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徐樾(?-1552年),子直波石江西貴溪縣人,明朝政治人物。

徐樾

{{{國家}}}
族裔 漢族
出生 生年不詳
逝世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出身
  • 嘉靖十一年壬辰科進士出身

目錄

簡介

嘉靖進士,官至雲南布政使,在沅江土酋之亂中遇難。 其父徐灌,生子徐棐、徐樾。徐樾娶御史詹昇之女。

嘉靖十一年(1532年)成進士,任禮部郎中嘉靖十八年(1539年)擢升為福建參議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以副使督學貴州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雲南元江府知府那憲被叔父那鑒弒殺,那鑒發動叛亂。明廷調集兵馬,兵分五路進行清剿,叛軍詐降。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徐樾擢升為雲南左布政使,押着軍餉到達南羨(今元江縣境內),逢那氏詐降,那鑒以埋伏大象以及兵馬殺出,徐樾「以布政使請兵督戰而死」[1][2],《明史》載:「土官高鵠當元江之變布政司徐樾遇害,奮身赴救,死之。」其弟子顏鈞尋其骸骨,歸葬於心齋墓庵。雲南巡撫趙炳然上報朝廷,追贈為光祿寺卿

著作

徐樾少從王守仁心學嘉靖七年(1528年)又受業於王艮[3]。著有《日省仁學錄》。孫應鰲整理他的遺稿編為《徐子直集》。徐樾未生育,以兄長徐棐的幼子徐罃為子。

事跡

徐樾,江西貴溪人。王陽明因在江西任職,因此年輕的時候追隨王陽明學心學

 
原圖鏈接 徐樾在雲南布政使任上的印鑑 來自騰訊網

嘉靖二十九年,雲南巡撫和御史奏請朝廷剿滅那鑒,朝廷遂任命浙江台州石簡為雲南巡撫,奉旨征之。此前嘉靖二十三年,徐樾以副使督學貴州,如今又擢升其為雲南左布政使,一同參與了平定那鑒,徹底恢復朝廷的統治。

此時正值四月至八月,元江地區,天熱瘴甚,本來不適宜這個時候用兵。無奈石簡原來在貴州布政使時,有少數民族暴亂,撫按攻剿難克,遂命石簡以威望招撫,簡受命後單騎前往勸諭,事態得以平息。

但是貴州和雲南不同,貴州不和邊境接壤,山地多,更貧瘠,氣候也涼快,大軍一到,恩威並施,也就歸順了,所以石簡一到任就下令出兵元江。

而元江直接連通邊境,實力很強,離心傾向更強,元江地區是兩山險而夾一道,那鑒就占據兩邊高山,同時在中間的道路的兩邊挖掘濠溝,又引山水注入濠中,使明軍無法攻上兩側的高山,並令軍隊埋伏在山莽中,大軍從山道中進入,前有壕溝阻擋,兩側有大軍埋伏,紛紛中火槍而墮入水中。只能頂着酷暑和土兵對峙,人困馬乏。大家請教巡撫石簡下一步如何進展,此時石簡也是無計可施,只能問計與徐樾,徐樾是雲南布政使司左布政使,地位僅次於巡撫,本不隨軍行動,此時是前來勞軍的。

徐樾獻計「擒賊先擒王」,只隨身帶着幾名布政使司的衙役隨行,自己一馬當先,信馬由韁,裝作前來招安,要求會見那鑒。暗中吩咐扈從,如果那鑑識時務,迫於形勢,能夠接受朝廷「改土歸流」則「能撫則扶」,否且暗令身邊精壯,以迅雷之勢突然縱馬上前,將其從馬揪下來,摁在馬上綁起來,趕緊就回馬往本隊大營跑,本隊再派人接應,只要能順利跑贏這二三里路,就算勝了。造成敵群龍無首之勢,再傳徼於眾土卒。徐樾提醒眾人,行動的關鍵在於,拿的人要「若隼之攫」,一擊必中,同時官軍的馬,比雲南的滇馬高大,衝刺速度快,滇馬為矮腳馬,穩健耐力長,適合山路險路,土兵反應過來也追不上。而且隨行的都是官府的衙役,不是普通衝鋒陷陣的士卒,這些人十幾年天天練得就是拿人,可謂萬無一失。

故將大軍留在四五里外,自己則頭戴「喜鵲窩」(一種當地氈帽),服紵絲短袍,外披羊毛氈衫,下穿土布褲襪,全身當地少數民族打扮,前往土舍。

狡猾的那鑒得知,沒有親自出來,而是派被自己收買的一個流官經歷叫張維,前來迎接徐樾,並拿出一張二萬兩的銀票打算賄賂徐樾。徐樾看到這個被收買的經歷,打算一劍將其斬了,那個經歷嚇得趕緊跑了。之後又來了幾個被收買的生員,跟徐樾說那鑒打算歸降,言語間說了很多那鑒的好話。明政府治理西南少數民族一個最重要的標誌,就是在當地設「儒學」,行政是土司,元江府學可是有上級管理,可見連府學也被那鑒給控制了。徐樾見狀大怒,趕走了這幾個生員,正在此時,戰鼓聲響,那鑒騎着一匹高大的戰象出來了,這大大出乎徐樾的預料。徐樾一行騎馬,人家騎大象,高高在上,突然擒之的計劃沒法實行了,身邊的皂隸本不善戰,此時也一起持盾牌擋在徐的前面,不讓徐樾上前。

徐樾見狀,知道擒拿之計也不可能,自己為了朝廷的尊嚴,也不能畏懼再折返回去,於是喝退眾人,自己挺刃上前,與之交戰。

有一個雲南姚安(今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縣)的土官叫「高國」,估計是音譯,也有書里叫「高鵠」特別英勇,護衛在徐樾馬前,徒手斗殺了四名敵人,徐樾見到高國如此應用,大聲考贊「好土舍,好土舍,賞千兩。」突然身中兩槍,高國與徐樾一同戰死。

徐樾也成為整個明朝在西南平定叛亂,陣亡的最高級官員。

後來徐樾的弟子顏鈞尋其骸骨,將徐樾歸葬於他的第二任老師王艮的墓旁。

徐樾雖死,但大軍依舊圍困,尤其是當地土人,痛恨那鑒戕主奪嫡,怎麼都不退兵,沒辦法那鑒請降,但官兵懲罰他殺害徐樾,不接受投降,導致元江城中拆屋做飯,一斗米賣到銀三四錢。直到嘉靖三十二年那鑒才兵敗服毒自殺,可見西南的平叛多麼艱難。

徐樾曾深受王陽明、王艮兩位思想家的教誨,自己的弟子也是思想家,如果不是身死於戰場,很可能也能成為一位思想家,名垂青史。[4]

參考文獻

  1.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人傳記資料索引》4940:徐樾,字子直,號波石,貴溪人。初從王守仁游,復受業於王艮,得其傳。擧嘉靖十一年進士,歷官雲南左布政,死沅江土酋之難。有波石集。
  2. 《明儒學案》:布政徐波石先生樾 徐樾字子直,號波石,貴溪人。嘉靖十一年進士。歷官部郎,出任臬藩。三十一年,陞雲南左布政使。元江府土舍那鑑,弒其知府那憲,攻劫州縣,朝議討之。總兵沐朝弼、巡撫石簡會師,分五哨進勦。那鑑遣經歷張惟至監軍僉事王養浩所偽降,養浩疑不敢往。先生以督餉至軍,慨然請行。至元江府南門外,鑑不出迎。先生呵問,伏兵起而害之。姚安土官高鵠力救,亦戰歿。我兵連歲攻之不克。會鑑死,諸酋願納象贖罪,世宗厭兵,遂允之。時人為之語曰:「可憐二品承宣使,只值元江象八條。」傷罪人之不得也。
  3. 《明儒學案》:布政徐波石先生樾 先生少與夏相才名相亞,得事陽明,繼而卒業心齋之門。先生操存過苦,常與心齋步月下,刻刻簡默,心齋厲聲曰:「天地不交否?」又一夕至小渠,心齋躍過,顧謂先生曰:「何多擬議也?」先生過渠,頓然若失,既而嘆曰:「從前孤負此翁,為某費卻許多氣力。」先生謂:「六合也者,心之郛廓;四海也者,心之邊際;萬物也者,心之形色。往古來今,惟有此心浩浩淵淵,不可得而測而窮也。此心自朝至暮,能聞能見,能孝能弟,無間晝夜,不須計度,自然明覺,與天同流。一入聲臭,即是意念,是己私也。人之日用起居食息,誰非天者?即此是真知真識,又從而知識之,是二知識也。人身之痛癢視聽,無不覺者,此覺之外,更有覺乎?愚不肖者,未嘗離此為體,奚謂不知?不自知其用處是性,故曰『蠢動』。是以動處是覺,覺處亦昏昧也。」此即現成良知之言,以不犯做手為妙訣者也。心齋常謂先生曰:「何謂至善?」曰:「至善即性善。」曰:「性即道乎?」曰:「然。」曰:「道與身孰尊?身與道何異?」曰:「一也。」曰:「今子之身能尊乎?否歟?」先生避席請問曰:「何哉,夫子之所謂尊身也?」心齋曰:「身與道原是一件,至尊者此道,至尊者此身。尊身不尊道,不謂之尊身,尊道不尊身,不謂之尊道。道尊身尊,才是至善。故曰『天下有道,以道狥身;天下無道,以身狥道。』若以道狥人,妾婦之道也。己不能尊信,又豈能使彼尊信哉!」先生拜而謝曰:「某甚慚於夫子之教。」即以受降一事論之,先生職主督餉,受降非其分內,冒昧一往,即不敢以喜功議先生,其於尊身之道,則有間矣。
  4. 王陽明弟子徐樾,本可成為思想家卻死於平定西南叛亂之中 2019年1月15日 - 我們今天要是的主人公徐樾,就是死於雲南土司的叛亂。 圖2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別號陽明 徐樾,字子直,江西貴溪人。王陽明因在江西任職,因此年輕的時候追隨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