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街 (香港)
庙街 |
---|
|
庙街(Temple Street)位于香港九龙油尖旺区中的油麻地,呈南北走向,连接文明里及柯士甸道。庙街以售卖平价货的夜市而闻名,被喻为香港的“平民夜总会”。由于庙街的性质与旺角的女人街相似,而到访的人则以男性为主,故亦有“男人街”的称号。曾有不少电影取景于此。
目录
历史
庙街早于1887年的九龙地图上已有纪录。当时庙街分为两段,以油麻地天后庙为界,以北一段称为“庙北街”,以南一段则称为“庙南街”[1]。由1920年代开始,天后庙对出的广场(俗称“榕树头”)开始发展成大笪地式的休憩场地,带动了庙街附近不少贩卖杂物及小食摊档的存在。广场对出一带的街道众坊街(英语:Public Square,以前曾译作“公众四方街”),也是由这个广场得名的。
1968年,港英政府拟在天后庙的广场的附近兴建梁显利社区服务中心,引起该处经营的200多个流动小贩对搬迁安排的不满。在油麻地街坊会及皇家香港警察协调后,政府决定在庙街及上海街近榕树头一带划出面积3呎乘4呎的摊位作安置之用,但须经过抽签分配。
1975年3月,当时的香港市政局在庙街划出“小贩认可区”,使庙街原有的小贩得到有系统的管理。庙街的小贩认可区包括北段文明里至众坊街一段,以及南段甘肃街至南京街一段,共有近600多个划定位置供小贩摆卖。摊位本来在傍晚开始营业,1998年中部份的营业时间更改由中午开始。
特色
每天从傍晚时份开始,庙街路边的摊档便会陆续开始营业。摊档售卖的物品相当多元化,包括男性服装、手工艺品、茶具、玉器、古董、廉价电子产品以至是成人用品都有。而在天后庙外有不少看相算命的摊档,有时候附近还会有传统粤剧表演。早年更曾有一些武师在此表演卖艺及卖药。
除此之外,庙街内也有不少富有香港本土特色小食的摊档,包括海鲜、煲仔饭及各类面食等等。由于价钱大众化,而且口碑不俗,故深受居民以及外地游客欢迎。
庙街亦开设有一些麻雀馆,部份已经有数十年历史,甚有传统文化特色,光顾的多属老一辈人士。
造价达300万港元的庙街牌坊于2010年12月18日晚上6时30分揭幕,牌坊位于庙街与佐敦道交界,高10.5公尺、阔8.9公尺,是香港第一座地标牌坊,剪彩仪式由民政事务总署署长陈甘美华主持从佐敦道向北望入庙街的牌楼对联:“庙宇辉煌四海升平千业盛;街衢熙攘九州物阜万邦通。”从庙街向南望的牌楼对联:“庙显中华传统文化;街现香港创新精神。”
- 前任庙街商会主席:陈锦荣[2]
- 前任庙街商会主席:陈锦荣[3]
- 现任庙街商会主席:陆兴发
对媒体的影响
高空投掷腐蚀性液体伤人案
继旺角西洋菜南街行人专用区及铜锣湾骆克道等闹市于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先后被腐弹狂攻陷后,于2010年1月9日晚上约9时40分,一名腐弹狂于庙街与南京街交界的一座唐楼天台向地下的大牌档投下两枚腐液弹,导致多人受伤,犯案的狂徒已被警方拘捕
参考文献
- ↑ 尔东. 香港历史文化小百科16-趣谈九龙街道. 明报出版社. 2004-11: 页109–110. ISBN 962-8871-46-3.
- ↑ 港九新界贩商社团联合会成员会名单
- ↑ 港九新界贩商社团联合会成员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