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教養,讀音jiào yǎng,漢語詞語,指的是教育培養,也指文化品德的修養,還指對犯罪較輕的人進行勞動教養。例句有「她獨自一人肩負起照顧老人、教養孩子的重擔」。

相關古文有「馬融才高博洽,為通儒,教養諸生,常有千數。」出自《東觀漢記·馬融傳》,相關近義詞有教誨、哺育、薰陶,反義詞有捕魚。

目錄

詞語釋義

表現在行為方式中的道德修養狀況,屬於他律教化顯現。它是社會影響、家庭教育[1]、學校教育、個人修養的結果。

辭典上說:禮貌是指言語動作謙恭的表現;教養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養。

教育培養。《東觀漢記·馬融傳》:「馬融才高博洽,為通儒,教養諸生,常有數千。」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今但願守陋巷,教養子孫,時與親舊敘闊,陳說平生。」《茶香室續鈔·明初抑南人重北人》引明彭時《筆記》:「永樂宣德中,常選庶吉士,教養待用。」梁斌《紅旗譜》四十:「我把你介紹給江濤,他和你一樣,也是在黨的教養下長大的。」

文化品德的修養。巴人《點滴集·論人情》:「我碰到過一些長期參加革命戰爭的老戰士,很有文化教養的。」茅盾《官艙里》:「老者有一張頗為紅潤的臉,疏眉朗目,聲音洪亮,加之順手摸摸八字須的好姿勢都表示了他的身份和教養。」

詳細釋義

「教養」,中國古時《三字經[2]就提到了,它指的是人從小就應該習得的一種規矩,待人接物處事時的一種敬重態度,特別指出,人若沒有教養,便是家長老師的失職。

「教養」,在西方文化中寫作「Manner」,指的是禮貌、規矩、態度、風度、生活方式、習慣等等。英國王太后曾說:「Manner」實際上是英國皇室存在的一個象徵。「教養」在我們當今的文化中,更多被歸類到「禮儀」「素質」「道德」一類。

禮貌和教養不全是一回事,禮貌只是教養的表現形式之一,懂禮貌和禮節的人不一定具備教養,而有教養的人通常都懂得遵守他所在環境中的禮節和禮貌。比如一個有教養的農民會很好地遵守鄉村禮節和禮貌。

禮貌和教養的關係問題:

禮貌是外在的、表面的,它是經過訓練和刻意就可以裝出來的。而教養是發自內心的,它是由環境、教育、經歷等結合成的內在素質。也就是說一個人有禮貌,討人喜歡,他可能內在是自私虛偽的。當說一個人有教養時,不僅說明他的外在行為,而且還說明這個人的內涵、道德品質是好的。

一開始說起教養,現在知道,若非出於真心而表現得面面俱到,那只是禮貌,但禮貌的行為堅持一段後可能會改變態度,成為發自內心的,禮貌也就隨之轉化為教養了。由此看來,禮貌似乎是教養的基礎,它是獲得教養的量變的修煉過程。

好的教養是天生髮自內心的行為,它是善良地對待他人,它是一種天性,而不是後天的強制學習。

詞語應用

教養與禮貌

教養與禮貌是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繫的。區別在於,教養反映的是人本質上的品質與道德水平,反映一種積極的對己對人的態度和行為,而禮貌只是人與人交往時所表現出的對人謙讓恭敬的外在舉止。它們的聯繫在於,有教養的人與人相處時總會藉助禮貌這種形式。因此,我們既不能說一個社交場合彬彬有禮而私下總說人壞話的人有教養,也無法說一個「刀子嘴豆腐心」,十分熱心助人的人有教養。

換言之,我們既需要內在道德品質的美好與完善,也需要外在行為舉止的禮貌與得體。兩者統一,才有助於我們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交往關係。否則,別人對我們要麼「避之惟恐不及」(如果我們是偽君子),要麼「敬而遠之」(如果我們是滿口粗話的熱心人)。

教養的核心

「教養」在良好人際關係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愛心,尊重他人,做事有分寸,善解人意,溫文爾雅,注重細節,關心他人,心胸寬闊並發自內心,正派真誠、光明磊落等等。

教養的本質是對人的關懷。因為關懷,我們才能注意並準確地把握交往尺度,給別人留下了必要的私人空間;我們才會克服種種不便,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公德的要求;注意處處使用禮貌用語,努力營造文雅平和的氛圍。

人際交往有一條基本規則:你怎樣待人,別人也怎樣待你。你關懷別人,對別人體貼、周到、真誠、正派、尊重、得體,別人通常也會反過來如此待你。久而久之,你就會具有人際吸引力,你的社會交往、社會讚許需要就能得到充分滿足,於是,你便為自己創造了一種有助於持續發展的良好的人際環境。

如此,你便具備了一個人可以依賴的最重要的外在資源之一:健康的人際關係。

因此,教養中的關懷是一種有助於人際交往進入良性循環的對人、對己的大關懷。

行為指南

此處單指禮貌——教養的外在表現——的行為指南,畢竟內在表現不是「行為」。

別人給你倒水時,不要干看着,要用手扶扶,以示禮貌。

別人對你說話,你起碼要能接話,不能人家說了上句,你沒了下句,或者一味地說着啊啊啊,是是是。

有人盯着你看的時候不要直視對方,假裝沒注意到。

別人放屁的時候不能嫌惡地躲開或者拿手扇,要裝作若無其事。

領導訓斥的時候,不要低頭,要直視領導,表示接受批評,領導的火就會慢慢消退,否則,領導會火上加油。

吃完飯退席時說:「我吃完了,你們慢用。」

給人遞水遞飯一定是雙手。

坐椅子不要翹起來。

吃飯要端碗,不要在盤子裡挑揀,不要拿筷子敲碗。

最後一個進門要記得隨手關門。

送人走要說:「慢走。」

洗了手不要隨意甩手,水會甩到人家身上很不禮貌。

遞刀具給別人要記得遞刀柄那一端。

不揭別人的短處。

聽別人說話的時候,眼神不要游移。這樣顯得很沒禮貌。

幫別人倒茶倒水之後,壺嘴不要對着別人。

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遇到那種往裡往外都能開的門,拉而不是推。

屋裡有人的時候,出門要輕手關門。

盛飯或端茶給別人時,如果中間隔了人,不要從別人面前經過遞,而要從別人後面繞過遞。

學會溫柔學會聆聽。

去別人家裡,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在酒桌上與別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於對方的,特別是對方是長輩或領導,敬酒的時候要站起來,以示恭謹。

如果問別人話,別人不回答你,不要死着臉皮不停地問。

吃飯的時候儘量不要發出聲音

撿東西或者穿鞋時候要蹲下去,不要彎腰撅屁股——尤其是女孩子。

別人批評你的時候,即使他是錯的,也不要先辨駁,等大家都平靜下來再解釋——顯得大度。

做事情要適可而止,無論是狂吃喜歡的食物還是鬧脾氣。

到朋友家吃完飯,要主動幫忙洗碗清理桌子——主人做飯已經很辛苦了,不能事後還讓主人清理。

待客不得不大,持家不得不小。

不要跟同事議論上司或其他同事的是非,你的無心之言很可能成為別人打擊你的證據。

擦桌子的時候要往自己的方向抹。

打電話接電話第一句話一定要是喂,您好;掛電話的時候,對方如果是長輩,或者你的上司,那麼就等對方先掛了你再掛。如果你自己就是長輩或上司,那就主動先掛電話,別讓電話那邊的人等。

不隨地吐痰扔東西,如果沒有垃圾箱,就拎回家扔垃圾筒里。

走路手不要插在口袋裡。

不管什麼條件下,仔細刷牙,特別是晚上。

少說別人是非,把自己管牢。

女生,和男孩子出去要自己買單。

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要怨天由人,在做之前要想想應不應該,出了事要學會自己解決。

如果是彈簧門,不管是拉還是推,請先出後進。如果身後有人應主動把門扶好,防止門彈回拍到別人。別人為自己開門一定要說謝謝。

有禮貌應該是對所有人,無論是上司、長輩、餐館服務員或是路邊撿垃圾的老者。

不要插隊。你爭取到的,只是等待的那幾秒。可是你失去的,卻是別人對你素質的肯定。(如果實在有急事,向排在你前面的人說明情況。這時候,大多數人會主動讓你站到第一位。)

倒酒倒滿,斟茶斟半。在國內倒酒是要倒滿的,以示尊敬,在國外,或者對外賓,尤其是倒紅酒,不管給誰到,一定是少於酒杯的一半,三分之一左右。

晚上從朋友家回來,到家後一定要告訴朋友,你到家了。不管人家關不關心這是禮貌。如果有朋友晚上回家,發一個短信問有沒有到家。

飯局上,每上一道菜,讓領導和長輩先動筷,或是主動將菜轉動到他們面前。

別人睡覺的時候,儘量放低走路、做事或說話的音量。

說話時請和他人保持距離,不要緊貼別人。

說話還是多用「您」「請問」這樣的敬詞,多用「麻煩您」「打擾了」「實在很抱歉」之類表示歉意的詞,多用「好嗎」「行不行」「您覺得呢」等等探詢語氣的詞。

別人講話時不能打斷,聽完別人的意見,哪怕不同意也要溫和的點頭以示尊重

公共場合,手機鈴聲、信息提示音調的輕聲一些,最好是震動。講電話時不要興致勃勃地提高音量、手舞足蹈,破壞了周圍的寧靜,讓別人都不得不注意到你,那是很失禮的。

正在和眾人談論事情的時候,電話響了,要告訴大家:對不起,你們先談,我接個電話。

出門拜訪別人。主人送你時,一定要說:請留步,不用送了。

第一個進電梯時,要摁住按紐,等後面的人都進來。出來時,如果你是下級、晚輩,如果時間不太急,就等別人出去你再出。

別人把她很珍惜的或者很昂貴的東西送你時,最好不要接受。君子之交淡如水,有時,物質會破壞了珍貴的友情。

當別人向你尋求幫助而你幫不上忙時表示歉意,再想補償的辦法。比如,「你上網查一下。那上面說不定有……」,永遠不要生硬地用一個「不」來拒絕別人,那樣會顯得你特別冷漠、傲慢。

夾菜時,若別人先夾,且你所要夾的菜在別人的手的另一側,就應該等別人先夾好,而不是從下方或上方穿過。

男女一起走路時(靠右行),要讓女生走在自己右邊,因為右邊比較安全

打的時,若是自己攔的車,不能自己搶着坐後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