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安魂曲
戰爭安魂曲[1] ,英語:War Requiem,Op. 66,是本傑明·布里頓1961年(1962年1月正式完成)為新建的考文垂大教堂(二戰中炸毀)創作的一部安魂曲[2]。
目錄
簡介
《戰爭安魂曲》是英國作曲家布瑞頓(Benjamin BRITTEN),為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空襲的考文垂大教堂重新落成而寫,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合唱作品之一。
除去歌手外,演奏本作品需要一個大管弦樂團和一個室內管弦樂隊,時長80至85分鐘。
布瑞頓將一戰期間陣亡的詩人歐文(Wilfred OWEN)寫下的詩作穿插於安魂曲經文中,提出對於戰爭殘酷的理解與詮釋。
劇中描述著戰後人道主義的不彰,各類爭端仍舊不斷,在世界的前途仍舊籠罩於陰霾之下,《戰爭安魂曲》遂成為史上以戰爭為題材的經典代表。
全曲共有六段音樂,透過天主教的安魂曲為主調,搭配歐文的詩作,共築出撫慰人心的傑作。
2019年,戰爭安魂曲被收入美國國會圖書館的國家錄音檔案(National Recording Registry)。[3]
主要演出
《戰爭安魂曲》1962年世界首演,由俄國女高音、英國男高音與德國男中音共同演出,代表於二次世界大戰曾為敵人的國家相互握手言和,使烽火中的戰魂回歸平靜。
2004年曾由時任NSO國家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簡文彬,率領樂團在臺北國家音樂廳演出。此劇歷經50餘年,至今仍舊是不斷重製、意義也不斷翻新的時代經典。
導演丹尼爾.克萊默(Daniel KRAMER)表示:「當時和簡文彬總監談到,與衛武營的合作可能性時,距離第一次世界大戰將近百年,因此開啟雙方共製《戰爭安魂曲》的合作契機。原作者歐文(Wilfred OWEN)以拉丁文書寫的詩作,與追弔逝者的畫面結合時,帶給人強烈的共鳴。這齣作品表現國族、親族與袍澤間,因戰爭而更為深厚的的情誼與羈絆,期盼藉此作品,讓世人對戰爭有更深的省思。」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英國國家歌劇院,跨國打造旗艦鉅作《戰爭安魂曲》,此次跨國共製是亞洲獨家首演,2月28日(五)、3月1日(日)在衛武營歌劇院登場。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形容:「此劇除了表現藝術對於人道主義是普世價值的關懷,也感受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對戰爭的困惑與無助,更傳達現今對於反戰的期盼。衛武營由過去的新兵訓練中心蛻變為世界級劇院,此次在二二八和平紀念日推出《戰爭安魂曲》,別具意義。」
外部鏈接
參考文獻
- ↑ 歷經50年、228演出別具意義!台英跨國打造《戰爭安魂曲》衛武營獨家首演,ETtoday新聞雲,2020-02-25
- ↑ Philip Reed "The War Requiem in Progress" in Britten: War Requiem by Mervyn Cooke (1996).
- ↑ Andrews, Travis M. Jay-Z, a speech by Sen. Robert F. Kennedy and 'Schoolhouse Rock!' among recordings deemed classics by Library of Congress. The Washington Post. March 20, 2019 [March 25,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