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道中
《徐州道中》是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學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文天祥的作品之一。
文天祥多有忠憤慷慨之文,其詩風至德佑年間後一變,氣勢豪放,允稱詩史[1]。他的著作經後人整理,被輯為《文山先生全集》。
“ |
彭城古官道,日中十馬馳。 咫尺不見人,撲面黃塵飛。 白頭漢王縞素師,美人燕罷項羽啼。 一時混戰四十萬,天昏地黑睢水湄。 乃知大風揚沙失白晝,自是地利非天時。 漢王倉皇問道西,一兒一女嘻其危。 太公呂后去不歸,俎上寧有生還時。 未央稱壽太上皇,巍然女媧帝中闈。 |
” |
— [南宋]文天祥 |
目錄
作者簡介
軍事成就
開慶元年(1259年),補授承事郎 、簽書寧海軍節度判官[3]。時元軍攻鄂州(今武漢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張遷都避兵。文天祥尚未就職,即上書宋廷,建策建方鎮分地防守,從民兵中選精兵,破格選用將帥。並請除殺動搖民心的董宋臣,未被採納,辭官回鄉。後起任刑部郎官、知瑞州、尚書左司郎官等職。
咸淳六年(1270年)四月 ,任軍器監、兼權直學士院[4],因草擬詔書有諷權相賈似道語,被罷官。德佑元年(1275年),元軍沿長江東下,宋守將多降。文天祥罄家財為軍資,招勤王兵至5萬人,入衛臨安(今杭州)。上書力陳分全國為四鎮集中財力、軍力抗元。旋為浙西、江東制置使兼知平江府。遣將援常州(今屬江蘇),因淮將張全見危不救而敗 ,退守餘杭(今杭州西)。德佑二年(1276年)力請同浙西制置副使兼知平江府張世傑率京師軍民20餘萬,與元軍背城一戰,宋廷不許。旋任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赴元軍議和,因面斥元丞相伯顏被拘留,押解北上途中逃歸,泛海至溫州(今屬浙江)。五月,在福州與張世傑、禮部侍郎陸秀夫、右丞相陳宜中等擁立益王趙昰為帝,任樞密使、同都督諸路軍馬。建策取海道北復江浙,為陳宜中所阻,遂赴南劍州(今福建南平)聚兵抗元。
十一月,進軍江西失敗。景炎二年(1277年)五月,在各地抗元義軍和人民支持下,再攻江西,於雩都(今於都)擊敗元軍,收復興國(今屬江西)及贛州、吉州的屬縣,終因勢孤力單,敗退廣東。祥興元年(1278年)十二月,在五坡嶺(今廣東海豐北)被俘。次年,元蒙古、漢軍都元帥張弘范將其押赴厓山(今新會南),令招降張世傑。文天祥拒之,書《過零丁洋》詩以明志。
視頻
徐州道中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我國南宋大臣,捨身成仁的忠臣文天祥的一生是怎樣的?,人物故事
- ↑ 宋末三傑,趣歷史
- ↑ 宋朝推官和判官執掌有什麼不同? ,搜狐,2020-08-28
- ↑ 古代學士是什麼意思,十萬個為什麼,202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