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獵龍屬
怪獵龍屬(學名:Teratophoneus)是獸腳亞目暴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的北美洲。
化石是一個不完整的頭顱骨、身體骨骼,發現於美國猶他州的Kaiparowits組地層,地質年代約7600萬年前,相當於坎潘階晚期。在2011年,湯瑪斯·卡爾(Thomas Carr)、湯瑪斯·威廉森(Thomas Williamson)等人將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是柯瑞氏怪獵龍(T. curriei)。屬名在古希臘文意為「怪物兇手」;種名則是以古生物學家菲力·柯爾(Philip J. Currie)為名[1]。
與其他暴龍科相比,怪獵龍的頭顱骨較短,上頜骨角度較陡,眼眶後突的角度陡,枕骨旁突朝向側方,頭蓋骨基部短,牙齒數量少。研究人員根據較短的頭顱骨,推測怪獵龍有不同的食性、生態位。
目录
描述
怪猎龙的模式标本包含了一具不完整的头骨和颅后骨架的部分。该标本原本分配成四个个体但有可能只是属于一个亚成年个体。根据湯瑪斯·卡爾等人的测量,标本有6公尺长,667千克重,并未完全成长。
參考文獻
- ↑ Thomas D. Carr, Thomas E. Williamson, Brooks B. Britt and Ken Stadtman. Evidence for high taxonomic and morphologic tyrannosauroid diversity in the Late Cretaceous (Late Campanian) of the American Southwest and a new short-skulled tyrannosaurid from the Kaiparowits formation of Utah. Naturwissenschaften. 2011, 98 (3): 241–246. PMID 21253683. doi:10.1007/s00114-011-0762-7.[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