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博物館
敦煌博物館成立於1979年,新館建成於2011年,建設用地1.6萬平方米,呈長方形,東西長129米,南北寬100米,地面二層,建築高度24米。建築方案由中國建築設計研究院建築大師崔愷主持設計,整個建築外形色調融長城、烽燧及古城堡式建築等文化符號於一體,美觀、莊重、大方。新館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內設展廳、文物庫房、放映廳、休息廳等,以《華戎交會的都市》為展覽主題,共設6個展廳。博物館內設施齊全,功能完善,是弘揚敦煌文化、展示敦煌古代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敦煌學又一個重要的研究基地。
敦煌市博物館負責全市境內文物的徵集、宣傳、管理、調查、維修等工作,是一個融文物保護[1]、研究、徵集、收藏、陳列展出於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擁有標準文物庫房和文物展廳,展出文物1000餘件,被列為2008年甘肅省首批免費開放的博物館。
目錄
館藏文物
該館現藏文物達13297件(套)。
敦煌市博物館基本陳列展覽整體布局分一序廳和五個展廳。第一展廳兩漢敦煌的大發展,第二展廳魏晉南北朝敦煌的繼續發展,第三展廳隋唐時期敦煌的繁盛,第四展廳吐蕃與五代及宋、元、明時期,第五展廳清代對敦煌的開發。一序廳、五展廳,大廳式與貫通式相結合,採取大場面、全景式,細節上求精,形式上求活。使展櫃、文物、燈光、色彩與整個空間統一和諧,搭配恰當,為主題服務。既簡明扼要,又重點突出。
華戎交會的都市」——敦煌歷史文物展共陳列敦煌遺書圖片147幅,敦煌壁畫圖片近百幅,敦煌史地圖片266幅,展出文物1000餘件。
序廳
序廳:前言、「華戎交會的都市」為主題的浮雕、敦煌及周邊文物分布圖、敦煌古代大事年表、敦煌歷代建制沿革表。主要介紹敦煌史前文明。敦煌地區早期的居民羌戎、烏孫、月氏族活動的情況以及匈奴在敦煌的活動情況,把觀眾的情緒帶入敦煌久遠的上古時代。
第一展廳:兩漢敦煌的大發展
兩漢為敦煌歷史的新紀元。又分為西漢、東漢兩組。通過大量的圖板,配合出土文物展示兩漢時期絲綢之路的繁盛。讓觀眾盡情領略兩漢時期絲綢貿易,商賈雲集的壯觀場景,深刻了解兩漢時期敦煌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情況。真實再現兩漢時期敦煌人民波瀾壯闊的生產、生活畫面及佛教東漸的情況。
第二展廳:魏晉南北朝時期敦煌的繼續發展
魏晉南北朝是敦煌歷史上一個十分重要的歷史時期。其特點是出土文物十分豐富,通過出土花磚、將士兵器、生活用品反映這一時期繁榮的文化。這一時期出土的器物也很有特色,精美別致與研究價值溶於一身的鎮墓罐,多姿多彩的雞首灶,古代邊關將士使用的銅弩機,反映古代現實生活狀況的陶倉,華麗的絲綢都把人們帶入風情萬種的十六國時期。
第三展廳:隋唐時期敦煌的繁盛
隋唐五代是敦煌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社會生產、經濟文化達到了頂峰。敦煌成為中西交通樞紐的重要地位。出土的料珠、圍棋、玉器[2]、陶器、牽駝俑等珍貴文物充分說明敦煌唐代作為商阜重鎮、國際市場、胡商雲集的歷史史實。五代是敦煌歷史上特殊的一幕,經濟文化與唐代一脈相承。吐蕃對敦煌的統治、張議潮歸義軍政權、西漢金山國、瓜沙曹氏政權等重大歷史事件都為敦煌中古歷史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第四展廳:吐蕃與五代及宋、元、明時期
重點向觀眾娓娓道來西夏的歷史文化,整體展覽體現西夏的風格,展示西夏民族粗獷、豪放的性格。宋代以後,隨着絲綢之路的衰敗,漢唐以來敦煌興盛的經濟文化開始走向衰落。元、明時,蒙元政府曾對敦煌進行有效的經營和管理,使敦煌這個通西域的門戶再次暢通,敦煌的經濟文化又曾繁榮過一個階段。
第五展廳:清代對敦煌的開發
從川陝總督岳鍾琪將甘肅五十六個州縣移民建縣起,運用文物和圖片重點向觀眾展示清王朝開發敦煌的來龍去脈和藏經洞的發現,真實反映清代敦煌的社會面貌。重點介紹敦煌博物館藏敦煌遺書,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抒發中華兒女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情懷,展現敦煌學的藝術魅力,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
視頻
敦煌博物館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文物保護工作的意義和要求 ,搜狐,2019-07-30
- ↑ 古代玉器:常規知識總結(收藏版),搜狐,2018-07-09