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教宗克勉六世

教宗克勉六世拉丁語Clemens PP. VI;1291年5月26日-1352年12月6日)原名伯多祿·羅熱爾(Pierre Roger),1342年5月7日當選羅馬主教(教宗),同年5月19日即位至1352年12月6日為止。[1]他是本篤會產生過的24位教宗之一,死於中世紀黑死病

教宗
克勉六世
Clemens PP. VI
羅馬主教
來自 新浪博客 的圖片
當選 1342年5月7日
就任 1342年5月19日
卸任 1352年12月6日(在位10年201天)
前任 教宗本篤十二世
繼任 教宗諾森六世
個人資料
本名 Pierre Roger
出生 1291年5月26日
法國利木森科雷茲省羅謝爾代格勒通
逝世 1352年12月6日
法國阿維尼翁
牧徽 克勉六世Clemens PP. VI's coat of arms
參見其他以克勉為名的教宗

目錄

生平事跡

一、格肋孟六世教宗的譯名

格肋孟六世(Clement VI)教宗,又譯克勉六世、克肋孟六世、克萊孟六世、克雷芒六世、格來孟六世、克萊門特六世、克雷門六世、革利免六世等。

二、格肋孟六世教宗的簡介

格肋孟六世教宗是法國西南部阿基坦(Aquitaine)科雷茲(Corrèze)人,約於公元1291出生,原名皮埃爾·羅傑(Pierre Roger 《EB》是羅歇),1301年10歲的他就進入本篤會修道,之後屢任要職和重要活動。

公元1342年教宗本篤十二世(Benedict XII 1334~1342)駕崩,法王腓力六世(Philip VI 1293~1350 國王1328起)得悉消息後,即派其子到阿維尼翁來,協助盧昂總主教羅傑競選教宗。5月7日(《歷代教宗簡史》是5月3日)羅傑當選,繼承聖伯多祿聖座,成為天主教歷史上的第一九八任教宗,也是法國籍的第十三位教宗,以及教廷遷往阿維尼翁(亞味農Avignon)後的第四位教宗。

格肋孟六世登位後,堅決抵制世俗勢力對教會管轄權的侵犯,同時也鞏固了法國人對教會統治的地位。

公元1352年在普羅旺斯阿維尼翁逝世,遺體葬於莎氏弟(La Chaise-Dieu)本篤會院內,其旁邊尚有家族中的五個樞機墳墓。

格肋孟六世留下的名聲是:「一個優秀的紳士,一個慷慨的王子,一個藝術和學問的守護神,但不是聖人」。

三、成長曆程

公元1307年,16歲的比埃爾·羅傑在巴黎攻讀神學。若望廿二世(John XXII 1316~1334)教宗於1323年,頒給他神學博士學位;1324年4月24日,任命他為聖巴蒂爾(St. Baudil)隱修院院長;1326年6月23日,任命他為費康(Fécamp)隱修院院長,這是一座皇家修道院,是法國最重要的修道院之一。

公元1329年,法國萬塞訥(Vincennes)舉行會議,皮埃爾·羅傑竭力維護教會權力,12月22日他代表教會權威發表演講。他的才華贏得了法蘭西國王腓力六世的好感。

公元1330年12月14日,若望廿二世提升皮埃爾·羅傑為盧昂(Rouen)主教;1338年12月18日,本篤十二世擢升他為樞機主教。

四、擴大樞機團

公元1342年9月20日,格肋孟六世舉行一次選拔樞機大會,擢升了10位樞機,包括三個侄子。1348年擢升自己的侄子為樞機,1350年12月17日,他又擢升12位樞機,其中有9位是法國人。以下是之後成為教宗的幾位。

公元1342年9月20,提升艾蒂安·奧貝爾(Etienne Aubert 約1282~1362)為樞機主教,之後是第一九九任教宗依諾增爵六世(Innocent VI 1352~1362)。

公元1348年5月29日,他擢升侄子博福爾(Pierre Roger de Beaufort)為樞機主教,之後成為第二〇一任教宗額我略十一世(Gregory XI 1370~1378)。

五、政治活動

格肋孟六世在阿維尼翁登位後,對歐洲的貢獻建樹不少。他曾1343年召集十字軍,於1344年派遣海軍出征,攻取土耳其的士麥拿(Smyrna),即現今的第三大城市伊茲密爾(İzmir),結束了奧斯曼帝國(土語:Osmanlı İmparatorluğu)的劫掠行徑。教宗又使希臘及亞美尼人與拉丁民族聯盟。但因熱那亞和威尼斯不和,破壞了教宗的計劃。

據《EB》記述:關於意大利羅馬涅(Romagna)和邊區的教廷領土的產權,意大利幾家豪門提出爭議。格肋孟六世派遣侄子前往羅馬涅恢復教宗的權威,解決了豪門貴族的紛爭。

後來那不勒斯女王喬瓦娜一世(Joan I 又拼Joanna I 1326~1382 國王1343起)因被懷疑謀殺親夫安德烈(Andre 1345年9月18日被暗殺),安德烈的弟弟(或哥哥)匈牙利國王路易一世(Louis I 1326~1382 國王1342起)於公元1347年率軍討伐喬瓦娜一世,1348年占領那不勒斯,喬瓦娜被迫逃亡她所轄管的普羅旺斯的阿維尼翁,請求教宗格肋孟六世保護,教宗格肋孟六世宣布喬瓦娜無罪後,女王就把阿維尼翁售給格肋孟六世以表示感謝。自此阿維尼翁成為七代教宗的都城。

按《EB》記載:在羅馬,格肋孟六世教宗起初於公元1347年支持企圖按照古羅馬共和制建立國家的群眾領袖科拉(里恩佐的Cola di Rienzo 1313~1354),後來又判處他以絕罰。

公元1346年在格肋孟六世教宗的努力下,德意志的國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 1316~1378,德王1346起 皇帝1355起)順利當選登位,之後與格肋孟六世結成盟友,查理四世在巴黎就讀是是格肋孟六世的學生。

六、中央集權

按《歷代教宗簡史》記述:格肋孟六世登位後不久,便宣布「教會的一切權利、地位、職務和俸祿均屬於羅馬教宗」。教會其他成員的一切權利均由教廷頒賜。他慣於帝王的生活,他說:「若沒有帝王的許可,任何人都不能出去。」有格言說:「一位教宗是該使教民快樂的人。」如果有人斥責他不慷慨,他便說:「前任教宗都不知道如何做教宗。」這些話漸漸導致他浪費了不少金錢。

通常新教宗登位後都會給支持者、親屬等一些禮物,格肋孟六世承諾在兩個月內將禮物送給在阿維尼翁獻身的神職人員。結果眾多貧窮的神職人員在阿維尼翁出現。據統計當時全世界貧窮的神職人員有10萬之多。

七、教廷財政

據《歷代教宗簡史》介紹:本篤十二世所存留下來的教廷金庫,可說被格肋孟六世揮霍殆盡了。他重建莎氏弟修院花費了3萬佛羅琳;從那不勒斯女王喬瓦娜一世那裡買下阿維尼翁的主權以建築教宗宮廷,又以8萬佛羅琳。為了維持宮廷的豪華生活,還向法王借款,因而使教廷經濟崩潰。教會附屬所得稅收也不足教宗的預算,再加上登位後給神職人員的禮物,教廷赤字持續無法彌補。以致後來的教宗,如依諾增爵六世(Innocent VI 1352~1362)、真福烏爾巴諾五世(Bl Urban V 1362~1370 )和額我略十一世(Gregory XI 1370~1378)等,都批評他浪費錢財。

八、文化建設

在經濟方面,格肋孟六世的揮霍不受歡迎,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曾「像一個罪人一樣生活在罪人中間」;但他在文化方面卻創建了輝煌時代。他的宮廷可說是當時文化的發源地,有不少的貴族和何種各樣的比賽,應有盡有。意大利、德國的畫家,法國的雕刻家、建築師、詩人、醫生和天文學家,都到這裡發揮他們的才華。

為了給慶祝活動到來好的音樂效果,他從法國北部招募了音樂家,尤其是列日的音樂家,來培養提升音樂水準。格肋孟六世非常喜歡音樂,以至於在他的整個任期內,與作曲家、音樂家都保持着密切聯繫,菲利普·德·維特里(Philippe de Vitry 1291~1361)就是其中較為著名的一位。

公元1344年,學者們組織一個委員會一修訂羅馬曆,雖然工程沒有完成,但他們的努力精神可嘉。

教宗對教廷圖書館也很重視,不斷收集已故教士的藏書。該圖書館是當時歐洲最大的圖書館,包括眾多禮儀和神學書籍。因其愛好文藝,被成為人文主義者的教宗。

九、黑死病橫掃歐洲

公元1347~1350年黑死病在歐洲流行,其中1248年和1349年特別猖獗,整個歐洲一片恐慌,單單格肋孟六世的手下人員就有四分之一在維尼翁死亡。

傳說這種病是從我國經三條路線傳過去的:第一條是由印度、小亞細亞等地;第二條是經君士坦丁堡等地;第三條是由巴格阿拉伯、埃及和非洲等地。再由意大利商船傳入佛羅倫薩,橫過阿爾卑斯山,侵襲法蘭西、比利時、荷蘭、英格蘭、丹麥、瑞典和挪威等國。當時估計得此病而死的人約有40萬。

在阿維尼翁單單1348年3月14日至4月17日,就有11萬多人因此病而死,當時該城的人口約62萬。

公眾輿論將這場瘟疫歸咎於猶太人,蘊含着強烈的反猶太人情緒。這時教宗格肋孟六世大發慈悲,舉行聖祭求助滅除災難,到處安慰病人,監督病人護理,為臨終者施行聖事,為已亡者舉行葬禮。並歡迎猶太人前往阿維尼翁,宣布凡磨難猶太人者,將處以絕罰。教宗認為將瘟疫歸咎於猶太人的人,是被魔鬼所誘騙,因為這場瘟疫瀰漫世界各地,許多種族的人都沒有與猶太人一起生活過。教宗還敦促所有神職人員保護猶太人,同時也赦免所有死於黑死病的人。

十、聖年大赦

聖年大赦是由教宗波尼法爵八世(Boniface VIII 1294~1303)於公元1300年2月22日,頒布《按古人的》詔書,宣布第一次聖年喜慶,並頒賜聖年大赦:規定每百年一次(DS 868)。教宗格肋孟六世為了眾信徒的益處又於公元1343年1月27日,頒布《天主的獨子》詔書,公布1350年為聖年,並提倡往後為每五十年一次,詔書也解釋基督的公庫無窮(DS 1025~1027)。

公元1390年教宗烏爾巴諾(Urban VI 1378~1389)又宣布本年為聖年,並將聖年縮短為卅三年一次。公元1450年,教宗尼各老五世(Nicolas V 1447~1455)又回歸五十年一次,並定本年為聖年。公元1470年4月19日,教宗保祿二世(Paul II 1464~1471)頒布1475年為聖年,以後每二十五年慶祝一次,教宗西斯督四世(Sixtus IV 1471~1484)繼承保祿二世的意願在1475年慶祝聖年。

十一、在位時間

格肋孟六世教宗於公元1342年5月7日至1352年12月6日在位,任期十年多,在位期間為教會作出積極貢獻。

十二、主要事跡

1、平息紛爭,化解矛盾,使政治氣候和諧。

2、慷慨大方,但也造成浪費,以致教廷財政赤字。

3、大力建設阿維尼翁,使之成為文化中心。

4、公元1342年9月20,提升奧貝爾為樞機主教,是之後的依諾增爵六世教宗。

5、公元1343年1月27日,頒布《天主的獨子》詔書:基督的公庫,由教會分施;尼各老在哲學方面的錯誤(DS 1025~1049)。宣布1350年為聖年大赦,提倡每50年一次。

6、公元1348年立侄子博福爾為樞機主教,之後的額我略十一世教宗。

7、公元1347~1350年黑死病流行期間,積極排除干擾,幫助猶太人,親自照顧和監督病人的護理。

8、公元1351年9月29日,致亞美尼教會首長書:論羅馬教宗的首席地位,論煉獄,論堅振聖事的物質以及施行堅振的人,特別為攻斥亞美尼人錯誤所申述的正理(DS 1050~1085)。

譯名列表

參考文獻

  1. Pontiffs. Holy See. [2019-09-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9)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