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是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北欧国家,是波罗的海国家之一。图文拉脱维亚地图

拉脱维亚(Latvija),正式国号拉脱维亚共和国(Latvijas Republika),是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北欧国家,是波罗的海国家之一。[1]北、南、东分别与爱沙尼亚立陶宛俄罗斯为邻,西边隔波罗的海瑞典相对,东南国境则与白俄罗斯接壤。拉脱维亚总人口数为2,070,371人[2],国土面积{{convert|64589|km2|sqmi|abbr=on[3],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4]

政治体制上,拉脱维亚是一个民主议会共和制国家,于1918年建国,以里加为首都;而作为单一制国家,拉脱维亚全国分为119个行政区域,包括109个自治市和9个直辖市。[5]在语言上,拉脱维亚以印欧语系中唯一仅存的波罗的语族语言,拉脱维亚语为官方语言,是该国主要民族拉脱维亚人的母语;另一方面,立窝尼亚人作为该国原住民族,则使用乌拉尔语系立窝尼亚语,但该语言已逐渐步入死亡

美丽的拉脱维亚。

拉脱维亚是北欧理事会欧洲联盟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欧洲委员会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波罗的海国家理事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北欧投资银行|Nordic Investment Bank及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等国际组织成员国。2014年时,拉脱维亚在人类发展指数中排名第49,是高收入经济体之一。[6][7]该国曾使用拉脱维亚拉特为其官方货币,直到2014年加入欧元区,以欧元作为新国币。[8]

目录

历史

公元前3000年左右,拉脱维亚人的祖先定居在波罗的海的东岸。[9]公元前900年,几个不同的波罗的海部落定居在拉脱维亚:克罗尼人塞梅加廉人拉特加廉人瑟罗尼亚人(拉脱维亚语: kurši, zemgaļi, latgaļi, sēļi)以及说芬兰语利沃尼亚人lībieši)。波罗的海人建立了到古罗马的商路,以当地产琥珀交换贵金属。[10]

尽管上千年来当地人和外部世界一直保有联系,但完全融入欧洲社会已经是12世纪了。[11]12世纪晚期,第一个传教士由罗马教皇派遣,来到了道加瓦河下游进行传教。并且逐渐建立了由德国商人和传教士为主的定居点。[12]但当地居民却没有接受基督教。[12]于是日耳曼十字军被派往拉脱维亚,用武力强迫当地居民改信基督教。[13]这时,克罗尼人塞梅加廉人拉特加廉人瑟罗尼亚人都已建立自己的王国并与入侵者对抗。 但在13世纪早期,德国人控制了今日拉托维亚的大部以及爱沙尼亚的南部地区。并且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十字军国家即后来所知的玛利亚地利沃尼亚里加成为了主要的贸易中心,并于1281年的加入了汉萨同盟

18世纪时,俄国瑞典波兰获取了现拉脱维亚的所有领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拉脱维亚于1918年11月18日获得独立,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再次吞并拉脱维亚,并将其纳爲一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于1980年代时开始进行政治改革,这也促进了拉脱维亚独立运动的发展。1991年8月21日,拉脱维亚再次宣佈独立。自独立以来,拉脱维亚积极培养和西方各国的关系,并已于2004年加入欧盟北约

2006年10月7日,议会选举举行。人民党获得100个席位中的23席,绿党和农民联盟获得18席,新时代党得到18席,和谐中间党占据17个席位,拉脱维亚第一党和拉脱维亚道路竞选联盟祖国与自由联盟为了统一的拉脱维亚人权党分别获得10个、8个和6个席位。人民党、绿党和农民联盟、拉脱维亚第一党和拉脱维亚道路竞选联盟以及祖国与自由联盟组建联合政府,艾加尔斯·卡尔维蒂斯继续担任总理。[14]2007年5月31日,议会举行总统选举,瓦尔季斯·扎特莱尔斯当选。[15]

政治

拉脱维亚立法机构爲一院制拉脱维亚议会(|Saeima),有100个席位,每四年通过国民直接选举选出。拉脱维亚总统则是通过议会选举,每四年选出。总统任命拉脱维亚总理内阁,并接受议会的信任投票。行政机构由总理和内阁组成。这套政治体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就已在拉脱维亚存在[16]

行政区划

2009年7月1日起,拉脱维亚分为9个直辖市(|pilsēta)、109个自治市(|novads)。[17]

地理

拉脱维亚位于波罗的海东岸,处在东欧平原,属于北欧,北与爱沙尼亚,南与立陶宛,东与俄罗斯,东南与白俄罗斯接壤。国界线总长1862公里。海岸线总531公里。长全境地势低平,平均海拔87米,3/4地区海拔在120米以下,地貌为丘陵(东部和西部)和平原。重要河流有道加瓦河、利耶卢佩河和戈雅河。

经济

货币

于1993年6月28日发行拉特作为自己国家的货币。2014年1月1日正式加入欧元区。

自然资源

泥炭以及白云石石英砂石膏等建筑材料。森林覆盖率38%。

经济简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拉脱维亚的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是,由于原有的经济基础良好,因此战后经济能够迅速恢复和发展。1980年工业产值比1940年增长44倍,农业产值比1940年增长40%。1988年工农业生产总值为133.25亿卢布,国民收入为72.88亿卢布。1989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较去年分别增长2.1%和4.1%,为136.04亿卢布和76亿卢布。1990年拉脱维亚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苏的1.2%,居全苏第11位,是全苏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拉脱维亚独立后,摒弃了前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旧模式,改而实行向市场经济的基本经济政策。

关于经济改革的主要构想和内容是:在所有制方面,彻底改革经济结构,实现国营财产的非国有化和私有化,改变以国家全民所有制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在经济管理上,打破国家的垄断,大力鼓励和发展市场经营活动。归结起来,拉脱维亚经济改革主要是彻底改变前苏联那套僵化的经济旧模式,最终建立起西欧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为此,独立以来,该国已颁布了关于改革财产权、实现私有化、开放价格等许多有关的法律和法令,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实现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转营的实际措施。

例如,独立以来它已基本开放了物价,价格由市场进行调节。拉脱维亚自从独立以来经济形势严峻。特别是1992年“经济十分困难”,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1992年8月该国职工平均工资2000拉脱维亚卢布(约合2300俄罗斯卢布)。

经济概况

工农业基础较好。工业在波罗的海三国居首位,农业居第二位。在原苏联时期,工业以耗金属少的机器制造业著称。主要生产电器无线电电子设备医疗器械,并给原苏联其他共和国进行来料加工,成品返销。畜牧业发达,其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8%。独立后,开始推行私有化和市场经济,发行本国货币,实行新的税收政策和独立预算。由于同原苏联各国的传统贸易关系被破坏,能源和其他进口商品的供应遇到严重困难,一度导致生产大幅度下降。直到1994年经济才有所回升。

从1991年起,拉脱维亚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服务性行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90年的31%上升到1994年的51%。由于在宏观调控政策方面的失误,1995年夏发生金融危机,全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波罗的海银行宣布倒闭,使已出现的经济回升势头受到一定影响。1995年12月新政府组成后,主张积极发展生产,并力主恢复与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的传统经济贸易联系。1996年国民经济略有回升,国内生产总值达5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

农业

1996年农业畜牧业森林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7%。全国近1/3的人口住在农村、有17%的人从事农业生产种植业以生产谷物亚麻甜菜饲料马铃薯为主。

畜牧业主要是两用的养畜业、饲养养蜂业发达。截至1995年初共建立了64264个家庭农业经济单位,319个农业企业中已有79个完成了私有化。年人均生产387公斤奶,404公斤马铃薯,348公斤谷物。

工业

1996年工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7.8%。主要工业门类:电子产品机器制造食品轻工纺织建材化工木材加工等。

旅游

米耶斯都拉公园(里加的历史中心)、里加古城、尤尔马拉海滨、希古达和采西斯风景区、露天民俗博物馆、隆达列宫、 阿尔达利斯啤酒厂(Aldaris)、莱依玛巧克力厂(Laima)。

军事

1991年8月23日开始组建军队,11月成立国防部。国防力量由陆、海、空军和国民卫队组成。2006年前实行义务兵役,2007年1月开始实行军队职业化。根据本人意愿,军队与士兵签署3至15年的服役合约。

交通运输

铁路:总长2347千米,其中270千米电气化铁路。

公路:国家级公路线总长20227千米。 水运:内河航线全长350千米。主要海港有文茨皮尔斯、里加和利耶帕亚。

空运:有里加、文茨皮尔斯、利耶帕亚三个国际机场。拉有波罗的海航空公司、“拉特恰特”航空公司和“拉特帕斯”等三家航空公司。波罗的海航空公司(AIR BALTIC)创建于1995年,是拉唯一的国际航空公司,国家占99.8%股份。拉脱维亚国内主要以铁路和海运为主。

当地交通:拉脱维亚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公交车、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每日5:30—00:30运营,部分线路22:30停运。上车购票,票价0.2拉特。行车线路不易掌握,车站和车上只标明起点和终点站。出租车空车亮绿灯。

人口

总人口206.7万(2011年),拉脱维亚人占62.1%,俄罗斯人占26.9%,白俄罗斯人占3.3%,其他民族有波兰人,立陶宛人,乌克兰人等。多数人信奉宗教,但是只有7%经常性参加教会活动。天主教50万人,路德宗新教45万人,东正教35万人。而拉脱维亚也是性别比差异最大的国家,是少数女多男少的地区,差距约在18%。

加入欧盟后大量青年人前往欧洲其他国家找工作,导致人口流失近2成,2018年初调查仅剩195万人。[18]

非公民问题

1991年10月15日通过的拉脱维亚最高苏维埃《关于拉脱维亚国民公民权恢复与归化基本原则》的决定,产生了拉脱维亚的“非公民”问题。根据决议,只有1940年前在拉脱维亚出生的人及其后代,其拉脱维亚国籍纔获得承认。超过70万人,接近总人口的30%,失去了拉脱维亚国籍。

1994年制订的国籍法规定了入籍程序,从1995年2月1日开始生效。[19]此段时间内,只有少数非公民可以通过此程序重新取得国籍。在1998年的全民表决中,拉脱维亚国籍法重新修订,使得大部分非公民,在通过语言、历史和宪法知识考试后可以重新取得国籍。

但是对于大部分上了年纪的俄罗斯居民,由于在苏联时期拒绝学习拉脱维亚语,或错过了学习的最佳时机,学习拉脱维亚语成了一大难题。[20] 根据统计,超过60岁的人在非公民中佔据了绝大多数。[21] 因此从2011年9月1日开始,降低了65岁以上非公民的语言考试难度。[22]

1995年,通过的法律[23]定义了非公民的地位。

外交

参考文献

  1. cite |title=Composition of macro geographical (continental) regions, geographical sub-regions, and selected economic and other groupings |publisher=United Nations|=http://unstats.un.org/unsd/methods/m49/m49regin.htm#europe |accessdate=2008-11-09|language=en
  2. Template:Cite =http://www.csb.gov.lv/en/statistikas-temas/population-census-2011-key-indicators-33613.html
  3. Latvian History, Lonely Planet, Kingdoms of Northern Europe – Latvia
  4. 12.0 12.1 cite =http://www.lonelyplanet.com/latvia/history (Lonelyplanet.com) <span style="font-family: sans-serif; cursor: default; color:#555; font-size: 0.8em; bottom: 0.1em; font-weight: bold;" title="连接到en
  5. cite =http://life.bio.sunysb.edu/ee/msr/Ethno/dategen1.html网页">(en
  6. cite =http://life.bio.sunysb.edu/ee/msr/Ethno/dategen1.html)  已忽略未知参数|= (帮助); 参数|work=值左起第49位存在換行符 (帮助); 参数|archivedate=值左起第19位存在換行符 (帮助); 参数|language=值左起第11位存在換行符 (帮助); 无效|dead-url=yes =https://archive.org/20060622113922/http://life.bio.sunysb.edu/ee/msr/Ethno/dategen1.html (帮助);
  7. cite =http://www.balticsworldwide.com/the-crusaders/%7Ctitle=The Crusaders|publisher=City Paper|accessdate=2007-07-28|date=2006-03-22
  8. 张国旺,拉脱维亚总统授权现总理组建新政府,新华网
  9. 杨德洪,瓦尔季斯·扎特莱尔斯当选拉脱维亚新一届总统,新华网
  10. Constitution of the Republic of Latvia with amendments and revisions (官方英语翻译) (Retrieved on 18 November 2011)
  11. 拉脱维亚国会:第九届第684号法律 =https://archive.org/web/20090916092330/http://www.saeima.lv/saeima9/lasa?dd=LP0684_3 |date=2009-09-16
  12. 新华-拉脱维亚加入欧盟后人口减少近二成
  13. Citizenship Law |=https://org/20120724172346/http://www.ttc.lv/export/sites/default/docs/LRTA/Likumi/Citizenship_Law.doc |date=2012-07-24 }} (英语, .pdf)
  14. Eduard Franz: Lettlands Beitrag zur EU: 500.000 aliens? Zur Situation der russischsprachigen Bevölkerung(德语) Bonn: FES Library, 2003
  15. Citizens of a non-existent state|date=2017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P. 17, 2014年5月14日查阅.
  16. Laws and regulations regulating the tests as provided by the Citizenship Law, 2014年5月14日查阅
  17. On the Status of those Former U.S.S.R. Citizens who do not have the Citizenship of Latvia or that of any Other Statedate=2017年12月 |bot=InternetArchiveBot |fix-attempted=yes }} (英语)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