總共有18個遠洋碼頭,碼頭線總長度達到3 939 米,包括:4個集裝箱泊位,水深-13.2米;兩個集裝箱泊位,水深-15米;6個集裝箱泊位,水深-12米;兩個普通貨物泊位,水深分別為-9.5米和 -12米;兩個干散貨泊位,水深-11米,排水量可達45 000噸;兩個油輪系纜柱泊位,排水量可達60 000噸。集裝箱碼頭共有24台集裝箱起重機。占地84.6公頃的存放區存儲能力為19 212 TEU,包括757個冷藏集裝箱插頭。貨運站占地48 462平方米;其它設施:91台載重能力為 30噸-35噸的跨運車,168台牽引車和原動機;168台拖車,裝載能力為50噸;30台起重龍門架;45台鏟車,裝載能力為3噸-15噸。件雜貨裝卸區:該裝卸區還有1個食用油油庫和2個燃料倉庫。
西港碼頭
共有15個遠洋碼頭:2個供液體散貨碼頭 長300米和1個供液體散貨碼頭。集裝箱運輸設施:11台集裝箱起重機,30台龍門起重架,66台原動機,66台拖車,4台裝卸機。其它裝卸區有一個專設的旅客登陸區,包括三個碼頭,總長為660米。
能源突堤
在巴生港有一個專設的能源突堤,向巴生海峽北部的Kapar發電站提供石油和煤資源。碼頭長為335米,深13.5米,排水量為80 000噸。有兩台龍門起重架卸載煤。
視頻
參考資料
- ↑ 巴生港_Port of PORT KLANG,港口介紹 搜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