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歷史
收藏是從古早文化開始就存在的行為。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收藏已知世界各地的典籍於亞歷山大圖書館。文藝復興時期佛羅羅斯的美第奇家族收集藝術品,並開啟私人贊助藝術家的先河,這個傳統一直延續現今的藝術收藏家。許多世界上流行的博物館,從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馬德里提森-博內米薩博物館到墨西哥城弗朗茨·邁耶博物館,都是收藏家捐贈收藏成為能供民眾觀賞的館藏。個人的收藏癖則可以追溯至從魯道夫二世開始,專門收藏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珍品的珍奇百寶屋(Cabinet of curiosities)。有計劃的收集可以追溯到喬治·托馬森與薩繆爾·佩皮斯。在18世紀的巴黎、倫敦與阿姆斯特丹有收藏版畫及古董珍品及藝術市場的記載[1]。在19世紀的工業化國家,因為休閒活動的興起,越來越多人投入收藏的領域。當時從東方國家收集古董瓷器、家具及裝飾物品蔚為興盛。
毛澤東個人藏書達數萬冊
毛澤東既是一個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同時也是一位偉大的書法家和詩人。毛澤東一生酷愛讀書,個人藏書達9萬冊[2]。他曾有一枚藏書章,是1963年請上海博物館的篆刻家吳朴堂刻的一方「毛氏藏書」印章。吳朴堂在刻這方印時,妥善處理了「毛氏」和「藏書」四字筆劃疏密和布局的矛盾。這個印章深得毛澤東喜愛,他的所有藏書上均蓋有這枚藏書印章。因為收藏、學習了大量古籍,毛澤東無論是講話還是寫文章都喜歡引經據典,達到了信手拈來、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境地,使他的文章和講話文采飛揚、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富有號召力和感染力。
視頻
收藏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典藏藝術市場 璀璨的華夏精華:英國古董商埃斯卡納齊秋季特展報導 ,搜狐,2016-10-27
- ↑ 毛澤東收藏故事:藏書約9萬冊 齊白石送畫寫錯字,中國新聞網,2008-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